"晓梦随疏钟":早晨稀疏的钟声催我入梦乡,
# 疏钟:稀疏的钟声。
"飘然蹑云霞":飘飘身轻登云霞。
# 蹑:踩,踏。一作“跻”。
"因缘安期生":有缘碰上安期生,
# 安期生:秦时仙人。《列仙传》:“安期先生者,琅琊阜乡人也。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鸟一双为报,曰:后数年,求我于蓬莱山。始皇即遣徐市、卢生等数百人入海。未至蓬莱山,辄逢风浪而还。立祠阜乡亭海边十数处云。”,因缘:依仗,凭借。
"邂逅萼绿华":又意外遇到仙女萼绿华。
# 萼绿华:古代传说中的得道仙女。《真诰》卷一:“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何山也。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羊权家。自此往来,一月之中,辄六来过耳。云本姓罗。赠权诗一篇,并致火浣布手巾一方,金石条脱各一枚。”,邂逅:不期而遇。
"秋风正无赖":哪知秋风太无理,
# 无赖:没有道理,不凑趣,恶作剧。
"吹尽玉井花":吹尽了太华峰头玉井花。
# 玉井花:传说中神奇的莲花。韩愈诗《古意》:“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共看藕如船":一起看大如船的莲藕,
"同食枣如瓜":一起品尝大如瓜的枣。
# 食枣如瓜:《史记·封禅书》:“李少君曰:君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居蓬莱,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翩翩坐上客":座上宾客无不风度潇洒,
# 翩翩:风度潇洒。
"意妙语亦佳":意气高妙词语更佳。
# 意妙:一作“貌妍”。
"嘲辞斗诡辩":嘲笑争辩谈怪论,
# 诡辩:言语奇特机智。,斗:竞争,竞赛。,嘲辞:嘲谑的话语。
"活火分新茶":旺盛的火焰上用新茶作分茶之戏。
# 分新茶:用新茶作分茶之戏。一作“烹新茶”。,活火:旺盛的火焰。《因话录》卷二:“茶须缓火炙,活火煎。”
"虽非助帝功":不是辅佐天帝建功业,
# 帝:天帝。一说皇帝,亦通。
"其乐莫可涯":却是自有欢乐无边涯。
# 莫可涯:无涯,无穷尽。一作“何莫涯”。涯,边际,极限。
"人生能如此":人生如果能够这样过,
"何必归故家":何必一定要回家。
# 归故家:回到旧家。一作“故归家”。
"起来敛衣坐":梦醒后敛掩衣襟,
# 敛衣:敛掩衣襟,即整装以示肃敬。
"掩身厌喧哗":捂住双耳驱走让人厌烦的喧哗声。
"心知不可见":明知梦境难亲见,
"念念犹咨嗟":想想还是惋惜它。
# 咨嗟:叹息。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记诗。描绘了作者早晨睡醒前梦中的游仙经历,展现了神仙境界里仙人们逍遥自在的生活,借此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寻求精神解脱无果的苦闷,暗含对现实社会的厌恶,全诗诗境开阔,风格洒脱飘逸。
2. 写作手法
想象:“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等句,作者展开丰富想象,描绘自己在梦境中随着钟声,如仙人般轻盈地踏着云霞而行,与传说中的安期生、萼绿华相遇。后续“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等,更是想象与仙人们一同观赏巨大的莲藕、品尝硕大的仙枣,还相互戏谑、分茶为乐。通过这些想象,构建出奇幻美妙的神仙世界,生动展现了作者内心憧憬的理想生活图景。
3. 分段赏析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四句是对入梦遇仙情景的描写。“晓梦随疏钟”点明时间与入梦缘由,拂晓前作者一度醒来,又在舒缓轻柔、颇具催眠效果的“疏钟”声中再次进入梦境;“飘然蹑云霞”描绘出梦中自身轻盈飘忽、踏云而上的姿态,从飘飘欲仙自然过渡到梦见仙人。在众多仙人中,作者选取人们熟知的安期生和萼绿华,或许因同为女性,作者对邂逅萼绿华尤其感到欣喜,简单几笔便勾勒出奇幻美妙的入梦场景。“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四句巧妙化用典故来展现仙境生活。“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以拟人化的“无赖”形容秋风,赋予其肆意之感,描绘玉井莲花被秋风尽数吹落的画面;接着由莲花自然联想到莲藕,借用韩愈笔下“玉井莲开花高达十丈”的夸张描写,顺理成章地想象其根藕大如船;再从藕说到枣,巧妙融入李少君描述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的典故,比例协调,自然流畅。这些描写生动展现出与仙人们共处时兴奋愉悦、充满奇幻色彩的情景。“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四句着重刻画诸仙座中人物的志趣风貌与活动场景。“翩翩坐上客”描绘出仙人风度翩翩的外在形象,“意妙语亦佳”则突出其思维巧妙、言辞精妙的内在特质;“嘲辞斗诡辩”展现仙人们以嘲谑之语、诡谲之辩相互逗趣取乐的情景,足见其思维敏捷;“活火分新茶”描绘众人围坐,以旺盛之火烹煮、分饮新茶的闲适场景,将仙人聚会时意趣、言语、思辨、雅好等方面的美好表现得淋漓尽致,虽为梦中幻境,实则是作者自身理想生活的投射,故而叙述饱含热情。“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四句抒发了作者对神仙生活的羡慕与感慨。通常此类意识会在梦醒后产生,作者在此以感慨直接抒情,省略从梦中惊醒的具体描写,使诗意更为紧凑连贯,过渡毫无痕迹,又精简了笔墨。这几句直白地表达出作者认为即便不能像辅佐帝王般建立丰功伟绩,身处仙境的快乐也无可比拟,进而发出若人生能如此逍遥自在,不必回归现实故家的慨叹,深刻体现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四句补写作者醒来后的状态与内心感受。“起来敛衣坐”描绘梦醒后正襟危坐的动作,“掩耳厌喧哗”中的“喧哗”暗指现实生活中人们为名利得失纷争不休的喧嚣与纷扰,通过将梦境的美好与现实的嘈杂相对比,强化对现实的厌恶之感;“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则刻画了明知梦境虚幻不可重现,却依旧念念不忘、连连叹息的矛盾心理,从理智与情感的冲突角度,真实而深刻地展现出作者对梦境的留恋与对现实的无奈。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风格飘逸超凡,尽显豪迈洒脱之态。诗歌通过意象与情感表达,展现诗人对个性自由的强烈追求,以及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追求精神解脱过程中所经历的苦闷,和对封建束缚的反抗。此诗以美好的梦境寄托志趣与理想,与现实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凸显现实的无奈。在构思上,该诗或许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启发。但与李白诗结尾展现出的傲然风骨不同,此诗结尾更多流露出作者无奈的叹息。
# 笔意亦欲仙。
明赵世杰《古今女史》诗集卷二
# 诗秀朗有仙骨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
# 这诗飘然而有仙骨,具有豪迈洒脱的特色……表现了诗人对个性自由的渴望,对没有桎梏、没有羁绊的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追求精神解脱的苦闷心情和对封建束缚的反抗。
现代王延梯《李清照评传》
# 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与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江东兼呈李白》两诗相类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从诗的内容上说:都是表示作者厌恶现实,想脱离尘俗,去到想象的天国里讨生活,凭空的虚构出若有其事的神仙境界。从描写的投巧上说:三诗都是脑子里的幻想,写得迷离恍惚,含有一种神秘性,把人引入其中,几乎疑是真事,而不觉是置身于虚无飘渺中。从作者的背景上说:他们三人均生当乱世,社会扰攘的时代,李白的浪迹江湖,杜甫的穷愁潦倒,清照老寡凄凉,对于国家,对于身世,无一不感到辛酸凄惨,因此有这冥想的诗篇。况且他们同是天才的大诗人,写出来的诗有不期然而然的暗合,实非偶然呢!
现代王璠《李清照研究丛稿·李清照的诗》
下一篇:宋·李清照《失调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