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jiāng
yuè
·
·
hǎi
táng
xiè
hòu
zuò

朝代:近现代作者:叶圣陶浏览量:1
qīng
shí
fán
yīng
shù
shǎo
chéng
jùn
shǎng
sān
chūn
tiáo
suì
jiān
xún
bǎo
kàn
hóng
jiāo
fěn
yūn
rǎn
rǎn
xīng
dǒu
zhuǎn
nián
nián
zhī
huā
xīn
huā
kāi
xiāng
duì
xīn
xīn
xiè
le
mèn
sǔn

译文

青石板旁,一树海棠繁花盛开,在少城中尽情观赏了三春美景。寓居在八条一带一年又半月,饱览那海棠花的红艳娇美、粉艳晕染。星辰缓缓移动,斗转星移,年年都见树枝萌发,花开新颜。花开时与花相对,固然满心欢喜,花谢之后,心中也没有烦闷与伤损。

逐句剖析

"青石繁英一树":青石板旁,一树海棠繁花盛开,

"少城俊赏三春":在少城中尽情观赏了三春美景。

"八条寄寓岁兼旬":寓居在八条一带一年又半月,

"饱看红娇粉晕":饱览那海棠花的红艳娇美、粉艳晕染。

"冉冉星移斗转":星辰缓缓移动,斗转星移,

"年年枝发花新":年年都见树枝萌发,花开新颜。

"花开相对固欣欣":花开时与花相对,固然满心欢喜,

"谢了也无闷损":花谢之后,心中也没有烦闷与伤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江月·海棠谢后作》是近现代叶圣陶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寓居少城八条时,饱览一树海棠繁花盛开的三春美景,展现对海棠娇美姿态的欣赏;下片由星移斗转的时光更替,联想到海棠年年花开花谢的自然规律。全词以清新质朴的语言,借海棠的盛衰流转,含蓄表达对时光变迁的感慨,以及面对花开花谢坦然豁达、不为得失烦忧的人生态度,于平淡景物描写中蕴含深婉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现代作家、教育家

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笔名有叶锦、斯提等,江苏苏州人。五四运动前参加新潮社,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全国性抗战期间曾主编《国文杂志》《开明少年》等。1949年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叶圣陶所作小说结构严谨,语言纯净洗练,善于从平凡的现实生活中摄取题材,冷静分析,深化开拓,反映社会底层妇女和儿童悲惨遭遇,同时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知识分子形象。其散文内容丰富,风格清新健美。教育上,他主张引导和启发的教学,对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汉语规范化有独到见解。茅盾认为他能够“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代表作有《火灾》《线下》《倪焕之》等。著有《叶圣陶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青石繁英一树,少城俊赏三春”两句点明海棠生长环境与赏花期。“青石”勾勒海棠扎根的质朴背景,“繁英一树”突显花开时的繁茂热烈;“少城”“三春”交代赏景地点与时长,“俊赏”二字流露词人对海棠花期的珍视与沉醉,为全词奠定赏春基调。“八条寄寓岁兼旬,饱看红娇粉晕”两句叙事中含抒情。“八条”指寓居地,“岁兼旬”见停留之久,“饱看”二字直白却生动,既写足对海棠花期的全程观赏,又以“红娇粉晕”的柔丽色彩,具象化海棠盛开时的娇艳姿态,传递出沉浸于美景的满足感。“冉冉星移斗转,年年枝发花新”两句转入时光维度。“冉冉”状星斗移动之缓,暗喻时光流逝;“年年”强调自然规律的恒常,“枝发花新”以草木的周而复始,暗示生命的延续性。词人以宇宙星辰的运转与海棠的岁岁新生并置,将个体的时光体验融入自然循环,拓宽词作的时空视野。“花开相对固欣欣,谢了也无闷损”两句直抒胸臆。“欣欣”叠词强化花开时的喜悦,“固”字表明赏花之乐的本然;“谢了”承接上片“繁英”凋零,“无闷损”则以否定句式鲜明表达对花谢的释然态度。词人跳出伤春窠臼,以“花开”与“花谢”的辩证视角,揭示对生命荣枯的达观认知,情感基调从赏春的感性转为对自然规律的理性观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近现代·秋瑾《题《芝龛记》 其二》

下一篇:近现代·鲁迅《哭范爱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