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初访犹如昨":初次在华西拜访你的情景好像发生在昨天,
"既接清芬四十年":自从结识吕叔湘先生,感受到他品德与学问的芬芳已经有四十年了。
"邃密深沉殊弗逮":他的学识渊博深邃、思想深沉稳重,我远远比不上,
"愧存虚愿欲齐贤":我内心惭愧地存有这样一种虚幻的愿望,想要赶上贤能之人。
"并臻信达兼今雅":他同时达到“信”、“达”、“今”、“雅”的标准,
"译事群钦夙擅场":大家都钦佩他在翻译领域向来擅长。
"颇冀移栽名说部":我非常希望他能把移植到著名的小说创作领域,
"俾因椽笔得深尝":这样就能够凭借他如椽的大笔让读者深入体会其中的精妙之处。
现代作家、教育家
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笔名有叶锦、斯提等,江苏苏州人。五四运动前参加新潮社,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全国性抗战期间曾主编《国文杂志》《开明少年》等。1949年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叶圣陶所作小说结构严谨,语言纯净洗练,善于从平凡的现实生活中摄取题材,冷静分析,深化开拓,反映社会底层妇女和儿童悲惨遭遇,同时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知识分子形象。其散文内容丰富,风格清新健美。教育上,他主张引导和启发的教学,对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汉语规范化有独到见解。茅盾认为他能够“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代表作有《火灾》《线下》《倪焕之》等。著有《叶圣陶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1. 分段赏析
“华西初访犹如昨,既接清芬四十年”这两句是追忆往昔与吕叔湘的初见。“华西初访”点明了初次拜访吕叔湘的具体情境或地点相关,“犹如昨”强调了时间虽已过去很久,但记忆却十分清晰,仿佛就在昨天一般,生动地表现出叶圣陶对这次初访印象深刻。“既接清芬四十年”中,“清芬”本指清香,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德行或美好的名声,这里指代吕叔湘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华。“四十年”明确了两人结识后交往的时间跨度之长,体现出他们情谊的深厚以及叶圣陶对吕叔湘长久以来的关注与敬重,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邃密深沉殊弗逮,愧存虚愿欲齐贤”此联中,“邃密深沉”形容吕叔湘的学识、思想等既深刻又严谨。“殊弗逮”直白地表达了叶圣陶自认为在学识等方面远远比不上吕叔湘,体现出他的谦逊态度。“愧存虚愿欲齐贤”进一步说明叶圣陶内心虽怀有向吕叔湘看齐的愿望,但因自知差距而感到惭愧。“虚愿”并非虚假的愿望,而是面对吕叔湘这样优秀的人物,自己虽有努力追赶的想法,却深知不易实现,这种自谦与对吕叔湘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并臻信达兼今雅,译事群钦夙擅场”“并臻信达兼今雅”是对吕叔湘翻译成就的高度评价。“信达”是翻译的基本要求,即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且通顺易懂,“今雅”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要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还要有高雅的格调。叶圣陶说吕叔湘在翻译上能同时达到“信达”与“今雅”的境界,可见对其翻译水平的高度认可。“译事群钦夙擅场”则从侧面烘托出吕叔湘在翻译领域的权威地位。“群钦”表明众人对他的钦佩,“夙擅场”说明他长期以来在这一领域都表现出色,是大家公认的翻译高手,突出了吕叔湘在翻译界的卓越成就。“颇冀移栽名说部,俾因椽笔得深尝”“颇冀”表达了叶圣陶内心强烈的期望。“移栽名说部”意思是希望吕叔湘能将自己的才华和见解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名说部”指著名的小说作品,这里代表小说创作这一领域。“俾因椽笔得深尝”中,“椽笔”原指如椽大笔,常用来比喻杰出的文才,这里指吕叔湘的文笔。“得深尝”表示让读者能够通过他的小说作品深入体会其中的韵味和内涵。整句诗体现了叶圣陶对吕叔湘的期待,希望他能在小说创作领域施展才华,为读者带来更深刻、更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上一篇:近现代·谭献《浣溪纱 舟次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