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ué
·
·
liú
fén

朝代:近现代作者:毛泽东浏览量:1
qiān
zǎi
cháng
tiān
yún
zhōng
táng
jùn
wěi
yǒu
liú
fén
hóng
鸿
shā
bēi
míng
wàn
yīn
jiào
shēng

译文

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诸多贤能隐士中唐时期如果用刘蕡这样的贤人,也不会走向没落。他孤立无援总是被人打击中伤,毫无畏惧冒死大胆攻击宦官,名动一时。

逐句剖析

"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诸多贤能隐士

# 千载长天起大云:大云,即庆云,古谓祥瑞之气,其下隐有贤人。据《尚大传》,相传舜将禅位给禹,同臣僚在一起唱《卿云》歌: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兮。东汉郑玄注:卿,当为(庆)。本句寓意是,一千多年前的中唐,如果用刘蕡这样的贤人,将会从没落趋向中兴。

"中唐俊伟有刘蕡":中唐时期如果用刘蕡这样的贤人,也不会走向没落。

# 刘蕡:字去华,幽州昌平(今北京市昌平)人。中唐大和二年(八二八年),举贤良方正,刘对策称:宫闱将变,社稷将危,阍寺持废立之权,四凶在朝,虽强必诛。痛论宦官专权,能废立君主,危害国家,劝皇帝诛灭他们。考官赞赏刘的文章,但惧怕宦官的专横,不敢录取他。令狐楚、牛僧孺都征召他为幕府从事,后授秘书郎。终因宦官诬陷,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他乡。毛泽东在读《旧唐书·刘传》时,对刘蕡的策论很赞赏,旁批:起特奇。

"孤鸿铩羽悲鸣镝":他孤立无援总是被人打击中伤,

# 鸣镝:也叫响箭,这里比喻宦官对刘的中伤和打击。,铩羽:羽毛摧落,这里比喻受挫、失意。,孤鸿:孤单失群的大雁,喻指刘。

"万马齐喑叫一声":毫无畏惧冒死大胆攻击宦官,名动一时。

# 万马齐喑叫一声:万马齐喑,亦作(万马皆喑)。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万马齐喑究可哀”比喻沉闷的局面,无人敢言。喑,哑。苏轼《三马图赞引》:振鬣长鸣,万马皆喑。谓骏马抖动颈上的鬃毛嘶叫时,其他的马都鸦雀无声。后用来比喻一种沉闷的局面。叫一声,喻指刘冒死大胆攻击宦官,名动一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七绝·刘蕡》毛泽东作的一首七言绝句。1958年,毛泽东研读《旧唐书·刘蕡传》,对刘蕡不畏权贵、直言上书的精神深感敬佩,遂创作此诗。开篇“千载长天起大云”起兴突兀,气势非凡,与末句“万马齐喑叫一声”呼应,一气贯注。诗句间巧用倒装与逆折,增添艺术张力。“中唐俊伟有刘蕡”承接首句,引出主人公。“孤鸿铩羽悲鸣镝”则形象描绘刘蕡孤立无援、惨遭迫害的结局。此诗饱含对刘蕡的深切同情与由衷敬慕,他在“万马齐喑”的环境中挺身而出,孤军奋战,痛斥宦官专横。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宦官专权的强烈抨击。整首诗借对刘蕡事迹的吟咏,展现了对正义与勇敢精神的高度赞扬,彰显出一种崇高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诗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景物明丽,富有哲理。作有诗词《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毛泽东文集》(8卷)、《毛泽东军事文集》(6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关键期。1月南宁会议、3月成都会议,毛泽东与中央和地方领导聚焦经济计划,敲定重要文件,明确发展理念。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掀起“大跃进”浪潮。这些会议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防止过于求快求速而急躁。同年,毛泽东读《旧唐书·刘蕡传》,被刘蕡不畏权贵、直言上书的精神打动,批注“起特奇”,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中借中唐刘蕡科举直谏却遭宦官打压、怀才不遇的事迹,展现了刘蕡坚守正义、勇斗黑暗势力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刘蕡的赞赏、同情,以及对宦官专权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起兴:首句“千载长天起大云”,描绘出历史长空涌起壮阔云层的景象,借这种雄浑的自然景象起兴,引出次句对中唐人物刘蕡的赞颂,为写人抒情奠定雄浑壮阔的基调。比喻:“孤鸿铩羽悲鸣镝”一句,把刘蕡比作“孤鸿”,形象地展现出刘蕡孤独、遭受挫折却仍不屈抗争的形象,使刘蕡的形象更生动可感。象征:“万马齐喑”象征着当时黑暗、压抑,众人不敢发声的社会政治环境,“叫一声”象征刘蕡敢于在这种沉闷环境中勇敢直言、抗争发声的精神。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笔力雄健、气势豪迈,高度赞扬了在漫漫中国历史中,如刘蕡这般有着凌云之志的豪杰,他们如“大云”般的形象,高大伟岸,令人心生敬仰。诗的后两句则刻画了刘蕡在封建统治的压抑环境下,难以逃脱的悲剧结局。从中,既能深切感受到毛泽东对刘蕡的深切同情、对宦官的无比愤恨,也能体会到他对刘蕡在“万马齐喑”的沉闷氛围里,依然能挺身而出、独自抗争,痛斥宦官专横的行为,怀有的那份由衷的钦佩与赞赏。其中“万马齐喑”,借用了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近现代·毛泽东《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下一篇:近现代·鲁迅《赠蓬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