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zhōu
shì
zhāo
tóng
zhì

朝代:近现代作者:毛泽东浏览量:1
chūn
jiāng
hào
dàng
zàn
pái
huái
yòu
céng
fēng
wàng
yǎn
kāi
fēng
绿
zhōu
chuī
làng
cóng
qīng
shàng
shān
lái
zūn
qián
tán
xiào
rén
jiù
wài
chóng
shì
āi
tàn
sháo
huá
róng
shì
nián
réng
dào
tái

译文

短暂游览了碧波荡漾的湘江,又踏上了峰峦层叠的岳麓山,登高望远,心旷神怡。远远看到橘子洲上树木摇动,长江上卷起阵阵波浪,雨从那青青原野上直向山上扑来。老友相会,举杯畅饮,谈笑之间,更觉友情依旧,世界上有些人为一己私利,就如鸡虫一般争斗不已,实在可悲。回想三十年前事,不要感叹人生易老,今日不是又登上岳麓山的赫曦台了吗。

逐句剖析

"春江浩荡暂徘徊":短暂游览了碧波荡漾的湘江,

# 暂徘徊:即短暂流连。暂,指畅游湘江的时间短暂。,春江:指春天涨水的湘江。

"又踏层峰望眼开":又踏上了峰峦层叠的岳麓山,登高望远,心旷神怡。

# 层峰:山峰层叠,这里指的是岳麓山山峰。

"风起绿洲吹浪去":远远看到橘子洲上树木摇动,长江上卷起阵阵波浪,

# 绿洲:指橘子洲,在长沙的湘江中间的一块陆地。

"雨从青野上山来":雨从那青青原野上直向山上扑来。

# 上山来:指山的顶峰。

"尊前谈笑人依旧":老友相会,举杯畅饮,谈笑之间,更觉友情依旧,

# 尊前:即宴席上。尊,同“樽”,酒杯。

"域外鸡虫事可哀":世界上有些人为一己私利,就如鸡虫一般争斗不已,实在可悲。

# 鸡虫事可哀: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缚鸡行》的诗句。鸡虫,指某个大国(应该是指苏联)领导层内部的权力斗争。

"莫叹韶华容易逝":回想三十年前事,不要感叹人生易老,

# 韶华:美好的年华,指人的青年时代。

"卅年仍到赫曦台":今日不是又登上岳麓山的赫曦台了吗。

# 赫曦台:在岳麓山的岳麓书院。南宋朱熹称岳麓山顶为赫曦,后因此山上的台为赫曦台。清代因山上台毁,将原“赫曦台”匾额悬挂于岳麓书院“前台”,由此前台更名为“赫曦台”。赫曦,光明盛大的样子。,卅年:即三十年。毛泽东曾于1925年游历岳麓山,到此次重游旧地,恰是三十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是毛泽东创作于近现代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此诗围绕春游长沙展开,通过对春江、层峰、绿洲、青野等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祖国壮丽河山。首联点出游春情景,展现开阔视野与喜悦;颔联生动描绘原野动态景象;颈联由景及人,突出友情;尾联以积极、乐观之态点明主旨,升华全诗的情感。该诗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造诣,更让人从中感受到其宏大的政治抱负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诗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景物明丽,富有哲理。作有诗词《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毛泽东文集》(8卷)、《毛泽东军事文集》(6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由毛泽东创作。1955年,社会主义农村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蓬勃兴起,6月,毛泽东前往湖南考察农村合作社发展状况。期间,周世钊陪同毛泽东游览长沙岳麓山,周世钊随后创作《七律·从毛主席登岳麓山至云麓宫》,并随信件寄给毛泽东。1955年10月4日,毛泽东回信,在信中附上这首和诗。此诗创作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既包含了毛泽东与周世钊的情谊,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毛泽东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在繁忙工作之余对自然景色、故友情谊的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的七言律诗。全诗描绘了春游长沙时春江、山峰、原野等壮丽景色,展现出诗人开阔的眼界与喜悦之情。通过对与周世钊尊前谈笑场景的描写,体现出两人深厚的友谊。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借浩荡春江短暂徘徊之景、攀登层峰视野开阔之境,融合注重临故地的感慨与对新视野、新征程的期许。

3. 分段赏析

首联:“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从形象塑造上看,开篇描绘出一幅春江浩渺、波澜壮阔的画面,诗人置身其间,稍作停留,随即踏上层层叠叠的山峰。“春江”点明时令,“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此时的江景满是蓬勃的活力。一个“又”字内涵丰富,既连接起此前畅游湘江的经历,又暗示着此次重游岳麓山,包含着“久别今又来”的感慨,生动勾勒出诗人故地重游的欣喜形象。“踏”字极富表现力,精准地展现出诗人勇往直前、无畏困难的英雄气概,仿佛能让人看到他坚定有力迈向山峰的步伐。在语言风格上,简洁而大气,寥寥数字便将场景与诗人的心境生动呈现。从表达技巧来说,此联借景抒情,以春江的浩荡、登山的行动,抒发诗人内心的喜悦与豪情。内容主旨上,奠定了全诗欢快昂扬的基调,展现出诗人开阔的心境与对生活的热爱。颔联:“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在景象描绘方面,此联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动态的壮美画面。远远望去,湘江中的橘子洲绿树成荫,微风吹拂,洲上树木摆动,江面上涌起层层银浪;转眼间,云团飘来,蔓延至山顶,细雨洒落。从表达技巧来讲,这两句并非单纯写景,而是运用象征手法,如同诗人在《送瘟神》第二首中“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一样,借眼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象征当时国内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形势。相较于《送瘟神》带有浪漫想象色彩,以及《登庐山》中“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意象较虚,此联的描写更为真切可感。在语言运用上,对仗工整,“风起”对“雨从”,“绿洲”对“青野”,“吹浪去”对“上山来”,富有节奏感与韵律美。内容主题上,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神奇,又寄寓着诗人对国家繁荣发展的欣慰与喜悦之情。颈联:“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从内容主题来看,此联由景及人,视角从自然景色转向人事。诗人旧地重游,与家乡故旧、老同学老朋友相聚,熟悉的声音、举止、性情,让他倍感亲切,体现出友情的深厚。然而,转而想到那些为个人名利不择手段、流落海外的人,不禁心生感慨,“可哀”二字,饱含着诗人对这类人的鄙视。从表达技巧上,“鸡虫”运用借代手法,代指那些为私利蝇营狗苟之人。在情感表达方面,此联蕴含着复杂情感,既有与友人相聚的轻松愉快,又有对革命对立面人物的惋惜与批判。同时,诗句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回忆,涵盖了中国革命中阵营对立、路线分歧等复杂斗争,展现出诗人作为胜利者的豪迈与豁达。尾联:“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在情感表达上,“莫叹”二字直接有力,传递出诗人乐观、高昂的情绪,“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彰显出诗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与坚定信念。“韶华易逝”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诗人并未陷入伤春悲秋的惆怅,而是以乐观主义精神直面。“仍到”与前文呼应,表明时隔三十年,诗人依然能来到赫曦台,体现出一种奋斗不息、初心不改的精神。从内容主旨上,此联升华了全诗的主题,将个人的情感与对时光、奋斗的思考相融合,与前文描绘的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相呼应,使整首诗在展现自然之美、友情之深的同时,更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4. 作品点评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是毛泽东诗词作品。此诗展现出艺术技巧,上半首写景,诗人以明快格调,用“春江”“绿洲”“青野”意象,勾勒出故乡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对仗工整,动静结合,将自然景色描绘得细腻生动。下半首写情,平易亲切,真挚动人。“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由景及人,在与友人相聚的亲切氛围中,融入对一些人的感慨,情感表达自然流畅。整首诗情景交融,景为情设,情因景生,将乐观豪迈之情与对时光的思考,融入到重游故地的情境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诗景中含义,意景结合,用词精炼,供人回味无穷。

现代周振甫

# 这是一首酬和诗,从结构上说,对仗工整。一般读来,极其平顺。诗人与周世钊可谓深交。

现代公木

# 诗人呼吸到了一种朦胧无边、充满生机的青春气息,并很好地表达了。

现代何永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近现代·毛泽东《七律·洪都》

下一篇:近现代·毛泽东《七绝·刘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