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胆识铁石坚":您的博大胆识就像铁石一样坚定不移,
# 博大胆识铁石坚:意为鲁迅胆大识博,是像铁石那样坚硬的硬骨头好汉。
"刀光剑影任翔旋":在刀光剑影里也能随意朝翔周旋。
# 刀光剑影任翔旋:意为鲁迅在敌人的刀光剑影中,任凭刀剑飞翔回旋,毫不畏惧,从容坦荡。
"龙华喋血不眠夜":当左联的二十三烈士在上海龙华被杀,您度过了个不眠之夜,
# 龙华喋血不眠夜:指1931年2月7日深夜,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龙华,秘密杀害包括“左联”作家柔石、胡也频、李伟森、白莽、冯铿在内的革命青年共二十三人一事。喋血,血流遍地。
"犹制小诗赋管弦":写下那首动人的小诗歌唱他们。
# 赋管弦:指配上音乐。,犹制小诗:指鲁迅作《七律·无题》诗。
"鉴湖越台名士乡":您的故乡绍兴有鉴湖,有越王台,那是一个自古出名人的地方,
# 鉴湖越台名士乡:此句是说,鲁迅的故乡绍兴是古今名人荟萃之地。鉴湖:在浙江省绍兴市城西南两公里。附近有山阴(今绍兴)人陆游吟诗处的快阁。清末女革命家秋瑾亦是山阴人,自号鉴湖女侠。越台:即越王台,春秋时越王勾践在会稽为招贤士而建。
"忧忡为国痛断肠":您为了国家忧心忡忡,甚至痛心得要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从陆游的《剑南诗稿》、秋瑾的《秋风曲》,再到您的诗文,
# 接秋风吟:秋风吟一起。秋风吟:指秋瑾作的《秋风曲》诗和被清政府杀害前书写的唯一供词“秋风秋雨愁煞人”。,剑南歌:指陆游的诗集《剑南诗稿》所收诗作。
"一例氤氲入诗囊":爱国的精神一脉相承,载入中国的诗歌史册,如兰草一样勃发着高贵的清香。
# 诗囊:装诗稿的袋子。,氤氲:形容烟或云气很盛,这里比喻陆游、秋瑾与鲁迅的诗篇,富有诗味和爱国热忱。,一例:意即一律、一样。
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诗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景物明丽,富有哲理。作有诗词《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毛泽东文集》(8卷)、《毛泽东军事文集》(6卷)。
1.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龙华喋血不眠夜”,通过描述龙华喋血这一充满残酷与悲壮的场景,渲染出压抑、沉痛的氛围,将诗人对反动势力的愤慨以及对鲁迅所处艰难环境的痛惜之情融入其中,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深沉、含蓄。象征:“鉴湖越台名士乡”中“鉴湖”“越台”是鲁迅故乡浙江绍兴的代表景物,这象征着起源于越部族时代的源远流长的吴越文化。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博大胆识铁石坚”,盛赞鲁迅胸怀广阔、见识卓越,且有着如铁石般坚定的原则立场,此句大气磅礴,统领全篇。次句“刀光剑影任翔旋”,“刀光剑影”生动再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白色恐怖的严酷环境,“任翔旋”则细致刻画鲁迅在文化“围剿”中英勇无畏、机动灵活的战斗英姿,展现其在困境中巧用战术与敌人周旋抗争的形象。第三句“龙华喋血不眠夜”,宕开一笔,具体指向1931年2月7日国民党秘密杀害包括左联五烈士在内的二十余位革命志士这一暴行,使内容从抽象走向具体,“龙华喋血”的残酷场景让鲁迅经历巨大震动,他因失去挚友和优秀青年而彻夜难眠。末句“犹制小诗赋管弦”,一个“犹”字,着重突出鲁迅在黑暗暴力侵袭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的坚韧精神,这里的“小诗”指《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该诗充分展现鲁迅“怒向刀丛觅小诗”的坚强斗志,体现其革命精神。第二首,首句“鉴湖越台名士乡”,寓情于景,将景、情、人融合。“鉴湖”“越台”作为鲁迅故乡绍兴的代表性景物,象征着源远流长的吴越文化,“名士”指代历史上为国家进步、民族振兴作出贡献的仁人志士,鲁迅便是其中杰出代表,此句由物及人,体现鲁迅与家乡文化的深厚渊源。次句“忧忡为国痛断肠”,“忧忡”描绘绍兴历代先贤对国家和人民忧心忡忡、舍身相报的高尚品德,“痛断肠”则形容他们在国运艰难时痛心疾首、奋力挽救的情景。从陆游到秋瑾,他们一脉相承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激情,与鲁迅的精神相呼应。后两句“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表明从陆游、秋瑾到鲁迅,他们饱含爱国情感的优秀诗作,都成为中国诗歌宝库的珍品,融入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血脉,深刻揭示鲁迅精神所植根的文化沃土以及其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与第一首紧密关联,共同构成对鲁迅全面且深刻的纪念与赞颂。
3. 作品点评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是毛泽东为纪念鲁迅所作的组诗。这首组诗以旧体诗形式写新人物、新感情,闪耀时代精神光芒。其遣词造句从内容出发,不为格律所拘,风格雄浑,气势挺拔,充满阳刚之美,诗中议论与形象、史实相结合,运用典故增强概括力,引发读者联想。其历史地位在于展现了毛泽东对古典诗词的深厚造诣和对鲁迅作品与精神的深刻理解,在纪念鲁迅的诗作中独树一帜。全诗语言质朴而有力,如“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等句,生动展现鲁迅形象。
# 这是两首颂诗,却都用形象说话,而不是概念化地吹捧。第一首重点写鲁迅的骨气,第二首借鲁迅的故乡赞颂鲁迅。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副馆长龙剑宇《毛泽东诗歌风景线》
# 此处的“秋风吟”不是描写秋景的诗句,而是指秋瑾和鲁迅的咏秋作品,自然也就不包含严格意义上的秋意象在内。毛泽东未必和陆游、秋瑾、鲁迅那样感秋伤怀,但是对他们作品中所表达的“忧忡为国痛断肠”的爱国主义思想则是十分赞许的。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汪建新《品读诗人毛泽东》
# 第一首诗,歌颂的是鲁迅在白色恐怖年代以笔为武器同反动派作战的不屈精神,侧重表现他大无畏的个人形象。第二首诗颂扬鲁迅忧国忧民风范的悠久历史传承,侧重阐发他战斗的思想和基础。
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曾珺《毛泽东的诗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