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yǒng
Jiǎ

朝代:近现代作者:毛泽东浏览量:1
shào
nián
tǎng
láng
miào
cái
zhuàng
zhì
wèi
chóu
shì
kān
āi
xiōng
luó
wén
zhāng
bīng
bǎi
wàn
dǎn
zhào
huá
guó
shù
qiān
tái
xióng
yīng
qīng
shèng
zhǔ
gāo
jié
zhōng
jìng
shòu
cāi
qiān
tóng
cháng
shā
kòng
bái
luó
chén
āi

译文

贾谊年少有才,豪爽洒脱,乃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但最终壮志难酬真是让人觉得悲哀。胸中有锦绣文章,治国策略好像统军韬略,对大汉王朝忠心耿耿建立众多的诸侯国。如此杰出的人物却并未赢得汉文帝的赏识,他的高洁大义反而被君主猜忌。古往今来无数人痛惜贾谊的遭遇,徒然地说贾谊是步了屈原的后尘。

逐句剖析

"少年倜傥廊庙才":贾谊年少有才,豪爽洒脱,乃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 少年倜傥廊庙才:本句是说,贾谊年少有才,豪爽洒脱,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据《汉书·贾已传》载,贾谊十八岁时,以能诵读诗书,善文章,为郡人所称;二十多岁任博士,一年之内超迁为太中大夫。廊庙,指才能和才气,可任朝廷要职的人。

"壮志未酬事堪哀":但最终壮志难酬真是让人觉得悲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胸中有锦绣文章,治国策略好像统军韬略,

# 胸罗文章兵百万:胸罗文章,指贾谊胸有锦绣文章。他的政论文如《过秦论》、《治安策》、《论积伫疏》等,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策略和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才能。兵百万,比喻贾谊的治国策略好像统军韬略,能指挥百万军队。

"胆照华国树千台":对大汉王朝忠心耿耿建立众多的诸侯国。

# 胆照华国树千台:胆照,肝胆相照。华国,即华夏,这里指汉王朝。树千台,指建立众多的诸侯国。汉制设立「三台」,即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建立众多的诸侯国则势将设立“千台”。贾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势力。他在《治安策》中指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雄英无计倾圣主":如此杰出的人物却并未赢得汉文帝的赏识,

# 圣主:借用古代称颂帝王的惯用语,这里指汉文帝。,雄英:出类拔萃的人。

"高节终竟受疑猜":他的高洁大义反而被君主猜忌。

"千古同惜长沙傅":古往今来无数人痛惜贾谊的遭遇,

# 长沙傅:指被贬嫡为长沙王太傅的贾谊。

"空白汨罗步尘埃":徒然地说贾谊是步了屈原的后尘。

# 空白汨罗步尘埃:白,徒然说。汨罗,即汨罗江,在湖南省东北部。这里化用屈原自沉汨罗江的典故。步尘埃,即步后尘。贾谊虽然没有投汨罗江而死,但因梁怀王堕马而死忧伤死去,同于屈原的投江,还是步了后尘。尤其是屈贾的政治命运相同,都是因谗遭贬,壮志未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七律·咏贾谊》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于新中国成立后,是其读史有感之作。诗的首联“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点明贾谊年少有为,却壮志未酬;颔联“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赞其文采与政治远见;颈联“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具体叙述其被排挤、受猜忌的悲剧;尾联“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则表达了对贾谊命运的千古同叹,以及对谗言佞臣的痛恨。此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既赞颂了贾谊的才华与抱负,又对其怀才不遇的命运表达了深刻的同情与愤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诗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景物明丽,富有哲理。作有诗词《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毛泽东文集》(8卷)、《毛泽东军事文集》(6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并未标注具体创作年份,与《七绝·贾谊》互为姊妹篇,均属于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研读历史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史诗。诗中介绍了贾谊的生平与才华,描绘了他少年倜傥、文采飞扬的形象,体现了其壮志未酬的悲剧命运,营造了一种深沉悲愤的氛围,表达了对贾谊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谗言佞臣的痛恨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长沙傅”指贾谊,他才高被贬;“汨罗”与屈原投江相关。借这两个典故,以古比今,表达对怀才不遇者的同情。夸张:“胸罗文章兵百万”,夸张地形容人物胸有韬略,文章如百万雄兵,突出其才能出众。

3. 分段赏析

首联展现了贾谊年少时的非凡才华与豪放气度,称其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然而遗憾的是,他的才能尚未得到充分施展便被排挤出政治舞台,令人深感惋惜。颔联承接首联首句,进一步赞颂贾谊文采斐然,且拥有卓越的政治远见。作为西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与文学家,贾谊在其著作《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中,系统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方略与改革主张。他以宏大的视野为汉帝国规划了发展蓝图,其谋略如同指挥百万大军的将帅,运筹帷幄。他主张通过分封推恩削弱诸侯势力,对外抵御匈奴,对内推行重农抑商、施行仁政等政策,这些主张大多被后来的汉景帝与汉武帝采纳并实施。颈联承接首联次句,具体描绘了贾谊“壮志未酬”的悲凉命运,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其遭遇的深切同情与无奈。尾联以“千古同惜”总结了历代人们对贾谊命运的共同评价,同时也表达了毛泽东对谗言佞臣的深恶痛绝。在尾句“空白汨罗步尘埃”中,毛泽东对贾谊的早逝表达了深切的叹息与遗憾。他认为,尽管贾谊在《吊屈原赋》中对屈原投江殉国的选择表示不认同,但最终他自己也未能摆脱愚忠的束缚,因梁怀王堕马之事忧愤成疾,郁郁而终,与屈原投江的命运殊途同归,终究步了屈原的后尘。毛泽东在此感叹贾谊超凡的才华未能得以施展,最终徒然耗尽,充满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与无尽哀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近现代·毛泽东《五律·看山》

下一篇:近现代·毛泽东《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