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有凌云志":长久以来都抱有宏大的志向,
# 久有凌云志:很久以前就怀有爬山登高的志愿。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说,冯衍自谓“常有陵云之志”。陵:通“凌”。凌云志,本指高远的志向。这里兼指重上井冈山的心愿,同时含有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的意思。凌云,升高至云霄,这里是登高之意。志,心愿,想法。
"重上井冈山":今天我再次登上井冈山。
# 重上井冈山:1965年五月下旬,作者重上井冈山游览视察。先后到黄洋界和茨坪。在茨坪居住期间,了解井冈山地区水利、公路建设和人民生活,会见了老红军、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和群众。
"千里来寻故地":从千里之外来寻访这片旧地,
# 故地: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这里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寻:寻访。,千里:指从北京到井冈山,千里迢迢。
"旧貌变新颜":昔日的面貌已经换成了新的容颜。
# 旧貌变新颜:井冈山建设事业迅速发展,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到处莺歌燕舞":到处耳闻黄莺呀呀歌唱,眼见紫燕翩翩起舞,
# 到处莺歌燕舞:建国后,井冈山的自然生态受到特别保护,各种鸟儿在绿树丛中欢唱,在空中飞旋嬉戏。
"更有潺潺流水":还有那潺潺流淌的溪水,
# 潺潺:形容流水的声响或水缓缓流动的样子。,更有:另外有,还有。
"高路入云端":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
# 高路:宽大的盘山公路。
"过了黄洋界":过了黄洋界隘口,
# 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险处不须看":就没有任何的险处可看了。
# 险处不须看:含有我们经历了黄洋界战斗这样严峻的考验,就不会为任何艰难险阻所吓倒,一定能够取得革命斗争胜利的意思。险处,险要之处。不须,不用,不必。看,此处读平声。以上两句是说,黄洋界在井冈山五大哨口中形势最为险要,过了黄洋界,其余的就不必看了。
"风雷动":当年革命时期风雷激荡,
# 风雷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风暴气势磅礴,万里激荡。风雷,风暴雷哼。比喻气势浩大而猛烈的革命斗争的冲击力量。
"旌旗奋":革命的红旗高高举起,奋力挥舞,到处飞扬。
# 旌旗奋:指火红的战旗迎风飘扬。旌旗,旗帜的通称。《周礼·春官·司常》:“凡军事,建旌旗。”这里指革命斗争的红旗。奋,奋力高举。
"是人寰":这正是人间革命斗争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景象。
# 是人寰:这正是人间的景象。人寰,即人世间。寰,指广大的地域。
"三十八年过去":从当年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到今天已经38年过去了,
# 三十八年过去: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一次上井冈山算起,到1965年重上井冈山,其间相隔38年。
"弹指一挥间":这仿佛是一弹指一挥手的瞬间。
# 弹指:本为佛教用语。指勾指弹一下的工夫,极言时间短暂。一挥,挥一挥手,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宋代释法云《翻译名义集》引《阿毗达摩俱舍论》:“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
"可上九天揽月":无产阶级革命者有上九重天摘取明月的凌云壮志,
# 可上九天揽月:典出《孙子·形篇》:“善攻者,动于九天揽月之上。”“览”,“揽”的古字。九天,天的极高处。古代以为天有九重。战国楚屈原《离骚》:“指九天以为正(证)兮,夫唯灵修之故也。”揽月,摘取月亮。
"可下五洋捉鳖":有下五大洋活捉大鳖、打倒国内外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 捉鳖:成语有“瓮中捉鳖”,形容手到擒来,极其容易。元代康进之《梁山泊李逵负荆》第四折:“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鳖,甲鱼,这里喻指擒拿的敌人。这句是说,无产阶级革命者一定能够打倒国内外一切敌人,取得革命胜利。,五洋:指世界五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这里泛指世界。南冰洋即南极洲,过去人们以为它是海洋,现已探明,实为冰川覆盖的大高原。
"谈笑凯歌还":在谈笑间把敌人消灭,高奏凯歌,胜利归来。
# 谈笑凯歌还:典出西晋左思《咏史》:“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意谓在谈笑声中高奏凯歌,胜利归来。这里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谈笑,笑语言谈,形容十分轻松,不费气力。凯歌,胜利的歌。还,归来,回还。
"世上无难事":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 世上无难事:俗语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肯登攀":这就如同登山,只要努力攀登,就一定能够到达光辉的顶点。
# 登攀:即攀登。这句是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如同爬山一样,只要不畏艰险,努力攀登,就一定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取得胜利。
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诗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景物明丽,富有哲理。作有诗词《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毛泽东文集》(8卷)、《毛泽东军事文集》(6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抒情词,词中描写作者重上井冈山时所见的新貌,回顾革命斗争历史,展现井冈山的沧桑巨变。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感慨、对革命胜利的欢欣,以及对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精神的赞颂,洋溢着豪迈乐观的革命激情。
2. 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词中以“黄洋界”这一具体险要关隘切入(“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既实写重游路线,又借这一“小”场景暗喻革命历程的艰辛与胜利后的从容——黄洋界曾是井冈山斗争的关键防线,词人以攻克险关的经历,缩影整个革命征途的“风雷动,旌旗奋”,将个体记忆升华为对革命历史的宏观回顾,以局部见整体,微观景物中蕴含社会主义建设的宏大成就。白描:上阕“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以直白语言勾勒井冈山新貌,无华丽辞藻堆砌,仅用“莺歌燕舞”“潺潺流水”“高路”等意象,便鲜活呈现出山林生机与建设成就;下阕“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以口语化表达感慨时光飞逝,在朴素叙事中蕴含对革命岁月的深沉回望。白描手法的运用,使词作既保留生活气息,又彰显豪迈胸襟。
3. 分段赏析
上阕以登览写景为主,勾勒出井冈山的今昔巨变与豪迈气概。开篇“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如洪钟巨响,直抒胸臆。“凌云志”三字,既体现了词人登高望远、俯瞰山河的壮志,更暗含着自青年时期便立下的革命理想,这一理想如巍峨高山,指引着无数奋斗岁月。“千里来寻故地”,一个“寻”字,饱含着对往昔革命岁月的深切眷恋,仿佛将读者带入那段艰苦卓绝却又激情燃烧的时光;“旧貌变新颜”则点明主旨,简洁有力地展现出井冈山在新中国建设浪潮中的沧桑巨变。随后,“莺歌燕舞”“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等意象,词人以明快笔调,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黄莺欢唱、春燕飞舞,流水叮咚作响,新修的公路盘山而上,直入云霄,这不仅是自然景色的优美呈现,更展现出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气象,象征着新中国的繁荣发展。结尾“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词人借黄洋界这一曾发生激烈战斗的革命险要之地,既生动地写实地势险峻,又巧妙地隐喻革命征程中的艰难险阻已被英勇的革命者战胜,字里行间暗含着对革命胜利的自信与从容,尽显豪迈气魄。下阕转入忆昔抒怀与展望言志,进一步深化主题。“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词人运用短句排比的手法,节奏如鼓点般急促,瞬间重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风云激荡。“风雷”象征着革命浪潮的汹涌澎湃,“旌旗”代表着工农武装的奋勇向前,短短九字,将读者带回那段烽火岁月,让人仿佛看到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以夸张手法感叹时光飞逝,将自1927年井冈山革命斗争到1965年重游的漫长岁月,浓缩于“弹指”之间,既流露出对岁月沧桑的感慨,又彰显出历史进程的波澜壮阔。“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词人运用浪漫主义想象,展现出征服自然、开拓未来的壮志豪情。在那个时代,这不仅是对科技探索的大胆展望,更是对人类无限潜能的自信宣言;“谈笑凯歌还”则以轻松姿态,凸显出革命者面对任何困难都充满必胜信念。结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将全词从个人感慨上升为普世哲理,巧妙呼应上阕的“险处不须看”,强调了勇于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在新的征程中无畏前行,为实现理想奋勇拼搏。
4. 作品点评
全词笔调明丽轻快,节奏优美流畅。叙事质朴、写景鲜活、抒情豪迈、议论深邃,四者有机交融。词人巧借谚语与古典意象,绘就井冈山“旧貌变新颜”的壮阔图景。意境开阔高远,于明快中见雄浑,实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堪称现代诗词中的瑰宝。
# 毛泽东的这首词不单单是对往事的怀念和岁月如梭的感叹,而是要迎接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气候。
不详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 共产党人在战争年代,不怕远征难,在新的社会主义的时代,依然要发挥这样的精神,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所以这首词讲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现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中国诗词大会》
#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不是说作者认为没有难事,作者在《娄山关》词后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可见作者是承认革命有很多困难的。
现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周振甫《中华诗词鉴赏辞典》
# 细细品读这首词,可以强烈感受到充溢于词中的轻松愉悦情绪和满怀自信的豪迈气概。豪迈是这首词的一个基调。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巧妙结合,是该词的第二个特点。上阕开头四句是叙事,但其中也含有景和情的描写。接下来五句写景,而景中有情、有理。最后两句揭示了一种生活哲理。下阕前三句叙事,也含有情和景。最后两句则是在眼前景,往日事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充满哲理意味的总结。整首词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善于用典和化用前人诗句是毛泽东诗词的共同特点,当然也是这首词的一个特点。
现代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徐四海《毛泽东诗词鉴赏》
下一篇:近现代·毛泽东《念奴娇·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