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衡岳积阴止":乌云散开,衡山积压的阴雨已经消散,
# 衡岳:湖南衡山。自隋开皇九年称南岳,故谓衡岳。
"天马凤凰春树里":天马山与凤凰山掩映在春日的树林之中 。
# 天马凤凰:指岳麓山东南、湘江之西的两座毗邻的小山。
"年少峥嵘屈贾才":你年少有为,有着如同屈原、贾谊般卓越的才华,
# 屈贾:战国时楚国屈原,汉代贾谊,皆极有才华。屈,指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楚人。初辅佐楚怀王,任左徒、三闾大夫。后遭去职,被放遂,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因深感楚国政治腐败,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以挽救楚国危亡,遂投汨罗江自尽。其代表著作有《离骚》、《天问》、《九歌》等。贾,指汉朝贾谊。
"山川奇气曾钟此":山川的灵气曾经聚集于此。
# 钟:聚集。古人称山川灵秀之气所聚集,便产生人才。
"君行吾为发浩歌":你要远行,我为你高歌壮行,
"鲲鹏击浪从兹始":愿你如鲲鹏击水,从此开启伟大征程。
"洞庭湘水涨连天":洞庭湖和湘水的水势高涨与天相连,
"艨艟巨舰直东指":巨大的战舰径直向东航行。
# 艨艟:通作“艨艟”,战舰,此指轮船。2003年,中央文献研究室在重印的《毛泽东诗词集》中,将“艟艨”订正为“艨艟”。
"无端散出一天愁":无缘无故生出满怀愁绪,
"幸被东风吹万里":却被东风吹散到万里之外。
"丈夫何事足萦怀":大丈夫有什么事值得萦绕心怀,
"要将宇宙看稊米":应把宇宙万物看作微小的稊米。
# 宇宙看稊米:把世事看作平常。稊,草名,结实如小米。稊米,形容小。
"沧海横流安足虑":天下的动荡局面哪里值得忧虑,
# 沧海横流:喻形势动荡。
"世事纷纭何足理":世间纷繁复杂的事务由我们来治理。
# 世事纷纭何足理:1979年罗罗章龙在《回忆新民学会(由湖南到北京)》一文中第一次提供该诗时,觉得有负故人厚望,改作“世事纷纭何足理”,后来又恢复了原诗句。
"管却自家身与心":要抓好自己的身心修养,
"胸中日月常新美":让自己胸有成竹,头脑日日新,事事美。
# 日月常新美:《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名世于今五百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 名世于今五百年:名世,著名于世。《孟子·公孙丑下》原文为:“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诸公碌碌皆余子":而现今这些掌权者全是平庸之辈,碌碌庸庸。
# 诸公碌碌皆余子:诸公,指当时的当权人物。碌碌,平庸。语意见《后汉书·祢衡传》。原文为:“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余子,其余的人。
"平浪宫前友谊多":在平浪宫前我们结下深厚友谊,
# 平浪宫:指为罗氏饯行之地,位长沙城北。
"崇明对马衣带水":上海崇明岛与日本对马岛仅一衣带水。
# 崇明对马衣带水:长江口的崇明岛和日本的对马岛,相隔只一衣带宽的水。据《南史·陈后主纪》记载,隋文帝说隋和陈只隔“一衣带水”,把长江比做一条衣带。崇明:长江口崇明岛,对马日本对马岛。 衣带水:即一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你去日本求学时要有书信经常来往,
# 东瀛:东海,后也指日本。
"我返自崖君去矣":我在岸边送别,你就此远去。
# 我返自崖君去矣:《庄子·山木》:“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反”通“返”。
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诗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景物明丽,富有哲理。作有诗词《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毛泽东文集》(8卷)、《毛泽东军事文集》(6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了春日送别友人纵宇一郎东行的景象,融叙事、写景、议论与抒情于一体,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又直抒胸臆展现了自己在学生时代探索人生、追求真理的伟大抱负,同时饱含对友人“为国、为民而奋斗”的勉励之意。全诗立意高远,在送别场景中融入浩然之气,将“送别语”与“自励语”融汇,超越了一般送别诗的范畴。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如“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借“云开”“春树”等春景,寓意江山蓬勃、心境明朗,抒发送别时的豪迈与期许;“洞庭湖水涨连天,艨艟巨舰直东指”,借湖水、巨舰之景,烘托征程壮阔,展现豪迈气势。用典:“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以屈原、贾谊之才类比友人;“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化用孟子“五百年王者兴”、祢衡“馀子碌碌”典故,彰显时代使命与家国担当;“我返自崖君去矣”,化用《庄子》“送君自崖而反”,寄寓惜别之情。比喻:“鲲鹏击浪从兹始”,以“鲲鹏击浪”喻友人赴日留学的壮举与气魄;“崇明对马衣带水”,用“衣带水”喻友情不受距离影响,恒久不变。直抒胸臆:“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直接抒发为友人送行的激昂情绪与对友人壮举的赞颂;“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梯米”,直言劝勉友人以宏大视野处世,展现豁达胸襟。虚实结合:开头四句绘壮观送别实景,后文中“鲲鹏击浪”等为虚写想象,拓展意境;历史典故的运用,也增添了虚实交织的厚重感,如借“五百年王者兴”等典,将现实送别与历史使命关联。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壮观的送别场面。“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两句点明了送别时间是春天,地点是长沙,而“云开”“春树”则描绘春景,寓意江山蓬勃,心境明朗。“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两句赞扬罗章龙才比屈原、贾谊,借“山川奇气”表达湖湘之地钟灵毓秀,为友人东行营造了壮观的送别场面。诗从第五句开始,转入送友的主题。“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则直抒胸臆,用“鲲鹏击浪”比喻友人赴日留学的壮举与气魄。“洞庭湖水涨连天,艨艟巨舰直东指”描绘了一幅水边饯行图,用湖水和巨舰烘托征程的壮阔,展现了诗人与天地同歌的豪情以及出发前的豪迈气势。诗的第九句至十二句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殷殷勉励与自身的豁达胸怀。“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借天气描写心境,用愁散东风象征友人顺遂,暗含诗人对友人的乐观期许。“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梯米”两句劝友人勿拘小节,以宏大视野处世,升华至人生格局,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勉励。诗的第十三句至十八句,从历史与现实的高度进行论述。“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紧扣新民学会宗旨,主张先修身再济世。“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两句引孟子“五百年王者兴”、祢衡“馀子碌碌”之典,彰显吾辈当肩负时代重任的历史使命,体现家国担当与壮志豪情。诗的最后四句,点明送行的主题,回应开头。“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两句中用“衣带水”比喻友情不会因距离发生改变。“我返自崖君去矣”一句化用《庄子》“送君自崖而反”,表达依依惜别之情。以此句收束全诗,余韵悠长,将友情与家国情怀相融合。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送别为线索,将“送别语”与“自励语”交融一体,形成其坦诚抒情的风格。春日晴光里,少年把盏,千里作别,浩歌长吟,哪有半分隐晦?所言赠人语,亦是自白词,让这首送别诗有了自白自诉的仪态。“丈夫”以下八句,皆成毛泽东临歧抒怀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