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望断南飞雁":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际尽头。
# 望断:望着,直到看不见。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
# 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屈指行程二万":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
# 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六盘山上高峰":在高峰险峻的六盘山上,
"红旗漫卷西风":猛烈的西风吹得红旗猎猎地卷起来。
# 漫卷:任意吹卷。,红旗:1957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1961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1961年10月7日的《光明日报》。
"今日长缨在手":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 在手:在共产党领导下。,长缨:指捕缚敌人的长绳,出自“终军请缨”的典故,《汉书·终军传》:“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这里指革命武装。
"何时缚住苍龙":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注:“苍龙,太岁也。”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恶煞。苍龙,毛泽东注:此处指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因为当前主要对付的是国民党反动派。,缚住:擒住。
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诗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景物明丽,富有哲理。作有诗词《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毛泽东文集》(8卷)、《毛泽东军事文集》(6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情词。此词回溯了万里长征的峥嵘历程,彰显了红军将士勇毅前行的钢铁意志与抗战必胜的铿锵信念。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起笔便勾勒出宏阔之境,将六盘山巅所见的十月苍穹之景徐徐铺展。天空澄澈如洗,云朵稀疏淡远,大雁排成行列向南迁徙。“望断”一词,蕴含着无尽深意,望了又望,直至雁影消逝仍久久凝望。大雁南飞,本是自然之象,却勾起作者与红军对南方革命根据地军民以及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这两句情寓其中,借天高云淡、南飞之雁,抒发了对故土与战友的眷眷情思,景中之情,深沉而悠长。远近结合:上阕以远景开篇,绘就六盘山巅北国清秋的雄浑画卷,借天地之壮阔抒发对长征胜利的回望;下阕镜头骤然拉近,聚焦高山之巅猎猎红旗,以“如火”之色、“舒卷”之态,将红军将士的飒爽英姿定格于西风之中。全词远景展宏阔,近景显精微,远近相生间,既见天地之大,亦显将士之雄,刚柔并济地烘托出革命者一往无前的精神气概。直抒胸臆:“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此句由眼前实景骤然转至内心独白,以直抒胸臆之法,将胸中豪情喷薄而出。诗中“长缨”意象,既是胜券在握的宣言,将壮志豪情凝为可触之形。诗人以“何时”之问,尽显迫不及待的战斗渴望,仿佛疲乏困顿皆随豪言消散,唯有热血与力量奔涌。此刻的他,早已整装待发,只待战鼓擂动,便要直捣黄龙,将凌云壮志化作改天换地的现实。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以寥寥数语勾勒出宏阔之境,将读者带入六盘山巅的苍茫天地。秋日晴空澄澈如洗,云絮疏淡悠然,大雁排成队列向南迁徙。“望断”二字意蕴悠长,既描绘出极目远眺的执着姿态,更暗含着对南方革命根据地军民与故乡亲人的深切眷恋。这两句虽为写景,却以景寄情,将自然之景与家国之思熔铸一体。继而“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两句笔锋一转,以磅礴气势直抒胸臆。诗人屈指算来,红军已跨越两万里征途,前方虽仍有险阻,但预定目标必达的信念坚定不移。“不到长城非好汉”之语,既是对革命者坚韧意志的礼赞,更昭示着北上抗日的必胜决心——唯有投身抗日洪流,方显英雄本色。下阕首句“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承上启下,将笔触拉回现实。群峰巍峨间,猎猎红旗迎风招展,这抹红色不仅是革命的象征,更是信仰的力量。在生死存亡的考验中,革命者以血肉之躯筑起精神长城,“漫卷”二字尽显其不屈风骨与蓬勃生机。此句虽与上阕首句同写山景,情感基调却已升华——从个人胸襟转向集体意志,从自然壮美转向信仰光辉,革命的希望之火在此间熊熊燃烧。末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再掀波澜,将全词推向情感巅峰。诗人由眼前实景宕开笔墨,以“长缨”为喻,直抒胸中豪情。此刻的休憩与沉思已为过往,疲惫与困顿皆成云烟,唯有战斗的渴望如烈焰般炽烈。“何时”二字如金石掷地,尽显诗人枕戈待旦、跃马疆场的急切。全词至此,既有对往昔峥嵘的回望,更有对未来征程的期许,在虚实相生间完成了从历史回响到现实呐喊的完美跨越。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景象开阔,意蕴丰富,起承转合,层次分明,在意境和艺术结构上都称得上是一篇佳作。自诞生起,该词便于陕甘宁边区广泛流传,解放战争时期,延安广播电台也常以朗诵的形式进行播放。时光流转,即便在今天,我们依然能从字里行间,深刻感受到革命岁月的艰难困苦,领略到领袖人物的非凡气度与壮志豪情。
# 全词造语朴实自然,意境高远,感情充沛而又生动形象。毛泽东用高妙的手法轻松写出了自己悠闲中又有些沉重、自信中又有些悲凉的复杂情绪。
现代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朱向前《诗史合一·另解文化巨人毛泽东》
# 《清平乐·六盘山》生动地表现了毛泽东及其统率下的英雄红军胜利地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抒发了彻底打垮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坚强决心,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不详诗人李瑛《毛泽东诗词鉴赏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