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山上白云飞":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
# 九嶷山:《史记·五帝本纪》,“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帝子乘风下翠微":娥皇与女英乘着微风翩翩下山。
# 翠微:指青山。传说中九嶷山有娥皇峰与女英峰。,帝子:指娥皇与女英。传说中,她们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二妃寻舜至湘江,悼念不已,自投湘水,为湘水女神。屈原《楚辞》中称为“湘夫人”。子,古代男女都称为“子”。
"斑竹一枝千滴泪":她们的眼泪洒在青青野竹上,
# 斑竹:又名湘妃竹,产于九嶷山一带。相传舜死后,娥皇、女英寻至湘水边,南望痛哭,泪水洒在竹子上染成斑纹。诗中借用这一典故,突出“千滴泪”,以象征旧社会的苦难和辛酸。
"红霞万朵百重衣":片片红霞若天风织成绚丽的衣衫。
# 百重衣:指花团锦簇的彩衣。百重,很多层;百,很多的意思,不是确数。
"洞庭波涌连天雪":洞庭湖水波浩荡卷起白色的浪花,
# 连天雪:形容雪白的浪花与天相接,即白浪滔天的意思。这里喻指波澜壮阔的大跃进浪潮。,洞庭: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
"长岛人歌动地诗":橘子洲当歌一曲感天动地。
# 动地诗:震天动地的诗歌。,长岛:今长沙的橘子洲。
"我欲因之梦寥廓":我将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
# 我欲因之梦寥廓:化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句。因之:凭借它。因,凭借。之,代词,指湖南“大跃进”景象。梦寥(liáo)廓(kuò):含有浮想联翩之意。寥廓,广阔无边的意思。
"芙蓉国里尽朝晖":芙蓉盛开的家乡满是清晨的光辉。
# 朝晖:清晨的光辉。,尽:都是。,芙蓉国:指湖南省。古时,湘江一带秋季盛开木芙蓉花。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诗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景物明丽,富有哲理。作有诗词《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毛泽东文集》(8卷)、《毛泽东军事文集》(6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描绘了从神话世界到现实世界的景象,将古典神话传说与现实巧妙融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与“祝愿”,对故乡人的“歌赞”与“鼓舞”,以及在经济困难形势下高度乐观自信的“形势观”。
2. 写作手法
比喻:“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诗人以斑竹上凝聚的千滴泪珠作比,深切寄托了对杨开慧烈士的无尽哀思,那泪是情感深沉的具象化;又把红霞比喻成仙女以及杨开慧英灵所着的百重衣裳,既展现出画面的绚丽,更象征着英烈牺牲后的壮美与神圣,让神话与现实、思念与崇敬在这一比喻中完美交融,用典:诗中“芙蓉国”化用古代湖南的相关典故,为诗歌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我欲因之梦寥廓”巧妙化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之句,以“寥廓”替换“吴越”,使得境界更为广阔,不仅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切眷恋,更有一种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借景抒情:“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诗人借洞庭湖波涛汹涌,如连天白雪般壮观之景,以及长岛人歌声嘹亮,谱写动地诗篇的场景,抒发了对家乡人民的殷切期待,展现出对家乡人民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以及自己欲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情景交融:从开篇的“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将神话之景与对家乡、友人的情感相融,到“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把对烈士的思念融入神话画面,再到“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将对家乡现状的感怀、对未来的展望,都融入到现实之景与想象之景中,全诗景与情相互交融,营造出开阔、高远且充满希望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七律·答友人》首联“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诗人运用想象的手法,描绘出神话传说中舜帝的两名妃子娥皇与女英从九嶷山的青山白云间乘风而下的浪漫飘渺画面,为全诗营造出奇幻的氛围,也引出后文。“九嶷山”点明地点,那悠悠白云增添了神秘之感,“帝子”乘风而下,姿态轻盈,画面充满灵动之美。颔联“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斑竹上的露珠比作千滴泪,把红霞比作仙女的百重衣,生动展现仙女形象。其中也植入了杨开慧烈士的身影,借“斑竹一枝千滴泪”寄托诗人对杨开慧的绵绵哀思,以泪之多凸显思念之深;“红霞万朵百重衣”则象征及比喻为杨开慧的英灵,英烈虽逝却如红霞般绚丽,情感深沉而复杂。颈联“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化用洞庭湖等相关意象,通过描写洞庭湖波涛汹涌如连天白雪,展现出宏大壮阔的景象,“长岛人歌动地诗”则体现出家乡人民的精神状态。此联既展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又表现了毛泽东对家乡人民克服困难的殷般期待,以及他藐视困难欲战而胜之的坚强意志。尾联“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芙蓉国”可能化用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中“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也可能关联《涉江采芙蓉》。诗人借“我欲因之梦寥廓”表达内心的思绪因之前的景象与情感而飞扬,“芙蓉国里尽朝晖”则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与光明的画面,既寄寓了他的怀乡念旧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于家乡乃至整个中国的明天的展望,展现出诗人广阔的胸怀与乐观的精神。
4. 作品点评
《七律·答友人》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脱颖而出。其将乡土风物与相关传说完美融合,营造出浓郁的乡思乡情与鲜明的乡土色泽,情调柔刚并济。诗人凭借超凡的艺术想象力,将物象、人象、心象合为充满韵味的“意象”境界,神话境界奇幻瑰丽,神女降临的描绘栩栩如生。在创作手法上,运用浪漫性的艺术构思,结合象征、夸张、比喻等笔法,把婉约与壮美和谐地融为一体,于遣词造句间尽显诗人独运的匠心。整首诗在展现丰富情感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一场奇妙的艺术之旅,令人回味无穷。
# 这神话出在湖南,所以诗人在写湖南的时候首先采用了它,使它同今天湖南的现实起着对照和陪衬的作用。
现代中国现代诗人、作家、编辑家臧克家《时代风云起新篇》
# 主席这首诗,以无边逸兴,运生花彩笔,传湘娥之优美,状洞庭之寥廓,答长岛友人之豪兴,颂今日楚国之朝晖。全诗仪态万方,逸韵横生,极飞动,极缛丽,气吞云梦,秀搴芙蓉。我想,如果今日而有冯夷起舞,湘灵鼓瑟,他们定会撇去那些古调哀音,而欣然奏出一曲“芙蓉国里尽朝晖”的吧!
现代中国古代美学、文论研究专家谭佛雏《读毛主席诗词十首》
上一篇:近现代·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下一篇:近现代·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