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粤海未能忘":我们初次相识,在广州品茗畅谈的情景,至今使人不能忘怀,
# 饮茶粤海:指柳亚子和毛泽东于一九二五年至二六年间在广州的交往。粤海:广州。
"索句渝州叶正黄":在重庆再次会晤,您向我索诗,那时正是秋天草木枯黄的时节。
# 叶正黄:秋天。,索句渝州:指四五年在重庆柳亚子索讨诗作,毛泽东书《沁园春·雪》以赠。渝州:重庆。
"三十一年还旧国":我从第一次来北平,历经三十一年的风雨战斗,又回到这旧都,
"落花时节读华章":在这落花缤纷的暮春时节有幸读到了您华美的诗篇。
# 华章:华美的诗篇。
"牢骚太盛防肠断":你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牢骚太多了,要提防有碍身心健康,
# 牢骚:1949年3月28日夜柳亚子作《感事呈毛主席》,也就是诗中的“华章”,称要回家乡分湖隐居。见附诗。
"风物长宜放眼量":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
# 放眼:放宽眼界。,长:通“常”。
"莫道昆明池水浅":不要说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水太浅,
# 昆明池:指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昆明湖取名于汉武帝在长安凿的昆明池。,莫道:不要说。
"观鱼胜过富春江":在这里观赏游鱼要远胜于富春江。
# 富春江:东汉初年,严光不愿出来做官,隐居在浙江富春江边钓鱼。
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诗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景物明丽,富有哲理。作有诗词《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毛泽东文集》(8卷)、《毛泽东军事文集》(6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老朋友之间的私人唱和之作。全诗通过追忆与柳亚子的三次交往展开,表达了对柳亚子等倾向革命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深切关怀。后四句对柳亚子的牢骚提出开导规劝,并表示殷切的期望。此诗为回应柳亚子1949年3月所作的《感事呈毛主席》而写,旨在劝慰其放弃归隐之念,共同参与新中国建设。
2. 分段赏析
首联两句追忆与柳亚子的两次交往。首句指1925-1926年广州革命时期以茶会友的情景,次句写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柳亚子索诗,毛泽东赠《沁园春·雪》的往事。“未能忘”“叶正黄”既体现对往事的清晰记忆,又暗含对革命岁月的感慨。两联相承,既表明二人非泛泛之交,又暗示革命征途聚少离多的现实。颔联点到正题,以时间跨度强化情谊。首句点明1949年重归北平的时局变化,次句借暮春“落花”意象引出读柳亚子诗作之事。柳亚子原诗中“头颅早悔平生贱”等句流露功绩被遗忘的愤懑,毛泽东通过“读华章”的回应,暗示对其历史贡献的认可。颈联”为全诗核心劝诫。前句直指柳亚子原诗中归隐情绪的消极影响,后句以“放宽眼界”的劝导消解其愤懑。此联将私人情谊与政治劝喻结合,既体现对友人身心健康的关切,又彰显团结民主人士的政治智慧。尾联以典故收束全诗。上句化用“昆明池”指代北京颐和园,下句借严光富春江垂钓的典故,暗示留京效力远胜归隐。尾联既回应柳亚子原诗的归隐之志,又通过居所安排展现对其优待,将政治意图寓于生活关怀之中。
3. 作品点评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私人唱和形式回应柳亚子的《感事呈毛主席》。全诗通过追忆三次交往展开叙事,既体现革命情谊,又暗含政治劝谕。诗中虽淡化三次交往的政治内容,而强调友人间的文化层面,从而使这首诗带有较浓的人情味,也展现了诗人宽广胸怀。
# 毛泽东的几首赠答奉和之作,则是有感而发,情真意切,各具特色的杰作。他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在他的几首七律和赠答唱和诗中更是别具一格的精品。
现代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丁三省《毛泽东诗词精读》
下一篇:近现代·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