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sāng
·
·
chóng
yáng

朝代:近现代作者:毛泽东浏览量:1
rén
shēng
lǎo
tiān
nán
lǎo
suì
suì
chóng
yáng
jīn
yòu
chóng
yáng
zhàn
huáng
huā
fèn
wài
xiāng
nián
qiū
fēng
jìng
chūn
guāng
shèng
chūn
guāng
liáo
kuò
jiāng
tiān
wàn
shuāng

译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逐句剖析

"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

# 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有尽,天道无穷。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反用其意。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岁岁重阳":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

# 岁岁:年年。

"今又重阳":今天又逢重阳,

# 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 战地黄花分外香:也作“但看黄花不用伤”。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黄花:指菊花。依五行之律秋属金,金之色黄,而菊花秋日开放,故曰黄花。《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古人重阳有饮酒赏菊之风俗。李白《九日龙山歌》:“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初稿作“但看黄花不用伤”,改后更显从容气度。分外:格外。

"一年一度秋风劲":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

# 劲:强劲。

"不似春光":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

# 不似:不类似,不像。

"胜似春光":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

# 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寥廓江天万里霜":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 寥廓江天万里霜:指广阔和泛着白霜的天空。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采桑子・重阳》是现当代革命家毛泽东于1929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主题围绕重阳佳节,通过对革命根据地秋景的描写,表达了对革命战争和根据地的赞美,展现了革命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上片以“人生易老天难老”起笔,点明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哲理,接着写重阳佳节,战地黄花飘香;下片描绘秋风强劲,景色胜过春光,展现出辽阔江天的壮丽。运用对比,将人生的短暂与天地的永恒、秋风秋景与春光作比,突出主题;借景抒情,以黄花、秋风、江天等景物抒发情感;还蕴含哲理,在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中揭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首词意境壮美,情感激昂,将革命豪情与自然景色完美融合,体现了毛泽东诗词大气磅礴的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诗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景物明丽,富有哲理。作有诗词《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毛泽东文集》(8卷)、《毛泽东军事文集》(6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采桑子・重阳》由毛泽东所作。1929年重阳节(10月11日),毛泽东在上杭县城临江楼养病,此时距离秋收起义已过去两年,他的处境并不舒心。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落选,丢掉前委书记职务,游击战术被批,还身患疟疾。但在重阳佳节,院子里黄花如金盛放,毛泽东的理想与现实再次产生触动,于是创作此词,借景抒发对革命的思考与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借景抒情、蕴含哲理的作品。描绘了重阳佳节战地黄花飘香、秋风劲吹、江天辽阔的景色,表达了词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展现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借黄花、秋风等景象写出了革命的豪情与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

2. 写作手法

对比:“人生易老天难老”将人生的短暂与天地的永恒相对比,凸显出宇宙规律的不可抗拒,也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把秋风秋景与春光对比,突出秋日景色的壮美和词人对秋天独特的审美感受,展现出革命豪情。借景抒情:词人通过描写“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寥廓江天万里霜”等景物,将对革命根据地的热爱、对革命战争的赞美以及豪迈的革命情怀融入其中,使情感表达自然且深沉。

3. 分段赏析

《采桑子・重阳》开篇以“人生易老天难老”这一蕴含深邃哲理的警句起笔,起势不凡,气势磅礴。“人生易老”巧妙地将人格与宇宙相融合,生动体现出时光匆匆、人生短暂。正因如此,人们更应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莫虚度年华。而“天难老”则是把宇宙赋予人格化特征,寒来暑往、日月更迭,自然规律恒常,景致常新。“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者有限、一者无穷,一者短促、一者长久,一者变化迅速、一者变化迟缓。二者既相互对立又彼此统一,并非简单附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古老格言,而是基于对宇宙和人生情理交融的深刻认知,揭示出人生的真谛与永恒的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给予读者强烈的审美启迪。“岁岁重阳”紧承首句,既是对“天难老”的进一步延伸,点明时令,又顺势引出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对“岁岁重阳”的递进重复,虽每年都有重阳,但岁岁皆不同。在这特殊的战地重阳,绽放的黄花别有一番韵味。传统上,重阳有登高赏菊的习俗,在众多诗文中,菊花与重阳节紧密相连。往昔乱世之中,诗人常借菊花抒发厌战、反战情绪,菊花常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呈现。然而,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与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紧密相关。这里的黄花,不是隐士高人品赏的东篱秋菊,也不是悲苦之人庭院中的盆景,而是历经战火硝烟,在秋风寒霜中依旧灿烂盛开的漫山遍野的野菊。它平凡质朴却充满生机,兼具现实与象征意义,富有赋比的艺术特色。词人满怀欣喜地品味这重阳美景,黄花为战地重阳增色,让战地更显美丽。“分外香”精准传达出赏菊人彼时彼地的独特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革命胜利令人喜悦,黄花也愈发娇艳动人,其芬芳也更胜往昔。此句将情、景、色、香融为一体,把诗情、画意、野趣、哲理巧妙融合,营造出生机勃勃的诗境,既赞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展现出词人作为诗人兼战士的豪迈豁达情怀。革命者将青春与战斗、战场及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相连,不惧岁月流逝,始终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拼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下片承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脉络,词人凭高远望,进一步拓展诗的意境。每年秋风强劲,“劲”字极具力度,生动描绘出秋风横扫腐朽、涤荡陈旧的强大威力,笔力雄健,尽显刚健之美。这种豪迈之情与春日的温柔旖旎截然不同。在词人心中,强劲的西风和肃杀的秋气带来的不是悲伤,而是振奋。词人的情感与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独特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高气爽,江水澄澈,彩霞满山,云锦遍野,辽阔壮美之景直铺天边。

4. 作品点评

整首词情景交融,声色兼具,将诗情画意、自然野趣与深邃哲理完美融合,构建出生机蓬勃的诗境。它不仅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更彰显出词人豪迈旷达的情怀。以绚烂壮阔的意境、激昂振奋的情感,激发人们为理想奋勇拼搏的英雄气概与高尚情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人生易老”、“今又重阳”吟罢,却言“战地黄花分外香”。虽与辛弃疾词中“却说天凉好个秋”同出一心境,但把几缕愁绪暗寄予战地黄花,惆怅中也见豪情。毕竟是迎风傲霜的性格。霜天万里、秋风凄厉中,独黄菊馨香,谓秋色胜似春光。

不详中央党校教授胡为雄《毛泽东诗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近现代·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下一篇:近现代·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