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
# 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有尽,天道无穷。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反用其意。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岁岁重阳":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
# 岁岁:年年。
"今又重阳":今天又逢重阳,
# 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 战地黄花分外香:也作“但看黄花不用伤”。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黄花:指菊花。依五行之律秋属金,金之色黄,而菊花秋日开放,故曰黄花。《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古人重阳有饮酒赏菊之风俗。李白《九日龙山歌》:“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初稿作“但看黄花不用伤”,改后更显从容气度。分外:格外。
"一年一度秋风劲":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
# 劲:强劲。
"不似春光":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
# 不似:不类似,不像。
"胜似春光":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
# 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寥廓江天万里霜":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 寥廓江天万里霜:指广阔和泛着白霜的天空。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诗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景物明丽,富有哲理。作有诗词《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毛泽东文集》(8卷)、《毛泽东军事文集》(6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借景抒情、蕴含哲理的作品。描绘了重阳佳节战地黄花飘香、秋风劲吹、江天辽阔的景色,表达了词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展现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借黄花、秋风等景象写出了革命的豪情与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
2. 写作手法
对比:“人生易老天难老”将人生的短暂与天地的永恒相对比,凸显出宇宙规律的不可抗拒,也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把秋风秋景与春光对比,突出秋日景色的壮美和词人对秋天独特的审美感受,展现出革命豪情。借景抒情:词人通过描写“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寥廓江天万里霜”等景物,将对革命根据地的热爱、对革命战争的赞美以及豪迈的革命情怀融入其中,使情感表达自然且深沉。
3. 分段赏析
《采桑子・重阳》开篇以“人生易老天难老”这一蕴含深邃哲理的警句起笔,起势不凡,气势磅礴。“人生易老”巧妙地将人格与宇宙相融合,生动体现出时光匆匆、人生短暂。正因如此,人们更应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莫虚度年华。而“天难老”则是把宇宙赋予人格化特征,寒来暑往、日月更迭,自然规律恒常,景致常新。“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者有限、一者无穷,一者短促、一者长久,一者变化迅速、一者变化迟缓。二者既相互对立又彼此统一,并非简单附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古老格言,而是基于对宇宙和人生情理交融的深刻认知,揭示出人生的真谛与永恒的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给予读者强烈的审美启迪。“岁岁重阳”紧承首句,既是对“天难老”的进一步延伸,点明时令,又顺势引出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对“岁岁重阳”的递进重复,虽每年都有重阳,但岁岁皆不同。在这特殊的战地重阳,绽放的黄花别有一番韵味。传统上,重阳有登高赏菊的习俗,在众多诗文中,菊花与重阳节紧密相连。往昔乱世之中,诗人常借菊花抒发厌战、反战情绪,菊花常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呈现。然而,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与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紧密相关。这里的黄花,不是隐士高人品赏的东篱秋菊,也不是悲苦之人庭院中的盆景,而是历经战火硝烟,在秋风寒霜中依旧灿烂盛开的漫山遍野的野菊。它平凡质朴却充满生机,兼具现实与象征意义,富有赋比的艺术特色。词人满怀欣喜地品味这重阳美景,黄花为战地重阳增色,让战地更显美丽。“分外香”精准传达出赏菊人彼时彼地的独特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革命胜利令人喜悦,黄花也愈发娇艳动人,其芬芳也更胜往昔。此句将情、景、色、香融为一体,把诗情、画意、野趣、哲理巧妙融合,营造出生机勃勃的诗境,既赞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展现出词人作为诗人兼战士的豪迈豁达情怀。革命者将青春与战斗、战场及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相连,不惧岁月流逝,始终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拼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下片承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脉络,词人凭高远望,进一步拓展诗的意境。每年秋风强劲,“劲”字极具力度,生动描绘出秋风横扫腐朽、涤荡陈旧的强大威力,笔力雄健,尽显刚健之美。这种豪迈之情与春日的温柔旖旎截然不同。在词人心中,强劲的西风和肃杀的秋气带来的不是悲伤,而是振奋。词人的情感与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独特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高气爽,江水澄澈,彩霞满山,云锦遍野,辽阔壮美之景直铺天边。
4. 作品点评
整首词情景交融,声色兼具,将诗情画意、自然野趣与深邃哲理完美融合,构建出生机蓬勃的诗境。它不仅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更彰显出词人豪迈旷达的情怀。以绚烂壮阔的意境、激昂振奋的情感,激发人们为理想奋勇拼搏的英雄气概与高尚情操。
# “人生易老”、“今又重阳”吟罢,却言“战地黄花分外香”。虽与辛弃疾词中“却说天凉好个秋”同出一心境,但把几缕愁绪暗寄予战地黄花,惆怅中也见豪情。毕竟是迎风傲霜的性格。霜天万里、秋风凄厉中,独黄菊馨香,谓秋色胜似春光。
不详中央党校教授胡为雄《毛泽东诗传》
上一篇:近现代·毛泽东《七律·到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