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立志出乡关":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
# 乡关:家乡,故乡。
"学不成名誓不还":发誓学习不取得成绩就不回来。
# 成名:成就。
"埋骨何须桑梓地":死后何必埋葬在故乡的土地,
# 桑梓:家乡,故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何须:何必。
"人生无处不青山":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骨的青山。
# 青山:象征祖国的山河秀丽。人生无处不青山,意思是说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可以作为安息的地方。
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诗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景物明丽,富有哲理。作有诗词《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毛泽东文集》(8卷)、《毛泽东军事文集》(6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言志诗。诗人以豪放遒劲之笔,抒发了青年毛泽东矢志离乡、投身学业并执着追寻人生理想的壮志豪情。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诗意直白而深刻,思想坚定鲜明,气势磅礴雄伟,读起来铿锵有力。“立志出乡关”的毛泽东,以“学不成名誓不还”这般掷地有声的话语,彰显出他求学意志的坚决,以及志向的宏大高远,令人动容。后两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则进一步深挖诗意,将情感与哲理推向更深的层次。诗人运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手法,生动且具体地描绘出一种豁达的心境: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葬于故乡呢?人生走到哪里,哪里便有青山相伴。诗句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寓意深远的感慨,让人读后深受启迪。
3. 作品点评
这首七言绝句语言质朴平实,读来毫无晦涩之感,平仄协调、押韵自然,诵读时朗朗上口。诗中巧妙化用古今中外经典语句,将其熔铸成表明心志的佳句,看似简洁质朴,实则内涵丰富、意韵深远,既通俗易懂又尽显高雅格调,真切地流露出毛泽东彼时的心态与志向。彼时的毛泽东,胸怀非凡抱负,聪慧过人、性格倔强,拥有超强的记忆力与顽强的毅力,正昂首阔步迈向他人生的首个重要转折点。
上一篇:近现代·毛泽东《沁园春·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