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ǎn
jiàng
chún
·
·
jǐng
chéng
qiū

朝代:宋作者:石孝友浏览量:1
jǐng
chéng
qiū
wǎn
fēng
chuī
jǐn
zhāo​
lái
yáng
yān
shù
wàn
shān
guāng
dài
cháng
chuān
zài
liú
jīn
rén
chù
yuè
héng
lěng
jìn
jiān
jiā

译文

秋雨初晴,碧空如洗,晚风将晨雨扫尽无痕。夕阳斜照,烟霭轻笼林间,群山绵延,尽染暮色万里。长河如带,淌过古今奔流不息。所思之人如今在何方。月华如练铺洒江面,寒色浸透芦苇洲。

逐句剖析

"霁景澄秋":秋雨初晴,碧空如洗,

# 霁景:雨后晴明的景色。

"晚风吹尽朝来雨":晚风将晨雨扫尽无痕。

"夕阳烟树":夕阳斜照,烟霭轻笼林间,

"万里山光暮":群山绵延,尽染暮色万里。

"一带长川":长河如带,

"自在流今古":淌过古今奔流不息。

"人何处":所思之人如今在何方。

"月波横素":月华如练铺洒江面,

"冷浸蒹葭浦":寒色浸透芦苇洲。

# 葭:初生的芦苇。,蒹:没长穗的芦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点绛唇·霁景澄秋》是宋代词人石孝友创作的词。此词上片描绘秋景,开篇点明时节与天气,勾勒出秋雨初霁、晚风送爽的开阔之景。又进一步渲染,夕阳映照下,烟雾笼罩着树木,山峦在暮色中绵延万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下片由景入情,借长河奔流今古,引发对时光流转的感慨。由景及人,发出对远方之人的牵挂与询问,以清冷的月色、浸着寒意的蒹葭浦收尾,烘托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全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悠远的意境,展现了秋日傍晚的独特景致,融入了词人对时光和人生的思考以及淡淡的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籍贯南昌(今属江西)。乾道二年进士。因仕途不顺,不慕富贵,隐居丘壑以终。石孝友能诗,以词知名。其词长调多投献之作,风格端庄;小令以男女情爱、离愁别绪为主题,善用俚语、俗语。清人李调元誉之为“词中白描高手”(《雨村词话》)。代表作品有《眼儿媚》《阮郎归》《浪淘沙》《惜奴娇》等。著有《金谷遗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霁景澄秋,晚风吹尽朝来雨”两句是描写秋日傍晚雨过天晴的景象。“霁景”点明雨后初晴,“澄秋”则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澄澈、明净。“晚风吹尽朝来雨”,一个“吹”字赋予晚风以人的动作,生动地描绘出晚风轻拂,将早晨的雨水吹散的动态过程。这两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爽朗的秋日雨后图,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同时也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化之美和神奇力量。“夕阳烟树。万里山光暮”两句是对傍晚景色的进一步描绘。“夕阳”点明时间,夕阳的余晖洒在烟雾笼罩的树木上,“烟树”给人一种朦胧、缥缈的美感。“万里山光暮”,“万里”极言视野之开阔,“山光”描绘出群山的景色,在暮色中显得更加苍茫、辽远。这两句诗以宏大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夕阳、烟雾、树木、群山等元素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雄浑而又略带朦胧的意境,展现出秋日傍晚景色的壮美与宁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与壮阔。“一带长川,自在流今古”两句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时间的流转。“一带长川”描绘出一条长长的河流横亘在大地之上,“自在”一词赋予河流以自由、灵动的气质,表现出河流不受拘束、奔腾不息的状态。“流今古”则强调了时间的漫长和历史的延续,这条河流从古至今一直流淌着,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世事的沧桑。这两句诗通过对长川的描写,引发了对时光流转、历史变迁的思考,使词作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深沉,体现出一种豁达而又略带感慨的心境。“人何处。月波横素。冷浸蒹葭浦”三句则由景及情,抒发了词人的思念之情。“人何处”,直接发出对远方之人的询问,表达了内心的牵挂和迷茫。“月波横素”,描绘出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的景象,“素”字形容月光的皎洁、纯净,给人一种清冷、孤寂的感觉。“冷浸蒹葭浦”,“冷”字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蒹葭浦”点明地点,芦苇丛生的水边更增添了几分凄凉和萧瑟。这三句诗通过对月色、水波、蒹葭浦等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意境,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惆怅和思念之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石孝友《清平乐·送同舍周智隆》

下一篇:宋·石孝友《玉楼春 其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