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走龙蛇":笔墨挥洒如龙蛇游动,
"词倾河汉":词章浩瀚似银河倾泻,
"妙年德艺双成":年少时德行才艺俱已大成。
"帝庭敷奏":在帝王殿前陈奏章,
"亲擢冠群英":帝王亲自提拔位居群贤之首。
"龙首其谁不取":状元之位谁能不夺,
"便直饶、":纵然已、
"勋业峥嵘":建立巍巍功业。
"偏他甚":唯独他最为出众,
"泼天来大":声名浩大如天,
"一个好声名":赢得一片美誉。
"忆曾":回忆往昔。
"瞻拜处":当年拜谒之处,
"当年汝水":昔在汝水之滨,
"今日湓城":今至湓城之地。
"叹白首青衫":悲叹白发仍着青衫,
"又造宾闳":再次造访贵府。
"谨贽诗文一卷":恭敬献上诗卷,
"仗仙风、":托仙风、
"吹到蓬瀛":吹往蓬莱仙境。
"依归地":愿归附追随之地,
"熏香摘艳":焚香精选华辞,
"作个老门生":甘为门下老学生。
南宋词人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籍贯南昌(今属江西)。乾道二年进士。因仕途不顺,不慕富贵,隐居丘壑以终。石孝友能诗,以词知名。其词长调多投献之作,风格端庄;小令以男女情爱、离愁别绪为主题,善用俚语、俗语。清人李调元誉之为“词中白描高手”(《雨村词话》)。代表作品有《眼儿媚》《阮郎归》《浪淘沙》《惜奴娇》等。著有《金谷遗音》。
1. 分段赏析
“笔走龙蛇,词倾河汉,妙年德艺双成。”这一句是上阕的开篇,描写张紫微年少时的超凡才华和品德。用“笔走龙蛇”比喻其书法奔放有力,如同龙蛇飞舞,凸显才思敏捷;“词倾河汉”以河汉(银河)倾泻为喻,形容其词作内容浩瀚、文采斐然;“妙年”指美好年少,点明年龄阶段;“德艺双成”表示品德和才艺兼备。“帝庭敷奏,亲擢冠群英。”此句叙述张紫微在朝廷的表现和晋升经历。用“帝庭”代指皇宫;“敷奏”指呈上奏章,强调在御前陈事的才能;“亲擢”表示被皇帝亲自提拔;“冠群英”比喻在群贤中位居首位。通过对“帝庭”和“冠群英”的具体化描写,突显其仕途得意和皇家恩宠的荣耀,表达作者对对方政治成就的钦佩。整体修辞简洁有力,烘托出世人对功名的向往情感。“龙首其谁不取,便直饶、勋业峥嵘。”这一句进一步夸大张紫微的功业高度。用“龙首”比喻状元或顶尖人物;“其谁不取”以反问加强语气,否定他人竞争的可能;“直饶”是转折语,意为纵然、即便;“勋业峥嵘”形容功勋伟大如高山。关键词“龙首”借代科举或官职首位,强化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峥嵘”用山峰意象象征事业成就的崇高。此句通过反问和夸张,渲染了对方前途无量的气势,客观反映宋代文人社会中对功名的重视。“偏他甚,泼天来大,一个好声名。”此句总结上阕,用口语化表达赞颂张紫微的声名卓著。“偏他甚”意为偏偏他格外突出,强调独特性;“泼天来大”是俚语,形容极其广大、盛大;“一个好声名”直接点明其美好声誉。关键词“泼天”用天象夸张比喻声名的无边无际,生动传达出社会威望的高度。全句以口语入词,增添亲切感,客观评价为直率赞美,体现作者对世俗名望的肯定。“忆曾。瞻拜处,当年汝水,今日湓城。”这一句开启下阕,过渡到作者自身回忆。用“忆曾”引出往事;“瞻拜处”指代过去拜访的地点;“当年汝水”与“今日湓城”通过地理对比如水(河南汝河)和城(江西湓城),突出时间和空间的变迁。关键词“汝水”“湓城”具体地点借代人生经历,对比今昔,表达时光流逝的感慨。此句结构简洁,用地点意象寄托怀旧情感,体现宋代词人常见的时空对比技巧。“叹白首青衫,又造宾闳。”此句抒发作者自怜的境遇。用“叹”起句,传达哀伤;“白首青衫”象征年老而官位低微(青衫为下级官员服饰);“又造宾闳”指再次造访贵门,隐含卑微之意。关键词“白首青衫”用颜色意象对照岁月和身份,生动描绘文人落魄的典型形象;“叹”字领起情感转折,强化了自伤之情。客观评价为委婉表达个人沧桑,突显词作中功名无常的主题。“谨贽诗文一卷,仗仙风、吹到蓬瀛。”这一句表达作者向张紫微献礼的意愿。用“谨贽”表示恭敬献上;“诗文一卷”指出内容为著作;“仗仙风”比喻借助仙人力量;“吹到蓬瀛”指向仙境蓬瀛(传说中仙人居所),象征传于高人。关键词“仗仙风”以仙风典故将张紫微比作仙人,美化其形象;“吹到”动作化描写,增添诗意动感。此句用神话隐喻表达美好祝愿,体现谦卑与敬仰的融合。“依归地,熏香摘艳,作个老门生。”最后一句以作者自表忠诚作结。用“依归地”指归附、追随之所;“熏香摘艳”借香料和美物象征美化自己的心意;“作个老门生”直接表明以老生员身份效忠。关键词“熏香摘艳”用嗅觉和视觉意象形容献媚诚意;“老门生”点明身份卑微却怀旧意。此句以谦卑姿态收束全词,结构完整,体现了宋代士人门生关系的常态,表达了对知遇之恩的珍视。
上一篇:宋·石孝友《愁倚阑·淮水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