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iàn
jiāo
·
·
nán
guī
yáng
zuò
yòng
yuān
míng

朝代:宋作者:叶梦得浏览量:1
shān
jiàn
jìn
niàn
yuān
míng
guī
xiāo
rán
shuí
lùn
guī
lái
qiū
lǎo
sōng
sān
jìng
yóu
cún
zhì
huān
yíng
piāo
piāo
fēng
mèi
yuē
jiù
héng
mén
qín
shū
xiāo
sǎn
gèng
xīn
yǒu
jiǔ
yíng
zūn
chóu
chàng
píng
gěng
gēn
tiān
xíng
biàn
kōng
tián
yuán
zhī
chuāng
xiǎo
róng
liáo
nán
xuān
juàn
niǎo
zhī
huán
wǎn
yún
yáo
yìng
shān
huáng
hūn
huán
zhēn
yīng
biàn
wàng
yán

译文

故乡的山渐渐近了,想起陶渊明归隐的心意,那种超脱世俗的心境如今谁能体会呢。归去吧,秋天已经过去,松树和菊花依旧在小路旁生长。孩子们欢快地迎接我,衣袖随风飘动,仿佛看到了旧日的家门。琴和书随意摆放,更让人欣喜的是还有美酒装满酒杯。我惆怅地像浮萍和断梗一样漂泊不定,走遍了天涯海角,却辜负了田园生活。想要离去又能去哪里呢,窗户很小,只能靠着南窗暂且容身。疲倦的鸟儿知道返回巢穴,傍晚的云彩远远映照,山间的雾气渐渐笼罩了黄昏。这就是真正的归隐之意,所以想要分辨也难以用言语表达。

逐句剖析

"故山渐近":故乡的山渐渐近了,

"念渊明归意":想起陶渊明归隐的心意,

"翛然谁论":那种超脱世俗的心境如今谁能体会呢。

"归去来兮秋已老":归去吧,秋天已经过去,

"松菊三径犹存":松树和菊花依旧在小路旁生长。

"稚子欢迎":孩子们欢快地迎接我,

"飘飘风袂":衣袖随风飘动,

"依约旧衡门":仿佛看到了旧日的家门。

"琴书萧散":琴和书随意摆放,

"更欣有酒盈尊":更让人欣喜的是还有美酒装满酒杯。

"惆怅萍梗无根":我惆怅地像浮萍和断梗一样漂泊不定,

"天涯行已遍":走遍了天涯海角,

"空负田园":却辜负了田园生活。

"去矣何之窗户小":想要离去又能去哪里呢,窗户很小,

"容膝聊倚南轩":只能靠着南窗暂且容身。

"倦鸟知还":疲倦的鸟儿知道返回巢穴,

"晚云遥映":傍晚的云彩远远映照,

"山气欲黄昏":山间的雾气渐渐笼罩了黄昏。

"此还真意":这就是真正的归隐之意,

"故应欲辨忘言":所以想要分辨也难以用言语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念奴娇·南归渡扬子作,杂用渊明语》是宋代词人叶梦得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写了词人南归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田园归隐生活的向往。上阕通过回忆故乡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陶渊明归隐心境的共鸣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下阕则抒发了词人漂泊天涯的惆怅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词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追求。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田园归隐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叶梦得(1077~1148),南宋文学家。字少蕴,号石林,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绍圣进士,绍兴元年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颇致力于防务及军饷供应。叶梦得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诗词文皆工。诗歌笔力雄厚,风格多样,或豪宕悲壮,或疏快洒脱,犹有北宋诗人遗风,颇为时人所重。其词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南渡以后,经战火的洗礼,词风一变为激昂慷慨。词风接近苏轼,间有感怀时事之作。著有《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故山渐近,念渊明归意,翛然谁论”,这句词中“故山渐近”点明了词人南归途中故乡越来越近的情景,“念渊明归意”则表明词人此时联想到陶渊明的归隐心境,“翛然谁论”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脱世俗的心境如今无人能体会,为全词奠定了归隐的基调。“归去来兮秋已老,松菊三径犹存”,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归去来兮”,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官场黑暗腐败。他早年曾几度出仕,但因厌恶官场的束缚和黑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十一月,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但仅过了八十多天,便毅然辞官归去。在告别官场、回归田园之际,他写下了《归去来兮辞》,以表达自己决意摆脱官场羁绊、回归田园生活的强烈愿望。“归去来兮”便是这篇辞赋开篇的感叹之语。结合自身南归渡扬子时的心境,借陶渊明之典,抒发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漂泊天涯后渴望回归宁静生活的惆怅之情,使词的意境更加深远。“秋已老”点明了季节,“松菊三径犹存”描绘了故乡田园的景象,松树和菊花依旧在小路旁生长,展现出田园的宁静与美好,体现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稚子欢迎,飘飘风袂,依约旧衡门”,这句词中“稚子欢迎”描绘了孩子们欢快地迎接词人的情景,充满了温馨和喜悦,“飘飘风袂”形象地写出了衣袖随风飘动的样子,“依约旧衡门”则表现出词人仿佛看到了旧日的家门,进一步强化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琴书萧散,更欣有酒盈尊”,这句词中“琴书萧散”描绘了词人闲适的生活状态,琴和书随意摆放,“更欣有酒盈尊”则表达了词人对有美酒相伴的欣喜之情,体现出词人对这种宁静、闲适生活的享受。下片:“惆怅萍梗无根,天涯行已遍,空负田园”:“惆怅”一词奠定了情感基调,“萍梗无根”比喻词人漂泊不定,像浮萍和断梗一样没有根基,“天涯行已遍”说明词人走遍了天涯海角,“空负田园”则表达了词人对自己辜负田园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词人的惆怅和无奈。“去矣何之窗户小,容膝聊倚南轩”,这句词中“去矣何之”表达了词人想要离去却又不知去哪里的迷茫,“窗户小”描绘了居住环境的简陋,“容膝聊倚南轩”则表现出词人只能靠着南窗暂且容身的无奈,进一步体现了词人的漂泊之感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倦鸟知还,晚云遥映,山气欲黄昏”,这句词中“倦鸟知还”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词人比作疲倦的鸟儿,知道返回巢穴,表达了对归隐的渴望,“晚云遥映”描绘了傍晚的云彩远远映照的景象,“山气欲黄昏”则表现出山间的雾气渐渐笼罩了黄昏,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烘托出词人归隐的心境。“此还真意,故应欲辨忘言”,这句词中“此还真意”表明这就是真正的归隐之意,“故应欲辨忘言”则化用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了这种归隐的真意难以用言语表达,体现了词人对归隐生活的深刻感悟和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叶梦得《满江红·重阳赏菊,时余已除代》

下一篇:宋·叶梦得《水龙吟·三月十日西湖宴客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