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黄花":一朵金黄色的菊花,
# 黄花:菊科,菊花的別名。
"先催报、秋归消息":率先传递出秋天归来的消息。
"满芳枝凝露":缀满晨露的花枝微微低垂,
"为谁装饰":这般盛装究竟为谁而扮。
"便向尊前拚醉倒":且举起酒杯,我甘愿一醉方休,
# 尊前:酒樽之前。尊:同樽,酒器。
"古今同是东篱侧":古往今来的赏菊人都爱聚集在东篱旁边。
# 东篱:东边的竹篱。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多用以代指菊圃。
"问何须、特地赋归来":我不禁想问,何必效仿陶渊明特意写下《归去来兮辞》,
# 赋归来: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符亮,寻阳柴桑人也。潜少有高趣,……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抛彭泽":辞去彭泽令的官职而归隐呢。
# 抛彭泽:指陶渊明辞去彭泽令的官不做。
"回首去":回首过去,
"年时节":往年的重阳节时节。
"开口笑":那时能够开怀大笑,
"真难得":实在是很难得啊。
"使君今郡更":如今褪去太守的官袍,
# 使君:一作史君。即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称呼,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自成行客":我成了天地间的行客。
# 行客:旅客。
"霜鬓不辞重插满":任凭银发间再次簪满菊花,
"他年此会何人忆":来年此时,这个聚会谁还会记得。
"记多情、曾伴小阑干":记得那多情的菊花啊,曾经在小栏杆旁陪伴着我,
# 阑干:竹木或金属条编成的栅栏,常置于阳台前或通道间。
"亲攀摘":我还亲手将它攀折下来。
南宋文学家
叶梦得(1077~1148),南宋文学家。字少蕴,号石林,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绍圣进士,绍兴元年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颇致力于防务及军饷供应。叶梦得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诗词文皆工。诗歌笔力雄厚,风格多样,或豪宕悲壮,或疏快洒脱,犹有北宋诗人遗风,颇为时人所重。其词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南渡以后,经战火的洗礼,词风一变为激昂慷慨。词风接近苏轼,间有感怀时事之作。著有《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借重阳赏菊抒怀的词作,词人叶梦得以细腻笔触描绘黄花凝露、秋意渐浓之景,将赏菊时的所见所感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对人生境遇变迁的感慨自然流露。同时,抒发了自身面对调任漂泊的无奈心绪,以及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深切眷恋,更有对岁月流逝、人事无常的深沉喟叹,尽显其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与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2. 分段赏析
开篇点明时令,以一朵黄花的绽放,率先传递出秋天归来的讯息。“先催报”赋予黄花以人的主动性,仿佛它是秋天的使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黄花作为秋之象征的独特地位,也为全词营造出一种秋意渐浓的氛围。同时“催报”二字颇有时序更替的紧迫感。“满芳枝凝露,为谁装饰。”句描写菊花枝头挂满露珠的景象,“满”字突出了露珠之多,“凝”字则写出露珠凝聚的状态。“为谁装饰”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菊花带露的姿态想象成是在为某人精心装扮,既写出了菊花的美丽动人,又引发读者对其“为谁而美”的思考,增添了一份含蓄的韵味。面对如此美景,词人只想在酒杯前尽情沉醉。一个“拚”字写出词人的豪放与洒脱,愿意不顾一切地沉浸在这美好的情境中。词人用一句“古今同是东篱侧”,自然地将眼前的情景与古人在东篱赏菊的场景相联系,暗示出赏菊这一行为在古今之间有着相同的意趣和情感内涵,使词境具有了历史的纵深感。而后词人设问,何必像陶渊明那样特地赋《归去来兮辞》,抛弃彭泽县令的官职呢?“问何须、特地赋归来,抛彭泽。”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典故,表达了词人对陶渊明归隐行为的一种思考和质疑,同时也可能暗示自己虽然身处官场,但也有着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却又不像陶渊明那般决然,体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词人回首过去的时光,想起那些曾经开怀大笑的日子是如此难得。“回首”二字引发对往昔的回忆,“年时节”点明时间的久远,“开口笑,真难得”则直接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中难以再得欢乐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在今昔对比中渗透着词人对世事无常的叹息。“使君”是词人自指,“今郡更”写出了词人官职的变动频繁,“自成行客”则深刻地表达出一种漂泊无定的孤独感和对故乡、对安定生活的思念之情。“霜鬓不辞重插满,他年此会何人忆。”两句,写词人不顾自己已生白发,仍要将菊花重重插满头上。“霜鬓”描绘出词人的衰老之态,“不辞”表现出词人对赏菊这一活动的执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他年此会何人忆”则由眼前的情景联想到未来,担心他年今日,这样的聚会已无人回忆,充满了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忧虑和感慨。最后一句回忆起曾经多情地陪伴在小阑干旁,亲手攀摘菊花的情景。“记”字引出回忆,“多情”赋予过去的自己以深情,“伴小阑干”“亲攀摘”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当时赏菊的温馨场景,与前文的现实情景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对如今沧桑变化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