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参差千嶂列":山顶上,高低不齐的群山像屏障一样排列,
"不知空水相浮":天空与水面仿佛连在一起,相互浮动。
"下临湖海见三州":从这里向下俯瞰,湖海浩渺,能望见远处的三个州。
"落霞横暮景":傍晚,晚霞横铺在天际,
"为客小迟留":我和客人们为这美景短暂停留。
"卷尽微云天更阔":微薄的云彩被吹散,天空显得更加辽阔。
"此行不负清秋":这次出行,总算没有辜负这清朗的秋日。
"忽惊河汉近人流":忽然惊讶地发现,银河好像离人间很近。
"青霄元有路":高空之上本就有路可通,
"一笑倚琼楼":我笑着倚在华美的楼台上。
南宋文学家
叶梦得(1077~1148),南宋文学家。字少蕴,号石林,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绍圣进士,绍兴元年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颇致力于防务及军饷供应。叶梦得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诗词文皆工。诗歌笔力雄厚,风格多样,或豪宕悲壮,或疏快洒脱,犹有北宋诗人遗风,颇为时人所重。其词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南渡以后,经战火的洗礼,词风一变为激昂慷慨。词风接近苏轼,间有感怀时事之作。著有《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登高抒怀词。描绘了秋日登南山绝顶所见的壮阔景象,包括群峰错落、水天交融、湖海三州、落霞暮景等,展现了秋空辽阔、河汉近人的奇妙意境,表达了作者与客赏月时的惬意满足,以及“青霄元有路”的超然豁达心境,尽显清旷豪迈的词风。
2.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绝顶参差千嶂列,不知空水相浮”,写登上南山绝顶,只见群峰高低错落如屏障排列,辽阔的天空与浩渺的水面仿佛相互浮动,勾勒出天地交融的壮阔画面。“下临湖海见三州”进一步展开视野,从绝顶俯瞰,湖海浩渺,连远处的三州都隐约可见,凸显登高望远的辽远意境。“落霞横暮景,为客小迟留”则转向细节:傍晚时分,绚烂的落霞横铺天际,诗人与客人们因这美景而短暂停留,“迟留”二字暗含对暮色秋景的喜爱与流连。下片“卷尽微云天更阔”承上启下,秋风吹散微薄的云层,天空愈发辽阔澄明,既写实景又传递心境的开阔。“此行不负清秋”直抒胸臆,点出秋日登高赏月的惬意,不负时节的感慨中见满足。“忽惊河汉近人流”笔锋一转,突发奇想:银河仿佛近在身旁,仿佛与人间的人流相接,这份惊讶打破了空间的界限,营造出天人相近的奇妙体验。结句“青霄元有路,一笑倚琼楼”以豁达之语收束,仰头望见青云之上本就有路可通,诗人倚着琼楼般的高台欣然一笑,既呼应登绝顶作台的背景,又借“青霄有路”的意象,流露超然物外、乐观通达的人生态度。全词紧扣秋日登高赏月的情景,从写景到抒情层层递进,语言简练而意境开阔,尽显清旷豪迈之风。
下一篇:宋·叶梦得《虞美人·上巳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