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xiān
·
·
zhēng
yuè
èr
shí
wǎn
zhì
shàng

朝代:宋作者:叶梦得浏览量:1
sān
fēng
chuī
hào
dàng
绿
wèi
biàn
píng
shā
yuē
huí
cán
yǐng
shè
míng
xiá
shuǐ
guāng
yáo
fàn
zuò
yān
liǔ
xié
shuāng
bìn
kān
chūn
diǎn
jiǎn
liú
lián
yòu
jiàn
fāng
huá
zhī
chóng
chā
nián
huā
shēn
jiāng
hǎi
mèng
chù
dìng
jiā

译文

连续三天的疾风猛烈地吹着,浩荡的风势仍未停歇,绿色的青草还没有长满平坦的沙地。夕阳的残影仿佛被召回,映照在明亮的云霞之上。湖水波光粼粼,在远处荡漾,烟雾缭绕的柳树倾斜地卧着。两鬓斑白,已不堪承受春天的审视,却仍留恋于这美好的春光之中。重新插上一枝去年开过的花。我这漂泊的身躯如同在江海中浮沉的梦,不知何处才是我的归宿。

逐句剖析

"三日疾风吹浩荡":连续三天的疾风猛烈地吹着,浩荡的风势仍未停歇,

"绿芜未遍平沙":绿色的青草还没有长满平坦的沙地。

"约回残影射明霞":夕阳的残影仿佛被召回,映照在明亮的云霞之上。

"水光遥泛坐":湖水波光粼粼,在远处荡漾,

# 泛坐:泛流而坐。

"烟柳卧攲斜":烟雾缭绕的柳树倾斜地卧着。

# 攲:一作欹。

"霜鬓不堪春点检":两鬓斑白,已不堪承受春天的审视,

# 点检:检查。

"留连又见芳华":却仍留恋于这美好的春光之中。

"一枝重插去年花":重新插上一枝去年开过的花。

"此身江海梦":我这漂泊的身躯如同在江海中浮沉的梦,

"何处定吾家":不知何处才是我的归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是宋代词人叶梦得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绘了正月二十四日晚上湖上的景色。上片先奠定略带遗憾基调,又营造了朦胧闲适氛围。下片表达时光无奈与春光留恋的矛盾,深化时光感悟,最后抒发漂泊迷茫,深化主题。全词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漂泊的无奈,体现了词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叶梦得(1077~1148),南宋文学家。字少蕴,号石林,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绍圣进士,绍兴元年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颇致力于防务及军饷供应。叶梦得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诗词文皆工。诗歌笔力雄厚,风格多样,或豪宕悲壮,或疏快洒脱,犹有北宋诗人遗风,颇为时人所重。其词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南渡以后,经战火的洗礼,词风一变为激昂慷慨。词风接近苏轼,间有感怀时事之作。著有《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这句词中“三日疾风”点明时间是连续刮了三天的强风,“浩荡”形容风势猛烈。“绿芜未遍平沙”描绘出虽然春天已到,但绿草还未完全覆盖沙地的景象,暗示时节尚早。“约回残影射明霞”,这句词中“约回”赋予夕阳残影以人的动作,仿佛是被召唤回来,“射明霞”则生动地描绘出残阳如血、映照云霞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词人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攲斜”,描绘湖上景色,“水光遥泛”写湖面波光粼粼,远望如泛着微光;“烟柳卧攲斜”则刻画烟雾缭绕中的柳树倾斜而卧的姿态,营造出一种朦胧、闲适的氛围。下片:“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这句词中“霜鬓”点明词人年老,“不堪春点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留连又见芳华”则表现出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形成情感上的矛盾与张力。“一枝重插去年花”,这一细节描写意味深长,“重插去年花”既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体现了词人对时光的深刻感悟。“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抒发了词人对人生漂泊的感慨,“江海梦”象征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何处定吾家”则表达了无处安身的迷茫,深化了全词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叶梦得《临江仙·晁以道见和答韩文若之句,复答之·二首》

下一篇:宋·叶梦得《临江仙·西园右春亭新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