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ìng
tiān
cháng
·
·
yǐng
shàng
xiàn
huán
zuò

朝代:宋作者:叶梦得浏览量:1
sōng
líng
qiū
lǎo
zhèng
liǔ
àn
tián
jiā
jiǔ
pēi
chū
shú
kuài
chún
gēng
wàn
shuǐ
tiān
xiāng
piān
zhōu
líng
hào
miǎo
tāo
tūn
qīng
ruò
西
sài
shān
qián
fān
xīn
lái
wǎng
wèi
yīng
biàn
便
xié
fēng
yǒu
shuí
shù
táo
xiě
zhōng
nián
dài
gèng
zhú
chī
qiān
suàn
shǒu
lái
yóu
zuì
hǎo
shì
qiān
diǎn
yún
fēng
bàn
gāo
chéng
绿

译文

松陵的秋意已深,柳岸旁的农家,新酿的酒刚刚熟透。鲈鱼脍与莼菜羹,万里水天连绵不断。扁舟漂浮在浩渺水面,乘一叶扁舟,任凭暮色中的波涛吞噬舟船。头戴青箬笠,在西塞山前,自创出新的曲调。来往奔波或许还不满足。即使细雨斜风,又有谁能拘束我。排遣中年的愁闷,何必还需要丝竹乐器呢。范蠡功成身退的千古心意,如今得到它,比过去更加迅速。最美好的是,千重云峰,半篙深的春水泛着碧绿。

逐句剖析

"松陵秋已老":松陵的秋意已深,

"正柳岸田家":柳岸旁的农家,

"酒醅初熟":新酿的酒刚刚熟透。

"鲈脍莼羹":鲈鱼脍与莼菜羹,

"万里水天相续":万里水天连绵不断。

"扁舟凌浩渺":扁舟漂浮在浩渺水面,

"寄一叶、":乘一叶扁舟,

"暮涛吞沃":任凭暮色中的波涛吞噬舟船。

"青箬笠":头戴青箬笠,

"西塞山前":在西塞山前,

"自翻新曲":自创出新的曲调。

"来往未应足":来往奔波或许还不满足。

"便细雨斜风":即使细雨斜风,

"有谁拘束":又有谁能拘束我。

"陶写中年":排遣中年的愁闷,

"何待更须丝竹":何必还需要丝竹乐器呢。

"鸱夷千古意":范蠡功成身退的千古心意,

"算入手、":如今得到它,

"比来尤速":比过去更加迅速。

"最好是":最美好的是,

"千点云峰":千重云峰,

"半篙澄绿":半篙深的春水泛着碧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应天长・自颍上县欲还吴作》是宋代词人叶梦得创作的一首词作。此词上片描绘松陵秋景,展现柳岸田家酒熟、水天相接、扁舟于浩渺江涛中穿行,以及词人头戴青箬笠于西塞山前自谱新曲的闲适画面;下片抒发词人往来自在,不受拘束,借景陶写中年心境,提及范蠡归隐之意,表达对眼前千点云峰、半篙澄绿这般美好景致的由衷喜爱。全词意境开阔,将写景与抒情巧妙融合,细腻展现词人悠然超脱的心境与对自然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叶梦得(1077~1148),南宋文学家。字少蕴,号石林,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绍圣进士,绍兴元年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颇致力于防务及军饷供应。叶梦得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诗词文皆工。诗歌笔力雄厚,风格多样,或豪宕悲壮,或疏快洒脱,犹有北宋诗人遗风,颇为时人所重。其词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南渡以后,经战火的洗礼,词风一变为激昂慷慨。词风接近苏轼,间有感怀时事之作。著有《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松陵秋已老,正柳岸田家,酒醅初熟”三句是描写松陵的秋景及田家生活场景。“松陵秋已老”点明地点和季节,“老”字生动地表现出秋天已至深时的状态,有一种时光流逝的沧桑感。“正柳岸田家,酒醅初熟”描绘出柳岸旁田家的生活画面,酒醅刚刚酿熟,呈现出一种宁静祥和且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为后文的情感抒发营造了环境。“鲈脍莼羹,万里水天相续”两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眼前之景的融合。“鲈脍莼羹”用了张翰因思念家乡的美食而辞官归乡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万里水天相续”则描写了眼前广阔的水面与天空相接的浩渺之景,以开阔的境界衬托出作者心中的思绪,景与情自然交融。“扁舟凌浩渺,寄一叶、暮涛吞沃”三句是描写作者驾着扁舟在浩渺的水面上的情景。“扁舟凌浩渺”写出了扁舟在广阔水面上行驶的状态,“凌”字赋予了一种勇敢无畏之感。“寄一叶、暮涛吞沃”将扁舟比作一片叶子,突出其在波涛中的渺小,同时“暮涛吞沃”生动地描绘出傍晚时分波涛汹涌的气势,展现出自然的力量和作者在其中的飘零之感。“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三句化用张志和的典故,“青箬笠”描绘出一种悠然闲适的渔者形象,“西塞山前”点明地点,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自翻新曲”则表现出作者想要效仿古人,在这山水之间自在地创作新曲,传达出一种向往自由、闲适生活的情感。“来往未应足。便细雨斜风,有谁拘束”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来往未应足”意思是在这山水间往来还不觉得满足,体现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便细雨斜风,有谁拘束”说即使遇到细雨斜风的天气,也没有谁能拘束自己,进一步强调了作者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不愿受到束缚的心境。“陶写中年,何待更须丝竹”两句化用了谢安“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以及“正赖丝竹陶写”的典故。作者认为到了中年,要排遣心中的情感,不一定要依靠丝竹之乐,表明作者有自己独特的排遣方式,更倾向于在自然山水间获得心灵的慰藉,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心境。“鸱夷千古意,算入手、比来尤速”三句运用了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泛五湖,号鸱夷子皮的典故。“鸱夷千古意”表达了作者对范蠡那种功成身退、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的向往。“算入手、比来尤速”意思是自己觉得实现这种隐逸的生活比想象中还要快,暗示了作者即将回归这种理想生活的期待和欣喜。“最好是,千点云峰,半篙澄绿”两句是描写作者心中最美的景色。“千点云峰”描绘出远处众多山峰如云朵般点缀在天际的景象,富有层次感和美感。“半篙澄绿”则写出了水的清澈碧绿,用“半篙”这一具体的长度单位来形容水的深度,生动形象,且与“千点云峰”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清新秀丽、宁静悠远的山水画卷,将作者对这种美好景色的喜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之情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叶梦得《满庭芳·次旧韵,答蔡州王道济大夫见寄》

下一篇:宋·叶梦得《浣溪沙·许公堂席上次韵王幼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