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彻阳关分别袂":唱完了《阳关三叠》就此分别,
"佳人粉泪空零":佳人徒然流下粉泪。
"请君重作醉歌行":请你重新作一首醉歌。
"一欢须痛饮":欢聚之时须尽情饮酒,
"回首念平生":回首往事感慨平生。
"却怪老来风味减":却惊怪年老后兴致消减,
"半酣易逐愁醒":饮酒半醉就容易被愁绪唤醒。
"因花那更赋闲情":如今面对鲜花,哪还有闲情逸致赋诗。
"鬓毛今尔耳":鬓发已斑白,
"空笑老渊明":只能白白地嘲笑那归隐的陶渊明。
南宋文学家
叶梦得(1077~1148),南宋文学家。字少蕴,号石林,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绍圣进士,绍兴元年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颇致力于防务及军饷供应。叶梦得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诗词文皆工。诗歌笔力雄厚,风格多样,或豪宕悲壮,或疏快洒脱,犹有北宋诗人遗风,颇为时人所重。其词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南渡以后,经战火的洗礼,词风一变为激昂慷慨。词风接近苏轼,间有感怀时事之作。著有《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等。
1. 分段赏析
“唱彻阳关分别袂,佳人粉泪空零”两句描绘送别场景。“唱彻阳关”点明送别情境,“阳关”即《阳关三叠》,是古代著名的送别曲,歌声唱尽,意味着即将分别,加重离别的氛围。“分别袂”直接写分手动作,“袂”指衣袖,分别时牵动衣袖,生动展现出不舍之情。“佳人粉泪空零”,“佳人”一词突出送别对象,“粉泪”描绘女子流泪时带着脂粉的模样,“空零”则强调泪水徒然落下,即便流泪也无法改变分别的结局,既写出女子的悲伤,也暗含词人对离别的无奈。“请君重作醉歌行。一欢须痛饮,回首念平生”三句,词人提议再作醉歌。“请君重作醉歌行”直接发出邀请,希望在离别之际,以醉歌抒发情感。“一欢须痛饮”强调要尽情饮酒,通过痛饮美酒来享受这短暂的欢乐时光,试图用欢乐来冲淡离别的哀愁。“回首念平生”则在痛饮欢歌的同时,回顾往昔岁月,引发对人生经历的感慨,使情感从单纯的离别愁绪延伸到对人生的思考,增添了情感的深度。“却怪老来风味减,半酣易逐愁醒”两句,词人感叹年老后的变化。“却怪老来风味减”,“却怪”二字充满感慨,惊讶于自己年老后兴致大减,失去了往日的豪情与趣味。“半酣易逐愁醒”进一步说明,以往饮酒至半醉时应是畅快尽兴的,而如今却容易在半醉中被愁绪唤醒,突出年老后内心的忧愁难以排遣,即使在欢乐的饮酒氛围中,也难以真正摆脱愁思的缠绕。“因花那更赋闲情。鬓毛今尔耳,空笑老渊明”三句,词人借花与陶渊明表达自己的心境。“因花那更赋闲情”,表明如今面对花朵,已不再有闲情逸致去赋诗赞美,体现出词人因年老和愁绪,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失去了兴趣。“鬓毛今尔耳”,看着自己斑白的鬓发,发出无奈的感叹,岁月的流逝让词人感慨不已。“空笑老渊明”,陶渊明以隐逸、闲适著称,词人在此自嘲,即使想效仿陶渊明的闲适自在,也难以做到,只能徒然地自我嘲笑,进一步强化了词人内心的失意与无奈,以及对无法摆脱现状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