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壶卢":提壶鸟啊,
"树头劝酒声相呼":树头传来劝酒的呼唤声,
"劝人沽酒无处沽":可它劝人买酒时,人们却无处买酒。
"太岁何年当在酉":哪一年太岁星运行到酉年时,
# 年:明抄校、金本作“方”。
"敲门问浆还得酒":敲门讨水喝竟能得到酒。
"田中黍穗处处黄":如今田里的黍穗处处金黄,
"瓮头新绿家家有":坛子里新酿的绿酒家家都有。
# 瓮头新绿:指新酿酒。
南宋文学家
周紫芝(1082~1155?),宋代文学家。字少隐,自号竹坡居士,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绍兴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后退隐庐山。早年生活于社会下层,又目睹靖康战乱,饱尝流离之苦,因此有一部分反映民间疾苦与国家兴亡的纪实诗篇,但更多诗则是描写隐居闲适生活以及交游唱和。其诗在南宋初诗歌中较为独特。其词早年学习晏几道,清丽婉曲,后期自为一格。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借禽言写民生的诗。诗中先写鸟劝人沽酒却无处可买,再引古谚盼丰收,描绘理想中富足景象,表达百姓对丰收年景的渴望,也暗诉现实生活的艰窘。
2. 分段赏析
“提壶卢,树头劝酒声相呼”,开篇以拟声词摹写鸟叫,“提壶卢”的鸣声被比作劝酒的呼喊,生动还原了树头鸟鸣此起彼伏的场景。诗人将鸟声拟人化,仿佛鸟儿在热情地招呼人们饮酒,为诗句增添了几分生活趣味,也自然引出下文“劝酒”的话题。“劝人沽酒无处沽”,紧承前句鸟的“劝酒声”,笔锋一转写出现实困境:鸟儿声声劝人买酒,人们却找不到地方沽酒。“无处沽”三字直白地点出无奈,与鸟声的“劝”形成强烈反差——鸟的热情呼唤在现实匮乏面前显得荒诞又心酸,暗喻百姓连基本的饮酒需求都无法满足,生活之困窘可见一斑。“太岁何年当在酉”,借用古谣谚“太岁在酉,乞浆得酒”的说法,“太岁”指星象运行,“酉”对应地支中的酉年,古人认为酉年主丰收。诗人以问句形式发出期盼:什么时候太岁星能运行到酉年呢?表面是询问天时,实则是渴望丰收年景的到来,让生活得以改善,字里行间藏着对世道清平的向往。“敲门问浆还得酒”,承接上句对酉年的期盼,想象中若逢酉年丰收,即便敲门讨水喝,主人也会热情地赠予美酒。“问浆得酒”用夸张的手法,极写丰收后物资的富足,酒变得寻常易得,与前文“无处沽酒”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想象中的美好场景,更反衬出现实中缺衣少食的艰难。“田中黍穗处处黄,瓮头新绿家家有”,进一步描绘理想中的丰收景象:田野里的黍穗处处金黄,颗粒饱满,家家户户的酒坛中都盛满了新酿的绿酒。“处处黄”“家家有”以铺陈的笔触,渲染出一片丰饶富足的氛围,黍穗的金黄与新酒的碧绿形成鲜明的色彩对照,画面感十足。但这美好的图景并非现实,而是农民的梦想,诗人借此深刻揭示出他们在现实中缺粮少酒、处境艰窘的无奈,以乐景写哀情,更显悲怆。
上一篇:宋·周紫芝《夜半热甚湖上短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