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ín
yán
sān
·
·

朝代:宋作者:周紫芝浏览量:1
shù
tóu
quàn
jiǔ
shēng
xiāng
quàn
rén
jiǔ
chù
tài
suì
nián
dāng
zài
yǒu
qiāo
mén
wèn
jiāng
hái
jiǔ
tián
zhōng
shǔ
suì
chù
chù
huáng
wèng
tóu
xīn
绿
jiā
jiā
yǒu

译文

提壶鸟啊,树头传来劝酒的呼唤声,可它劝人买酒时,人们却无处买酒。哪一年太岁星运行到酉年时,敲门讨水喝竟能得到酒。如今田里的黍穗处处金黄,坛子里新酿的绿酒家家都有。

逐句剖析

"提壶卢":提壶鸟啊,

"树头劝酒声相呼":树头传来劝酒的呼唤声,

"劝人沽酒无处沽":可它劝人买酒时,人们却无处买酒。

"太岁何年当在酉":哪一年太岁星运行到酉年时,

# 年:明抄校、金本作“方”。

"敲门问浆还得酒":敲门讨水喝竟能得到酒。

"田中黍穗处处黄":如今田里的黍穗处处金黄,

"瓮头新绿家家有":坛子里新酿的绿酒家家都有。

# 瓮头新绿:指新酿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五禽言(其三·提壶卢)》是北宋末年诗人周紫芝的一首诗。诗中以“提壶卢”鸟叫声起兴,先写鸟劝人沽酒却无处可买的无奈,再借“太岁在酉”的民间说法,暗指丰收年份,最后描绘黍穗金黄、家家新酒满瓮的富足景象。诗人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将鸟声赋予劝酒的人情意味,以“无处沽酒”与“家家有酒”的反差,凸显年景变化带来的生活改善。全诗前两句写往昔困窘,后四句写丰收喜悦,通过时序流转展现民生变化。作品语言质朴自然,以禽鸟之声串联生活场景,生动反映百姓对丰收的期盼与满足,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周紫芝(1082~1155?),宋代文学家。字少隐,自号竹坡居士,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绍兴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后退隐庐山。早年生活于社会下层,又目睹靖康战乱,饱尝流离之苦,因此有一部分反映民间疾苦与国家兴亡的纪实诗篇,但更多诗则是描写隐居闲适生活以及交游唱和。其诗在南宋初诗歌中较为独特。其词早年学习晏几道,清丽婉曲,后期自为一格。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借禽言写民生的诗。诗中先写鸟劝人沽酒却无处可买,再引古谚盼丰收,描绘理想中富足景象,表达百姓对丰收年景的渴望,也暗诉现实生活的艰窘。

2. 分段赏析

“提壶卢,树头劝酒声相呼”,开篇以拟声词摹写鸟叫,“提壶卢”的鸣声被比作劝酒的呼喊,生动还原了树头鸟鸣此起彼伏的场景。诗人将鸟声拟人化,仿佛鸟儿在热情地招呼人们饮酒,为诗句增添了几分生活趣味,也自然引出下文“劝酒”的话题。“劝人沽酒无处沽”,紧承前句鸟的“劝酒声”,笔锋一转写出现实困境:鸟儿声声劝人买酒,人们却找不到地方沽酒。“无处沽”三字直白地点出无奈,与鸟声的“劝”形成强烈反差——鸟的热情呼唤在现实匮乏面前显得荒诞又心酸,暗喻百姓连基本的饮酒需求都无法满足,生活之困窘可见一斑。“太岁何年当在酉”,借用古谣谚“太岁在酉,乞浆得酒”的说法,“太岁”指星象运行,“酉”对应地支中的酉年,古人认为酉年主丰收。诗人以问句形式发出期盼:什么时候太岁星能运行到酉年呢?表面是询问天时,实则是渴望丰收年景的到来,让生活得以改善,字里行间藏着对世道清平的向往。“敲门问浆还得酒”,承接上句对酉年的期盼,想象中若逢酉年丰收,即便敲门讨水喝,主人也会热情地赠予美酒。“问浆得酒”用夸张的手法,极写丰收后物资的富足,酒变得寻常易得,与前文“无处沽酒”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想象中的美好场景,更反衬出现实中缺衣少食的艰难。“田中黍穗处处黄,瓮头新绿家家有”,进一步描绘理想中的丰收景象:田野里的黍穗处处金黄,颗粒饱满,家家户户的酒坛中都盛满了新酿的绿酒。“处处黄”“家家有”以铺陈的笔触,渲染出一片丰饶富足的氛围,黍穗的金黄与新酒的碧绿形成鲜明的色彩对照,画面感十足。但这美好的图景并非现实,而是农民的梦想,诗人借此深刻揭示出他们在现实中缺粮少酒、处境艰窘的无奈,以乐景写哀情,更显悲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紫芝《夜半热甚湖上短歌》

下一篇:宋·周紫芝《次韵端叔叠前韵见贻因以为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