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èi
jiāng
yuè
·
·
chāng
huái
怀

朝代:宋作者:葛长庚浏览量:1
hàn
jiāng
běi
xiè
xià
cháng
huái
jìn
xiōng
zhōng
jīn
lóu
héng
zhēng
yàn
yuǎn
shuí
jiàn
lóng
yīng
zhōu
yún
fèng
huáng
chí
yuè
shā
tóu
gōng
míng
chù
nián
nián
wéi
jiàn
chūn
fēi
háo
zhōu
zhuàng
huáng
suí
qiū
fēng
cǎo
xián
huā
xiàn
shù
miǎo
zài
西
shān
nán
huáng
lóu
rén
chì
nián
shì
jiāng
hàn
tíng
qián
píng
shuǐ
tiān
zhāo

译文

汉江向北滔滔奔去,奔向长淮,洗尽胸中古今变迁的感触。战船破浪而行,秋雁飞向远方,谁曾见过当年鱼龙漫衍的夜宴盛景。鹦鹉洲的云霞,凤凰池的月色,如今都托付给沙洲上的白鹭。前贤的功名业绩今在何处,年年只见春风吹落柳絮。并非没有周瑜般的雄才,雄壮有如黄祖,风流人物尽被秋风吹去。唯有无数野草闲花,默默生长在西山脚下、南浦岸边。黄鹤楼中仙人,千百年前神话,流传在江汉亭前的道路。人生似浮萍无根难驻,唯见水天相接处几度晨昏交替。

逐句剖析

"汉江北泻":汉江向北滔滔奔去,

"下长淮、":奔向长淮,

"洗尽胸中今古":洗尽胸中古今变迁的感触。

"楼橹横波征雁远":战船破浪而行,秋雁飞向远方,

# 楼橹:古时军中用以侦察、防御或攻城的高台。这里是指江边的高台。

"谁见鱼龙夜舞":谁曾见过当年鱼龙漫衍的夜宴盛景。

"鹦鹉洲云":鹦鹉洲的云霞,

# 鹦鹉洲: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南长江中。相传东汉末江夏太守黄祖之子黄射在此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作赋,故名。由于江水冲刷,屡被浸没,今鹦鹉洲已非宋以前故地。

"凤凰池月":凤凰池的月色,

# 凤凰池:魏晋时中书省,掌管一切机要,因接近皇帝,故称“凤凰池”。

"付与沙头鹭":如今都托付给沙洲上的白鹭。

"功名何处":前贤的功名业绩今在何处,

"年年惟见春絮":年年只见春风吹落柳絮。

# 春絮:春天的柳絮。

"非不豪似周瑜":并非没有周瑜般的雄才,

# 周瑜:三国吴国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

"壮如黄祖":雄壮有如黄祖,

# 黄祖:东汉末年人,曾为江夏太守。因射杀孙坚,结怨于东吴,孙权以复仇屡攻之。后兵败城陷,为其部下所杀。

"亦随秋风度":风流人物尽被秋风吹去。

"野草闲花无限数":唯有无数野草闲花,

"渺在西山南浦":默默生长在西山脚下、南浦岸边。

"黄鹤楼人":黄鹤楼中仙人,

# 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吴国黄武二年(223),历代屡毁屡建,故址在湖北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头。近年已重建,宏伟壮丽,为武汉名胜之一。

"赤乌年事":千百年前神话,

# 赤乌:三国吴大帝孙权年号。

"江汉亭前路":流传在江汉亭前的道路。

"浮萍无据":人生似浮萍无根难驻,

"水天几度朝暮":唯见水天相接处几度晨昏交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酹江月・武昌怀古》为宋代道人白玉蟾(葛长庚)所作的怀古词章。武昌地处江汉汇流之要冲,素以形胜之地著称,兼具悠久历史与人文胜迹。此词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作者奉召赴阙途中经行武昌,触景生情而发怀古之思。其开篇以擘画江山之笔引出吊古伤今之情,与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艺术构思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道教“南宗五祖”之一,全真道“南宗七真”之一

葛长庚(1194~1229?),南宋道士。又名白玉蟾,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琼山道人等,世称紫清先生,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师事陈楠学道,遍历名山。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葛长庚是道教“南宗五祖”之一,全真道“南宗七真”之一。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无不贯通。善篆隶草书,工画梅竹,能诗文,尤以词名世。清陈廷焯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主要作品有《酹江月·武昌怀古》《仙庐峰六咏卷》等。著有《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罗浮山志》《玉蟾先生诗余》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首句“汉江北泻,下长淮、洗尽胸中今古”此句以汉江奔泻入淮的壮阔景象起笔,“北泻”“下长淮”状水流之势如银河倒悬,极具动态张力。“洗尽胸中今古”将自然伟力与历史沧桑熔于一炉——汉江之水仿佛能洗去人间千年兴衰,“洗尽”二字既写水势浩渺,亦暗喻词人借江山形胜涤荡胸中块垒的意绪,与东坡“大江东去”的开篇笔意遥相呼应,以自然景象破题,奠定怀古词的雄浑基调。次句“楼橹横波征雁远,谁见鱼龙夜舞”“楼橹横波”化用三国战船横江的典故,状写历史上的军事雄姿;“征雁远”以归雁喻时光流逝,一实一虚间形成古今对照。“谁见鱼龙夜舞”以设问收束,将视线从历史拉回现实:江波之下,鱼龙似在夜色中翻腾,既是实写江景,亦以神话意象暗喻历史长河中隐匿的波澜。“谁见”二字引发哲思,暗示英雄伟业终随流水消逝,唯余自然物象亘古如斯。三、四句“鹦鹉洲云,凤凰池月,付与沙头鹭”连用武昌三大胜迹:鹦鹉洲因祢衡作赋得名,凤凰池为唐代文人雅集之地,二者与黄鹤楼并称武昌人文渊薮。词人以“云”“月”虚化古迹,用“付与沙头鹭”写如今唯有白鹭栖息,将历史胜迹的兴衰凝缩为自然景物的更迭。“付与”二字含无奈之意,昔日人文盛景今归禽鸟,见出功名事业的虚幻,为下片“功名何处”的慨叹埋下伏笔。上片结句“功名何处,年年惟见春絮”以反问直抒胸臆,“功名何处”叩问千古英雄的最终归宿,“春絮”以飘转无定的意象喻功业成空——年年春风中唯有飞絮漫天,恰似历史上的赫赫功名皆化烟尘。此句承上片景物描写,将鹦鹉洲的云、凤凰池的月所暗含的兴亡之思,直接升华为对人生价值的追问,笔触由壮景转入沉郁。下片首句“非不豪似周瑜,壮如黄祖,亦随秋风度”以“非不”双重否定起笔,先扬后抑:周瑜赤壁破曹之雄、黄祖江夏称雄之壮,皆为武昌历史上的英雄形象。“亦随秋风度”以“秋风”喻时光肃杀,言英雄无论何等豪迈,终如落叶般随风而逝。词人将三国掌故融入怀古脉络,用“豪”“壮”二字勾勒英雄气象,再以“秋风”消解其永恒性,形成强烈的情感反差,暗合道家“万物无常”的哲思。次句“野草闲花无限数,渺在西山南浦”转笔写眼前景:西山南浦间,野草闲花恣意生长,“无限数”状荒草蔓生之态,“渺”字绘空间遥远之感。昔日英雄争战之地,今成草木疯长的荒野,以“野草闲花”的生机反衬历史的寂灭。“西山南浦”本为武昌胜景,此处却以“渺”字虚化其形,使自然景物蒙上苍凉色调,与上片“沙头鹭”的意象相呼应,强化“繁华落尽”的悲慨。三、四句“黄鹤楼人,赤乌年事,江汉亭前路”并列三组时空坐标:“黄鹤楼人”指登楼怀古的文人(如崔颢),“赤乌年事”借孙权年号代指三国史事,“江汉亭前路”写当下行旅之路。词人以“人”“事”“路”串联古今,“赤乌”的历史年号与“黄鹤楼”的现实楼阁形成时空叠印,“前路”二字既指地理路径,亦喻人生途程——历史人物、事件与眼前道路在江汉汇流处交织,见出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下片结句“浮萍无据,水天几度朝暮”以“浮萍”自比,言身世如漂萍般无依无凭,“无据”二字道尽云游四方的漂泊感。“水天几度朝暮”以江汉水天的晨昏交替,喻时光在自然循环中流逝,“几度”暗指人生短暂,与首句“汉江北泻”的永恒水势形成对照。结句以道家“浮生若梦”的视角收束全篇,将怀古之思最终归于对生命无常的喟叹,虽为方外之人,却于江天暮色中流露未泯的尘世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葛长庚《菊花新·铜壶四水》

下一篇:宋·葛长庚《贺新郎·赋白芍药号为玉盘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