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送寒蟾影":风送来寒冷月亮的影子。
"望银河、":眺望银河、
"一轮皎洁":一轮皎洁的明月,
"宛如金饼":就像一块金黄的圆饼。
"料得故人千里共":猜想远方的故人此刻也在同赏这月色,
"使我寸心耿耿":这让我心中牵挂不已。
"浑无奈、":实在无奈啊、
"天长夜永":这秋天的夜晚又长又难熬。
"万树萧森猿啸罢":万树林木萧瑟,猿猴的啸叫声已经停歇,
"觉水边、":只觉得水边、
"林下非人境":林下仿佛不是人间境地。
"睡不著":睡不着觉,
# 著:一作着。
"酒方醒":酒刚刚醒过来。
"芙蓉池馆梧桐井":芙蓉盛开的池边馆舍,有梧桐的井台旁。
"悄不知、":悄无声息中、
"今夕何夕":不知今夜是怎样的夜晚,
"寒光万顷":月光清冷,洒满广阔的天地。
"年少风流多感慨":年轻时意气风发,本就容易生发感慨,
"况此良辰美景":何况面对这样美好的时光和景色。
"须对此、":应当对着这景致、
"大拼酩酊":尽情畅饮,一醉方休。
"满目新寒舞黄落":满眼都是初起的寒意,枯黄的树叶飞舞飘落,
"嗟此身、":可叹我这身躯、
"何事如萍梗":为何像浮萍、草木的断梗一样漂泊无依。
"桂花下":站在桂花树下,
"露华冷":露水清凉。
道教“南宗五祖”之一,全真道“南宗七真”之一
葛长庚(1194~1229?),南宋道士。又名白玉蟾,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琼山道人等,世称紫清先生,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师事陈楠学道,遍历名山。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葛长庚是道教“南宗五祖”之一,全真道“南宗七真”之一。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无不贯通。善篆隶草书,工画梅竹,能诗文,尤以词名世。清陈廷焯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主要作品有《酹江月·武昌怀古》《仙庐峰六咏卷》等。著有《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罗浮山志》《玉蟾先生诗余》等。
1.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风送寒蟾影”,以“寒蟾”称月亮,既点出秋夜的清冷,又借“风送”营造动态感,引出对月景的描绘。“望银河、一轮皎洁,宛如金饼”,以“金饼”喻圆月,形象写出月色的明亮饱满,银河与明月相映,勾勒出开阔的夜空景象。接着由月及人,“料得故人千里共,使我寸心耿耿”,借“千里共婵娟”的意涵,将望月与思友相连,“寸心耿耿”直白道出对故人的牵挂,情感真挚。“浑无奈、天长夜永”则由思念生无奈,秋夜漫长更添孤寂,将愁绪拉长。“万树萧森猿啸罢,觉水边、林下非人境”,以“万树萧森”绘秋夜山林的萧瑟,猿啸声歇后,水边林下更显幽静空寂,“非人境”突出环境的清冷脱俗,也暗合内心的孤寂。末句“睡不著,酒方醒”,以酒醒难眠的状态收束上片,将愁绪落到实处,情景相融。下片转写近处景致,“芙蓉池馆梧桐井”,点出“池馆”“井”等庭院元素,芙蓉、梧桐皆为秋景,与上片的夜空山林形成空间转换。“悄不知、今夕何夕,寒光万顷”,写月色笼罩下的静谧,“寒光万顷”极写月色的辽阔明亮,“今夕何夕”的慨叹流露出沉醉与恍惚,呼应上文的孤寂。“年少风流多感慨,况此良辰美景”,由景及情,以“年少感慨”衬“良辰美景”下的复杂心绪,为“须对此、大拼酩酊”做铺垫,看似要借酒抒怀,实则藏着借酒消愁的无奈。“满目新寒舞黄落,嗟此身、何事如萍梗”,“黄落”写秋叶纷飞,“新寒”点秋意渐浓,眼前萧瑟触发身世感慨,“如萍梗”的比喻生动道出漂泊无依的怅惘。结尾“桂花下,露华冷”,以桂花、冷露的秋夜意象收束,“冷”字既写露水的寒凉,又暗合内心的凄清,余韵悠长,将思友之愁、漂泊之叹融入清冷秋景中,情景交融,意味深远。
下一篇:宋·葛长庚《水调歌头·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