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diào
tóu
·
·
yǒu
xiū
xíng

朝代:宋作者:葛长庚浏览量:1
yǒu
xiū
xíng
yòng
wèn
shī
chuán
jiāo
jūn
zhǐ
shì
lái
chī
fàn
kùn
lái
mián
jīng
yùn
xíng
gōng
zuò
dàn
jìng
xīn
tián
zhōng
biàn
便
shì
huó
shén
xiān
hān
chī
jiǎo
zhà
fēng
diān
suí
yuán
yǐn
zhuó
suàn
lái
mìng
zhī
tiān
wàn
shì
yóu
jiào
zào
zhǔ
zhāng
hǎo
fán
bǎi
rèn
tiān
rán
shì
wèi
zhǐ
pīn
zuò
qiān
nián

译文

有一种修行的方法,不需要向老师请教传授。告诉您只需,只需要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何必去刻意地运转精气、调节气息,也不要进行功法的打坐修行,只需要净化自己的内心就可以了。整日都没有过多的思虑,这样就可以成为活神仙了。要做到不痴呆,不狡诈,不疯癫。顺应机缘,随意饮食,把命运就交给上天安排。世间的事情不必去过多计较,上天自有好的安排,一切都任由其自然发展。世间的滋味不过如此,那就拼尽全力这样度过几千年。

逐句剖析

"有一修行法":有一种修行的方法,

"不用问师传":不需要向老师请教传授。

"教君只是":告诉您只需,

"饥来吃饭困来眠":只需要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何必移精运气":何必去刻意地运转精气、调节气息,

"也莫行功打坐":也不要进行功法的打坐修行,

"但去净心田":只需要净化自己的内心就可以了。

"终日无思虑":整日都没有过多的思虑,

"便是活神仙":这样就可以成为活神仙了。

"不憨痴":要做到不痴呆,

"不狡诈":不狡诈,

"不风颠":不疯癫。

"随缘饮啄":顺应机缘,随意饮食,

"算来命也付之天":把命运就交给上天安排。

"万事不由计较":世间的事情不必去过多计较,

"造物主张得好":上天自有好的安排,

"凡百任天然":一切都任由其自然发展。

"世味只如此":世间的滋味不过如此,

"拼做几千年":那就拼尽全力这样度过几千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调歌头・有一修行法》为宋代词人葛长庚所作的一首词,核心在于阐释修行之道。词作上片起笔便指出修行不必刻意求师,倡导“饥来吃饭困来眠”的自然之道,摒弃移精运气、行功打坐等传统修持手段,着重凸显“净心田”与“终日无思虑”的修养境界。词中下片借“不憨痴,不狡诈,不风颠”的否定性表达,主张顺应自然、抛却世故的生命姿态,推崇“造物主张得好,凡百任天然”的天命思想。结句与开篇的修行之法相呼应,构成完整的逻辑闭环。全词语言浅近直白,借助连续的否定句式强化了核心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道教“南宗五祖”之一,全真道“南宗七真”之一

葛长庚(1194~1229?),南宋道士。又名白玉蟾,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琼山道人等,世称紫清先生,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师事陈楠学道,遍历名山。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葛长庚是道教“南宗五祖”之一,全真道“南宗七真”之一。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无不贯通。善篆隶草书,工画梅竹,能诗文,尤以词名世。清陈廷焯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主要作品有《酹江月·武昌怀古》《仙庐峰六咏卷》等。著有《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罗浮山志》《玉蟾先生诗余》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关于修行哲理的词。通过直白的语言,介绍了一种简化的修行方式,表达了顺应自然、净化内心的修行观点,倡导以平和、随缘的态度对待生活,体现出对自然、无为生活与修行态度的推崇。

2. 分段赏析

上阕:“有一修行法,不用问师传。教君只是,饥来吃饭困来眠。”开篇直接点明修行无需复杂的传授,以日常简单行为阐述修行方式,引发读者兴趣。“何必移精运气,也莫行功打坐,但去净心田。”进一步否定传统复杂的修行方式,强调净化内心的重要性。“终日无思虑,便是活神仙。”总结上阕,表明内心无思无虑就能达到修行的理想境界。下阕:“不憨痴,不狡诈,不风颠。”从为人处世角度出发,指出修行者应有的态度。“随缘饮啄,算来命也付之天。万事不由计较,造物主张得好,凡百任天然。”强调生活中要随缘,将命运交予上天,不要刻意计较,一切顺应自然,深化了顺应自然的修行主题。“世味只如此,拼做几千年。”最后表达对这种顺应自然生活方式的坚持,即使历经漫长岁月也不变。

3.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凝练的笔墨,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俗的心境与修行姿态。词人借对质朴纯粹修行方式的描摹,抒发了对内心安宁与自然本真的向往。词中所倡导的无拘无束、顺应天性的生活主张,颇具启迪意义,能引导人们在纷扰的世事里,探寻内心的澄澈与自在欢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葛长庚《菊花新·十二楼台》

下一篇:宋·葛长庚《水调歌头·草涨一湖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