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尽杯中酒":暂且喝尽杯中的酒。
"问平生、":问这一生、
"湖海心期":漂泊江湖的心愿,
"更如君否":是否与你相同。
"渭树江云多少恨":渭水边的树、江上的云,凝结了多少离恨,
"离合古今非偶":古往今来人世间的聚散,终究难成佳偶。
"更风雨、":更何况风雨交加的日子、
"十常八九":十次里有八九次难捱。
"长铗歌弹明月堕":弹奏长铗唱起歌,明月西沉人独立,
# 弹:弹击。,铗:剑把。
"对萧萧、":迎着萧瑟秋风、
"客鬓闲携手":与友人闲步携手。
"还怕折":却仍怕折断,
"渡头柳":渡口送别的柳枝。
"小楼夜久微凉透":小楼里夜深渐感凉意透骨。
"倚危阑、":倚着高栏、
"一池倒影":池中倒映着残月,
"半空星斗":半空悬着星斗。
"此会明年知何处":不知明年的此时此地,我们会在哪里重逢,
"苹末秋风未久":秋风刚起,萍水相逢的缘分还未消散。
"漫输与、":姑且将心事托付给、
"鹭朋鸥友":白鹭沙鸥。
"已办扁舟松江去":已备好小舟要回松江,
"与鲈鱼、":与鲈鱼、
"莼菜论交旧":莼菜重温旧日交情。
"因念此":应当记得这些,
"重回首":再次回首往事时。
道教“南宗五祖”之一,全真道“南宗七真”之一
葛长庚(1194~1229?),南宋道士。又名白玉蟾,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琼山道人等,世称紫清先生,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师事陈楠学道,遍历名山。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葛长庚是道教“南宗五祖”之一,全真道“南宗七真”之一。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无不贯通。善篆隶草书,工画梅竹,能诗文,尤以词名世。清陈廷焯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主要作品有《酹江月·武昌怀古》《仙庐峰六咏卷》等。著有《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罗浮山志》《玉蟾先生诗余》等。
1. 分段赏析
“且尽杯中酒”一句开篇点题,直接以劝酒之语起笔,营造出一种豪爽又略带伤感的氛围,拉开了与友人倾诉的序幕,简洁有力地引出下文的情感抒发。“问平生、湖海心期,更如君否”这几句,作者询问友人,在自己的平生中,像这般心怀壮志、漫游湖海的志同道合之人,是否还有。通过直接的询问,凸显出作者对友人的高度认可,以及二人之间情谊的珍贵与难得。“渭树江云多少恨,离合古今非偶”,“渭树江云”化用典故,描绘出遥远相隔的画面,寄托着离别的愁恨,作者感慨古往今来,人生的离合聚散并非偶然,饱含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怅惘。“更风雨、十常八九”短短一句,以风雨比喻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强调生活中不顺之事居多,进一步加深了对人生艰难的感慨,为下文的情感表达奠定基调。“长铗歌弹明月堕,对萧萧、客鬓闲携手”,“长铗歌弹”用冯谖弹铗的典故,暗示自己怀才不遇;“明月堕”描绘出时间流逝,天色渐晚;“对萧萧、客鬓闲携手”则写出作者与友人相对,看到彼此鬓发稀疏,却能携手相伴,既体现出人生的沧桑,又表现出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还怕折,渡头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作者说害怕折柳,实则是害怕与友人分别,借“柳”这一意象,委婉地表达出对离别的担忧与不舍之情。“小楼夜久微凉透”描绘出深夜时分,凉意透过小楼,渲染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为下文的情感抒发营造环境。“倚危阑、一池倒影,半空星斗”,作者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看到一池湖水倒映着天空的星斗,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又壮阔的画面,以景衬情,暗含作者对当下相聚时光的珍惜。“此会明年知何处,蘋末秋风未久”,作者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未来,发出明年不知在何处相聚的感慨,“蘋末秋风未久”点明此时正值秋季,进一步强调时光易逝,相聚短暂,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惆怅。“漫输与、鹭朋鸥友”,“漫输与”有甘愿之意,作者表示甘愿将闲适的生活交付给白鹭、鸥鸟这些朋友,表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已办扁舟松江去,与鲈鱼、莼菜论交旧”,作者说已经准备好扁舟前往松江,与鲈鱼、莼菜为伴,借用“莼鲈之思”的典故,表明自己想要归隐的决心,以自然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应念此,重回首”结尾一句,作者希望友人能记住此时相聚的情景,他日回首,仍能记起这份情谊,言有尽而意无穷,将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之情表达得含蓄而深沉。
下一篇:宋·葛长庚《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