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越布单衣":修道人身着越布单衣,
"兴高爱学苏门啸":爱如阮籍、孙登之类高人一样长啸。
# 苏门啸:苏门山在今河南辉县西北,晋时孙登、阮籍相会于此。孙登是隐士,善长啸。
"有时也伴":有时也会陪伴着,
"四佳公子":才俊出众的公子们,
# 四佳公子:指春秋战国时的信陵君、平原君,盂尝君、春申君。
"五陵年少":与年少豪侠们。
# 五陵:汉代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为当时豪侠聚集地。
"歌里眠香":在歌姬美妙的歌声中酣然入睡,
"酒酣喝月":酒意正浓时也曾喝月不落,
"壮怀无挠":壮志情怀也无人阻挠。
# 挠:扰乱,阻挠,又有弯曲、屈曲意。
"楚江南":可每当站在江南楚地的江边,
"每为神州未复":想到中原故土尚未收复,
# 神州未复:神州原指中国,南宋词人笔下均指中原,指长江淮河以北地域。
"阑干静、":栏杆外一片寂静、
"慵登眺":我便连登高远眺的力气都提不起。
# 慵:懒。此处还渗有由于情绪恶而怕登高远望。
"今日征夫在道":如今我作为使节踏上了北行的道路。
"敢辞劳、":哪敢推辞一路的风沙劳顿、
"风沙短帽":戴着短帽迎着风沙前行。
"休吟稷穗":莫要再吟诵《稷穗》那样寄托故园之思的诗,
# 稷穗:《诗·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这是哀叹社稷不振、家国兴亡的作品。
"休寻乔木":莫要再寻找故国家园的老树,
# 乔木:通常指喻历经时世的旧臣。
"独怜遗老":最可怜的是那些沦陷区里苦盼归乡的遗民。
"同社诗囊":诗社里与同好的唱和诗囊,
"小窗针线":小窗下家人为我缝制衣裳的针线,
"断肠秋早":都在这令人断肠的早秋里,成了离别的注脚。
"看归来":等我从北方归来时,
"几许吴霜染鬓":看两鬓新添的白发有多少,
"验愁多少":便知这一路承载了多少离别的愁绪。
南宋词人
史达祖(?~?),南宋词人。字邦卿,号梅溪,祖籍汴(今河南开封)。早年屡试不第,漂泊多地任幕僚。曾为韩侂胄堂吏,韩侂胄被诛后,被黥面贬死。史达祖以词名世,尤工于咏物。其咏物之作形神兼备,物象、物态、人情妙合无垠,最为后人激赏;也有感怀身世之作,或嗟老叹贫,或暗伤漂泊。整体上,其词风瑰奇清秀,遣辞造句,俊语联翩,谋篇构思,出人意表。代表作品有《绮罗香·咏春雨》《双双燕·咏燕》《满江红·书怀》等。著有《梅溪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一首送别抒怀词。借追忆往昔生活情致、评判远去使金之事,写出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以及中原未复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将对家国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全词情景交融,如“同社诗囊,小窗针线,断肠秋早。”写景的同时抒发自己“陪节欲行”与“留别社友”两方面的情意。化用:“休吟稷穗,休寻乔木,独怜遗老”,化用“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诗·王风·黍离》)的诗句,原句表达了故国之悲,用在此表达了此去金邦,将见到故国乔木,中原遗老,将勾引起自己满怀的“黍离”之悲。
3. 分段赏析
上片,“道人越布单衣,兴高爱学苏门啸”为词中第一层,勾勒其日常精神底色:他以“道人”自居,身着粗布单衣,却偏爱效仿孙登、阮籍等高隐之士狂啸长吟——这既是南宋文人普遍的精神画像,亦暗含对超尘脱俗生活的向往。而“有时”以下六句笔锋一转,铺陈其另一重生活样态:常伴贵族子弟,沉溺于“歌里眠香,酒酣喝月”(以豪语拦阻明月西沉)的奢靡日常。然此二层仅为表象,词人骨子里更藏着“神州未复”的锥心之痛。“慵登眺”实为反语,其“正说”恰是“不敢登眺”——对故土沦丧的隐忧与无力,借“慵”字委婉道尽,内心的沉郁与矛盾于此可见。下片,承接上阕末句的转折,词情再起波澜:“今日征夫在道,敢辞劳,风沙短帽?”往日连登楼北望都“慵”的他,此刻却甘冒风沙踏上万里征程!“敢辞劳”三字看似洒脱,实则是公务在身的无奈强撑,其内心深处早已翻涌着“休吟稷穗,休寻乔木,独怜遗老”的悲慨:此去金邦,必将直面故国乔木、中原遗老,勾起“彼黍离离”的黍离之悲;他欲强抑“忍泪失声询使者”的故国之思,偏又难避遗民“几时真有六军来”的殷切追问,这份“相怜”之情终将撕裂他的故作平静。“休吟”“休寻”是故作豁达的反语,“独怜遗老”才是真情流露,预伏此行必有的故园之痛。下阕由此转入第二层,聚焦“留者”之思:“同社诗囊”写挚友深情——往昔结社吟诗,佳句常共贮诗囊;“小窗针线”摹家室暖怀——妻子于小窗前拈线缝衣,伴他灯下读书。而这两重深情,都将在这早秋的离别中“断肠”斩断!故以“断肠秋早”收束,将离别的哀痛凝结于早秋的萧瑟中。更进一层,词人悬想异国漂泊的漫长,又以“待归杭城,看新添白发”作结:待我重返故都,只需数一数两鬓如霜的白发,便知这一路承载了多少离愁!至此,“陪节欲行”的使命与“留别社友”的私情皆已写尽,紧扣“欲行”与“留别”的双重主题,情感层次分明而沉郁深厚。
4. 作品点评
全词紧扣离别主题,从往昔生活回顾到与社友、家人惜别的不舍之情在字里行间依次呈现,情意真挚动人。这寻常的人际情谊中还深蕴着对家国的拳拳深情,使情感表达更进一层。词句虽无词人惯有的雕琢华丽之态,却以平实风格见长,具有品读价值。必须指出,这首词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方面来看,算不上是一首突出的上乘之作,但却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它突破了史氏本人所常写的题材内容,于中表现了自己一定程度的忧国之情;二是在用笔方面,也显得比较清淡,不像他其他一些作品那样浓妆艳抹。清人楼敬思评曰:“史达祖南渡名士,不得进士出身;以彼文采,岂不论荐,乃甘作权相(指韩侂胄)堂吏,至被弹章,不亦降志辱身之至耶?然集中又有留别社友《龙吟曲》‘楚江南,每为神州未复,阑干静,慵登眺’,新亭之泣,未必不胜于兰亭之集也。”(《词林纪事》卷十二引)这个评论是较客观的,实为“知人”之论。
# 史达祖南渡名士,不得进士出身;以彼文采,岂不论荐,乃甘作权相(指韩侂胄)堂吏,至被弹章,不亦降志辱身之至耶?然集中又有留别社友《龙吟曲》“楚江南,每为神州未复,阑干静,慵登眺”,新亭之泣,未必不胜于兰亭之集也。
清楼敬思《词林纪事》卷十二引
上一篇:宋·史达祖《龙吟曲·雪》
下一篇:宋·史达祖《鹧鸪天·灯市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