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óng
yín
·
·
péi
jié
xíng
liú
bié
shè
yǒu

朝代:宋作者:史达祖浏览量:1
dào
rén
yuè
dān
xìng
gāo
ài
xué
mén
xiào
yǒu
shí
bàn
jiā
gōng
líng
nián
shào
mián
xiāng
jiǔ
hān
yuè
zhuàng
huái
怀
náo
chǔ
jiāng
nán
měi
wèi
shén
zhōu
wèi
lán
gān
jìng
yōng
dēng
tiào
jīn
zhēng
zài
dào
gǎn
láo
fēng
shā
duǎn
mào
xiū
yín
suì
xiū
xún
qiáo
lián
lǎo
tóng
shè
shī
náng
xiǎo
chuāng
zhēn
xiàn
线
duàn
cháng
qiū
zǎo
kān
guī
lái
shuāng
rǎn
bìn
yàn
chóu
duō
shǎo

译文

修道人身着越布单衣,爱如阮籍、孙登之类高人一样长啸。有时也会陪伴着,才俊出众的公子们,与年少豪侠们。在歌姬美妙的歌声中酣然入睡,酒意正浓时也曾喝月不落,壮志情怀也无人阻挠。可每当站在江南楚地的江边,想到中原故土尚未收复,栏杆外一片寂静、我便连登高远眺的力气都提不起。如今我作为使节踏上了北行的道路。哪敢推辞一路的风沙劳顿、戴着短帽迎着风沙前行。莫要再吟诵《稷穗》那样寄托故园之思的诗,莫要再寻找故国家园的老树,最可怜的是那些沦陷区里苦盼归乡的遗民。诗社里与同好的唱和诗囊,小窗下家人为我缝制衣裳的针线,都在这令人断肠的早秋里,成了离别的注脚。等我从北方归来时,看两鬓新添的白发有多少,便知这一路承载了多少离别的愁绪。

逐句剖析

"道人越布单衣":修道人身着越布单衣,

"兴高爱学苏门啸":爱如阮籍、孙登之类高人一样长啸。

# 苏门啸:苏门山在今河南辉县西北,晋时孙登、阮籍相会于此。孙登是隐士,善长啸。

"有时也伴":有时也会陪伴着,

"四佳公子":才俊出众的公子们,

# 四佳公子:指春秋战国时的信陵君、平原君,盂尝君、春申君。

"五陵年少":与年少豪侠们。

# 五陵:汉代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为当时豪侠聚集地。

"歌里眠香":在歌姬美妙的歌声中酣然入睡,

"酒酣喝月":酒意正浓时也曾喝月不落,

"壮怀无挠":壮志情怀也无人阻挠。

# 挠:扰乱,阻挠,又有弯曲、屈曲意。

"楚江南":可每当站在江南楚地的江边,

"每为神州未复":想到中原故土尚未收复,

# 神州未复:神州原指中国,南宋词人笔下均指中原,指长江淮河以北地域。

"阑干静、":栏杆外一片寂静、

"慵登眺":我便连登高远眺的力气都提不起。

# 慵:懒。此处还渗有由于情绪恶而怕登高远望。

"今日征夫在道":如今我作为使节踏上了北行的道路。

"敢辞劳、":哪敢推辞一路的风沙劳顿、

"风沙短帽":戴着短帽迎着风沙前行。

"休吟稷穗":莫要再吟诵《稷穗》那样寄托故园之思的诗,

# 稷穗:《诗·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这是哀叹社稷不振、家国兴亡的作品。

"休寻乔木":莫要再寻找故国家园的老树,

# 乔木:通常指喻历经时世的旧臣。

"独怜遗老":最可怜的是那些沦陷区里苦盼归乡的遗民。

"同社诗囊":诗社里与同好的唱和诗囊,

"小窗针线":小窗下家人为我缝制衣裳的针线,

"断肠秋早":都在这令人断肠的早秋里,成了离别的注脚。

"看归来":等我从北方归来时,

"几许吴霜染鬓":看两鬓新添的白发有多少,

"验愁多少":便知这一路承载了多少离别的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龙吟曲·陪节欲行留别社友》是南宋词人史达祖所写的一首词。上阕以细腻笔触回溯往昔的生活雅趣——曾与社友诗酒唱和、流连光景,那时的闲情逸致越是鲜活,越衬得今日“陪节使金”的沉重;笔锋一转,词人将个人际遇融入时代洪流,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如潮水漫溢,既有对山河破碎的痛切,亦有对北伐无期的怅惘。下阕则直切主题,针对此次奉命使金的使命展开剖白:词人并非畏惧长途跋涉的艰辛,而是痛感此行背后是中原沦陷的耻辱、百姓流离的苦难。他以“欲行未行”的矛盾心理,将个人生死荣辱抛诸脑后,唯剩“中原未复”的锥心之痛。全词景中含情、情由景生,无论是上阕对旧游的追忆,还是下阕对使命的审视,皆以拳拳赤子之心贯穿。史达祖将家国之思、身世之叹熔铸于词句之间,既有“男儿事业无凭据”的苍凉悲慨,更有“但欲长歌对酒卮”的孤高坚守,读来令人扼腕,更催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史达祖(?~?),南宋词人。字邦卿,号梅溪,祖籍汴(今河南开封)。早年屡试不第,漂泊多地任幕僚。曾为韩侂胄堂吏,韩侂胄被诛后,被黥面贬死。史达祖以词名世,尤工于咏物。其咏物之作形神兼备,物象、物态、人情妙合无垠,最为后人激赏;也有感怀身世之作,或嗟老叹贫,或暗伤漂泊。整体上,其词风瑰奇清秀,遣辞造句,俊语联翩,谋篇构思,出人意表。代表作品有《绮罗香·咏春雨》《双双燕·咏燕》《满江红·书怀》等。著有《梅溪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词题含“陪节欲行”之语,《绝妙好词笺》云:“按梅溪曾陪使臣至金,故有此词。”词中有“断肠秋早”句,据此推断成行时间在初秋。查《金史·章宗纪》,每年九月朔日为金章宗完颜璟生辰,称为天寿节,南宋例于六月遣使往贺;《金史·交聘表》记在八月,则为宋使抵达燕京之期。盖六月派遣,七月初启程。史达祖得以随同前往,应在他为韩侂胄堂吏时。韩侂胄于公元1195年(宁宗庆元元年)执政,至公元1206年(开禧二年)北伐(此年宋金交兵,不遣使),这十一年中间,派遣史达祖随行使金都有可能。《四库全书总目·梅溪词提要》谓“必李壁使金之时(按为开禧元年事),侂胄遣之随行觇国(侦察金人动静)”,此说可备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一首送别抒怀词。借追忆往昔生活情致、评判远去使金之事,写出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以及中原未复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将对家国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全词情景交融,如“同社诗囊,小窗针线,断肠秋早。”写景的同时抒发自己“陪节欲行”与“留别社友”两方面的情意。化用:“休吟稷穗,休寻乔木,独怜遗老”,化用“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诗·王风·黍离》)的诗句,原句表达了故国之悲,用在此表达了此去金邦,将见到故国乔木,中原遗老,将勾引起自己满怀的“黍离”之悲。

3. 分段赏析

上片,“道人越布单衣,兴高爱学苏门啸”为词中第一层,勾勒其日常精神底色:他以“道人”自居,身着粗布单衣,却偏爱效仿孙登、阮籍等高隐之士狂啸长吟——这既是南宋文人普遍的精神画像,亦暗含对超尘脱俗生活的向往。而“有时”以下六句笔锋一转,铺陈其另一重生活样态:常伴贵族子弟,沉溺于“歌里眠香,酒酣喝月”(以豪语拦阻明月西沉)的奢靡日常。然此二层仅为表象,词人骨子里更藏着“神州未复”的锥心之痛。“慵登眺”实为反语,其“正说”恰是“不敢登眺”——对故土沦丧的隐忧与无力,借“慵”字委婉道尽,内心的沉郁与矛盾于此可见。下片,承接上阕末句的转折,词情再起波澜:“今日征夫在道,敢辞劳,风沙短帽?”往日连登楼北望都“慵”的他,此刻却甘冒风沙踏上万里征程!“敢辞劳”三字看似洒脱,实则是公务在身的无奈强撑,其内心深处早已翻涌着“休吟稷穗,休寻乔木,独怜遗老”的悲慨:此去金邦,必将直面故国乔木、中原遗老,勾起“彼黍离离”的黍离之悲;他欲强抑“忍泪失声询使者”的故国之思,偏又难避遗民“几时真有六军来”的殷切追问,这份“相怜”之情终将撕裂他的故作平静。“休吟”“休寻”是故作豁达的反语,“独怜遗老”才是真情流露,预伏此行必有的故园之痛。下阕由此转入第二层,聚焦“留者”之思:“同社诗囊”写挚友深情——往昔结社吟诗,佳句常共贮诗囊;“小窗针线”摹家室暖怀——妻子于小窗前拈线缝衣,伴他灯下读书。而这两重深情,都将在这早秋的离别中“断肠”斩断!故以“断肠秋早”收束,将离别的哀痛凝结于早秋的萧瑟中。更进一层,词人悬想异国漂泊的漫长,又以“待归杭城,看新添白发”作结:待我重返故都,只需数一数两鬓如霜的白发,便知这一路承载了多少离愁!至此,“陪节欲行”的使命与“留别社友”的私情皆已写尽,紧扣“欲行”与“留别”的双重主题,情感层次分明而沉郁深厚。

4. 作品点评

全词紧扣离别主题,从往昔生活回顾到与社友、家人惜别的不舍之情在字里行间依次呈现,情意真挚动人。这寻常的人际情谊中还深蕴着对家国的拳拳深情,使情感表达更进一层。词句虽无词人惯有的雕琢华丽之态,却以平实风格见长,具有品读价值。必须指出,这首词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方面来看,算不上是一首突出的上乘之作,但却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它突破了史氏本人所常写的题材内容,于中表现了自己一定程度的忧国之情;二是在用笔方面,也显得比较清淡,不像他其他一些作品那样浓妆艳抹。清人楼敬思评曰:“史达祖南渡名士,不得进士出身;以彼文采,岂不论荐,乃甘作权相(指韩侂胄)堂吏,至被弹章,不亦降志辱身之至耶?然集中又有留别社友《龙吟曲》‘楚江南,每为神州未复,阑干静,慵登眺’,新亭之泣,未必不胜于兰亭之集也。”(《词林纪事》卷十二引)这个评论是较客观的,实为“知人”之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史达祖南渡名士,不得进士出身;以彼文采,岂不论荐,乃甘作权相(指韩侂胄)堂吏,至被弹章,不亦降志辱身之至耶?然集中又有留别社友《龙吟曲》“楚江南,每为神州未复,阑干静,慵登眺”,新亭之泣,未必不胜于兰亭之集也。

清楼敬思《词林纪事》卷十二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史达祖《龙吟曲·雪》

下一篇:宋·史达祖《鹧鸪天·灯市书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