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东风吹客袂":二月的东风吹拂着游子的衣袖。
# 客袂:袂,衣袖。
"苏小门前":苏小小旧居门前,
# 苏小:南齐钱塘名伎苏小小。此处指所恋的歌伎。
"杨柳如腰细":杨柳像少女的腰肢般纤细。
"胡蝶识人游冶地":蝴蝶也认得这游人寻欢的地方。
# 游冶:野游,多指狎妓游赏。
"旧曾来处花开未":从前曾来过的此处,花儿是否已经绽放。
"几夜湖山生梦寐":几夜以来,湖山胜景总在梦中浮现。
"评泊寻芳":盘算着去寻访芬芳春景,
# 评泊:评论,估价。
"只怕春寒里":又怕还处在春寒料峭之中。
# 里:犹“哩”,语助词。
"今岁清明逢上巳":今年的清明恰好遇上上巳节。
# 上巳:农历三月上旬巳日,古时值此日有水边修禊的习俗。,今:一作令。
"相思先到溅裙水":相思之情早已先一步抵达那曾溅湿裙摆的流水边。
# 溅裙:古俗元日至月底,士女爵酒洗衣于水边,祓除不祥,也称“湔裳”、“前衫”。宋时常于清明、上巳湔衫。
南宋词人
史达祖(?~?),南宋词人。字邦卿,号梅溪,祖籍汴(今河南开封)。早年屡试不第,漂泊多地任幕僚。曾为韩侂胄堂吏,韩侂胄被诛后,被黥面贬死。史达祖以词名世,尤工于咏物。其咏物之作形神兼备,物象、物态、人情妙合无垠,最为后人激赏;也有感怀身世之作,或嗟老叹贫,或暗伤漂泊。整体上,其词风瑰奇清秀,遣辞造句,俊语联翩,谋篇构思,出人意表。代表作品有《绮罗香·咏春雨》《双双燕·咏燕》《满江红·书怀》等。著有《梅溪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人词。描绘了作者客居他乡时,于早春二月出游寻春的所见所感,体现了对旧日情人的深切相思之情,营造出含蓄而浓郁的怀恋氛围,表达了客中逢春时因触景生情而引发的绵长情思。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上片以“东风吹客袂”“杨柳如腰细”等早春景物起笔,景中含情,暗寓客居的孤寂与对往昔的追忆;下片将相思之情融入“湖山生梦寐”“溅裙水”等情景之中,使景物成为情感的载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3. 分段赏析
上片“二月东风吹客袂”,不仅点明二月早春的时节特征,更暗藏“身从客地归来”的行旅背景。“吹客袂”三字以动态笔触,勾勒出词人舟返杭城时“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的轻盈姿态——东风拂动衣袖,既带着旅途终了的舒展,又暗含“近乡情更怯”的复杂心绪:既有归乡的兴奋,又有对未知重逢的迷惘,为全词奠定了喜忧交织的基调。“苏小门前,杨柳如腰细”两句,将视线聚焦于杭州标志性的风物与典故。苏小小作为钱塘名妓,其居所向来与风月情事相连,“苏小门前”四字既交代地点,又悄然唤醒词人心中一段尘封的“艳事”;而早春杨柳“如腰细”的比喻,既状柳丝纤柔之态,更暗合白居易《杨柳枝》中“枝嫋轻风似舞腰”的意境,让昔日情人的娇柔身姿在柳影中若隐若现——那“倩影”虽未真的出现,却在词人的意念中“呼之欲出”,景中藏情,相思的伏笔就此埋下。“胡蝶识人游冶地。旧曾来处花开未”则由眼前实景转入主观联想。蝴蝶本无情,词人却以拟人化手法赋予其“识人”的灵性,实则是借蝴蝶的“熟稔”,托出自己对旧地的眷恋:这里曾是与佳人共游的“游冶地”,如今故地重游,连蝴蝶都似在引路。然而,“旧曾来处花开未”一句陡然转折,以问句道出深层忧虑——表面是关切旧地春花是否绽放,实则暗藏“怕不见伊人”的忐忑:若花未开,或许她尚未践约在此等候?这份担忧以委婉的设问道出,缠绵悱恻中,已暗示此行或为“扑空”的怅惘。下片“几夜湖山生梦寐”一句,以“逆提反接”的笔法将时空拉回客居时的思念——归来前的无数夜晚,湖山旧景早已入梦者,不仅是对往昔的追忆,更暗含“生”字的深意:这份梦境并非被动浮现,而是词人主动“创造”与“想象”的产物,他在梦中反复编织着与佳人重逢的缠绵场景,让每份思念都带着主动奔赴的热烈。“评泊寻芳,只怕春寒里”则从梦境跌回现实。“评泊寻芳”四字勾勒出往昔与佳人共赏春光的温馨:曾一同品评百花、寻觅芳踪,在人群中细数彼此眼中的美好。而今春寒料峭,既无繁花可赏,更无佳人相伴,“只怕”二字既写担心春寒伤花,更藏对旧日之人“或受春寒侵扰”的牵挂——这份关切,将怀人之思融入现实的清冷,细腻中见深沉。此时,前几日的热切梦境、归来时的衣袖轻扬、蝴蝶引路的期盼,皆被眼前的春寒冲散,只剩空寂。“令岁清明逢上巳,相思先到溅裙水”两句,堪称全词“峰回路转”的神来之笔。清明与上巳自古都是游春嬉水的佳节,两节重合的特殊时日,自然勾起对旧日同游的回忆。词人在此突破现实的怅惘,以极致的想象将相思推向高潮:他遥想佳人此时或许正在水边“溅裙”(古时上巳节有女子临水洗衣以祛邪的习俗),于是将满腔思念寄托于那片“溅裙水”——无形的相思化为有形的水痕,既写尽“相思先于花争发”的急切(较李商隐“春心莫共花争发”的克制,更添主动奔赴的热烈),又以“溅裙水”的香艳意象,勾勒出“丽人嬉水”的鲜活画面,让思念在想象中获得温暖的寄托。
上一篇:宋·史达祖《贺新郎·花落台池静》
下一篇:宋·史达祖《齐天乐·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