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èr
yuè
dōng
fēng
chuī
mèi

朝代:宋作者:史达祖浏览量:1
èr
yuè
dōng
fēng
chuī
mèi
xiǎo
mén
qián
yáng
liǔ
yāo
dié
shí
rén
yóu
jiù
céng
lái
chù
huā
kāi
wèi
shān
shēng
mèng
mèi
píng
xún
fāng
zhǐ
chūn
hán
jīn
suì
qīng
míng
féng
shàng
xiāng
xiān
dào
jiàn
qún
shuǐ

译文

二月的东风吹拂着游子的衣袖。苏小小旧居门前,杨柳像少女的腰肢般纤细。蝴蝶也认得这游人寻欢的地方。从前曾来过的此处,花儿是否已经绽放。几夜以来,湖山胜景总在梦中浮现。盘算着去寻访芬芳春景,又怕还处在春寒料峭之中。今年的清明恰好遇上上巳节。相思之情早已先一步抵达那曾溅湿裙摆的流水边。

逐句剖析

"二月东风吹客袂":二月的东风吹拂着游子的衣袖。

# 客袂:袂,衣袖。

"苏小门前":苏小小旧居门前,

# 苏小:南齐钱塘名伎苏小小。此处指所恋的歌伎。

"杨柳如腰细":杨柳像少女的腰肢般纤细。

"胡蝶识人游冶地":蝴蝶也认得这游人寻欢的地方。

# 游冶:野游,多指狎妓游赏。

"旧曾来处花开未":从前曾来过的此处,花儿是否已经绽放。

"几夜湖山生梦寐":几夜以来,湖山胜景总在梦中浮现。

"评泊寻芳":盘算着去寻访芬芳春景,

# 评泊:评论,估价。

"只怕春寒里":又怕还处在春寒料峭之中。

# 里:犹“哩”,语助词。

"今岁清明逢上巳":今年的清明恰好遇上上巳节。

# 上巳:农历三月上旬巳日,古时值此日有水边修禊的习俗。,今:一作令。

"相思先到溅裙水":相思之情早已先一步抵达那曾溅湿裙摆的流水边。

# 溅裙:古俗元日至月底,士女爵酒洗衣于水边,祓除不祥,也称“湔裳”、“前衫”。宋时常于清明、上巳湔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二月东风吹客袂》是宋代词人史达祖创作的词作。此词上片由眼前东风、杨柳、蝴蝶等早春景物生发,暗寓怀人之意;下片通过回忆梦寐湖山、推想未来清明上巳情景,层层递进地抒发情思。全词不着过多笔墨于寻花游冶的具体情事,而是以丰富的内心活动为核心,借联想、想象等方式,将怀人之情表达得既充分又含蓄,尤其“今岁清明逢上巳,相思先到湔裙水”两句,化虚为实,传为佳句,具有细腻深沉的艺术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史达祖(?~?),南宋词人。字邦卿,号梅溪,祖籍汴(今河南开封)。早年屡试不第,漂泊多地任幕僚。曾为韩侂胄堂吏,韩侂胄被诛后,被黥面贬死。史达祖以词名世,尤工于咏物。其咏物之作形神兼备,物象、物态、人情妙合无垠,最为后人激赏;也有感怀身世之作,或嗟老叹贫,或暗伤漂泊。整体上,其词风瑰奇清秀,遣辞造句,俊语联翩,谋篇构思,出人意表。代表作品有《绮罗香·咏春雨》《双双燕·咏燕》《满江红·书怀》等。著有《梅溪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人词。描绘了作者客居他乡时,于早春二月出游寻春的所见所感,体现了对旧日情人的深切相思之情,营造出含蓄而浓郁的怀恋氛围,表达了客中逢春时因触景生情而引发的绵长情思。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上片以“东风吹客袂”“杨柳如腰细”等早春景物起笔,景中含情,暗寓客居的孤寂与对往昔的追忆;下片将相思之情融入“湖山生梦寐”“溅裙水”等情景之中,使景物成为情感的载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3. 分段赏析

上片“二月东风吹客袂”,不仅点明二月早春的时节特征,更暗藏“身从客地归来”的行旅背景。“吹客袂”三字以动态笔触,勾勒出词人舟返杭城时“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的轻盈姿态——东风拂动衣袖,既带着旅途终了的舒展,又暗含“近乡情更怯”的复杂心绪:既有归乡的兴奋,又有对未知重逢的迷惘,为全词奠定了喜忧交织的基调。“苏小门前,杨柳如腰细”两句,将视线聚焦于杭州标志性的风物与典故。苏小小作为钱塘名妓,其居所向来与风月情事相连,“苏小门前”四字既交代地点,又悄然唤醒词人心中一段尘封的“艳事”;而早春杨柳“如腰细”的比喻,既状柳丝纤柔之态,更暗合白居易《杨柳枝》中“枝嫋轻风似舞腰”的意境,让昔日情人的娇柔身姿在柳影中若隐若现——那“倩影”虽未真的出现,却在词人的意念中“呼之欲出”,景中藏情,相思的伏笔就此埋下。“胡蝶识人游冶地。旧曾来处花开未”则由眼前实景转入主观联想。蝴蝶本无情,词人却以拟人化手法赋予其“识人”的灵性,实则是借蝴蝶的“熟稔”,托出自己对旧地的眷恋:这里曾是与佳人共游的“游冶地”,如今故地重游,连蝴蝶都似在引路。然而,“旧曾来处花开未”一句陡然转折,以问句道出深层忧虑——表面是关切旧地春花是否绽放,实则暗藏“怕不见伊人”的忐忑:若花未开,或许她尚未践约在此等候?这份担忧以委婉的设问道出,缠绵悱恻中,已暗示此行或为“扑空”的怅惘。下片“几夜湖山生梦寐”一句,以“逆提反接”的笔法将时空拉回客居时的思念——归来前的无数夜晚,湖山旧景早已入梦者,不仅是对往昔的追忆,更暗含“生”字的深意:这份梦境并非被动浮现,而是词人主动“创造”与“想象”的产物,他在梦中反复编织着与佳人重逢的缠绵场景,让每份思念都带着主动奔赴的热烈。“评泊寻芳,只怕春寒里”则从梦境跌回现实。“评泊寻芳”四字勾勒出往昔与佳人共赏春光的温馨:曾一同品评百花、寻觅芳踪,在人群中细数彼此眼中的美好。而今春寒料峭,既无繁花可赏,更无佳人相伴,“只怕”二字既写担心春寒伤花,更藏对旧日之人“或受春寒侵扰”的牵挂——这份关切,将怀人之思融入现实的清冷,细腻中见深沉。此时,前几日的热切梦境、归来时的衣袖轻扬、蝴蝶引路的期盼,皆被眼前的春寒冲散,只剩空寂。“令岁清明逢上巳,相思先到溅裙水”两句,堪称全词“峰回路转”的神来之笔。清明与上巳自古都是游春嬉水的佳节,两节重合的特殊时日,自然勾起对旧日同游的回忆。词人在此突破现实的怅惘,以极致的想象将相思推向高潮:他遥想佳人此时或许正在水边“溅裙”(古时上巳节有女子临水洗衣以祛邪的习俗),于是将满腔思念寄托于那片“溅裙水”——无形的相思化为有形的水痕,既写尽“相思先于花争发”的急切(较李商隐“春心莫共花争发”的克制,更添主动奔赴的热烈),又以“溅裙水”的香艳意象,勾勒出“丽人嬉水”的鲜活画面,让思念在想象中获得温暖的寄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史达祖《贺新郎·花落台池静》

下一篇:宋·史达祖《齐天乐·秋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