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销未尽残梅树":严冬的残雪还未融尽,梅花凋残零落。
"又风送、":又刮起了风,
"黄昏雨":黄昏时下起了雨。
"长记小红楼畔路":我记得临安那华丽的楼房。
# 红楼:红色的楼。泛指华丽的楼房,多富贵家妇女所居。
"杵歌串串":路边歌声不断,
# 杵歌:本筑土时唱的夯歌,宋元时杂曲之一。
"鼓声叠叠":鼓声不绝于耳,
# 叠叠:重复,重叠。此谓鼓声连续不断,不绝于耳。
"预赏元宵舞":元宵之夜歌舞升平,热闹非凡。
"天涯客鬓愁成缕":我漂泊天涯,愁绪如丝。
"海上传柑梦中去":只能遥想此夕宫中在海上举行传柑宴会,
# 海上传柑梦中去:宋临安被占,赵昺遁湖广,后至厓山,屋山临海。赵昺立朝二年,正月十五亦当许传柑。“海上传柑”当指此。梦中去,谓赵昺旋败,传柑事只如一梦而去,此寓有故国之思。
"今夜上元何处度":今夜的元宵的在哪里度过才好呢?
# 上元: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乱山茅屋":身处连山茅屋之中,
"寒炉败壁":面对着寒冷的炉灶破败的墙壁,
"渔火青荧处":只能观赏那青荧的渔火了。
# 青荧:泛指青光或白光。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文学批评家
刘辰翁(1232~1297),南宋文学家。字会孟,号须溪,世称须溪先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入元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其诗文有奇崛之风,词承辛弃疾一派,文学成就也主要在词。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开后代评点风气。其对李贺诗的评点,流传最广。主要作品有《须溪记钞》《须溪集》《须溪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节令词。全词以元宵佳节为背景,通过对比今昔元宵盛衰景象,抒发了漂泊天涯的孤寂愁思与故国沦亡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海上传柑"典出苏轼,原指宋代上元夜宫中以黄柑相赠的习俗。此处借典暗指南宋旧俗已成追忆,隐含对故国沦亡的痛心。虚实结合:虚写回忆,"海上传柑梦中去"化用苏轼"海上传柑"典故,以虚笔写昔日与友人共度佳节的幻境,暗含对故国的追念。实写当下"天涯客鬓愁成缕"直写游子鬓发斑白、羁旅天涯的现实,与虚境形成反差,强化物是人非的悲怆。
3. 分段赏析
此词运用对照手法,摹写今昔元宵异状,寄寓国破家亡的黍离之悲与故国之恸,情致悲怆,凄婉欲绝。上片追昔。起笔两句立足当下节令物候,勾勒元夕氛围。残冬余威尚存,积雪未消,寒梅凋敝,暮雨凄风,春寒料峭。凛冽气候与晦暗天光交织,压抑沉闷之境,顿消游赏兴致,遂引动对故园灯节的追念。"长记"数句,追述临安旧都元夕盛况。特著"小红楼""杵歌""预赏"等意象,明示所忆非寻常灯市,实为南宋宫廷观灯旧事。"杵歌串串,鼓声叠叠"八字,极言昔日元夕歌舞连绵、盛况喧阗之象,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故国繁华盛世的眷怀与追慕。下片伤今。过片笔锋陡转:"羁客鬓愁成缕,海上传柑梦中去"。道尽漂泊天涯、寄身无所的凄惶与难遣的愁思。往昔上元夜宫中赐宴,贵戚宫娥黄柑相赠的雅事,已成镜花水月。"梦中去"三字,愈显其对故元夕的魂牵梦萦,对故都的哀恸与追思。上阕极写昔日元夕之美,下阕复现今朝之惨,形成强烈反差。故下文转而由昔转今、由幻入实,自设诘问:"今年上元何处度"?此问既遥应篇首"羁客鬓愁成缕"之叹,又开启下文。遂以"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作答:今岁元夕非复临安"小红楼畔",乃置身"乱山茅屋"之间;不复往昔"杵歌串串"之盛,唯对"寒炉败壁"之寂;目之所遇非"火树银花"之煌煌,惟见"渔火青荧"之幽微。结句直陈凄凉境遇,悲怆之气达于顶峰。
4. 作品点评
此词拙朴无华,词意凄婉,情调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满心而发,不加追琢。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