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风澹月":微风轻吹,月色淡薄,
# 澹:一作淡。
"年年去路":每一年都在时光的路途上流转。
"谁识小年初度":谁还会记住我的生日。
# 谁识小年初度:点明自己的生日。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初度,生日。
"桥边曾弄碧莲花":我曾在桥边抚弄着奇妙的碧莲花,
# 碧莲:绿荷。
"悄不记、":悄然间已不记得、
"人间今古":人世间烦恼之事。
"吹箫江上":泛舟江上,吹起洞箫,
"沾衣微露":任微露沾湿衣裳。
"依约凌波曾步":仿佛看到曾经有佳人迈着轻盈的步伐在水波上走过。
# 凌波:乘碧波而行,步履轻盈。
"寒机何意待人归":寒夜的织布机为何要等待人归来呢,
# 寒机何意待人归:化运《后汉书·乐羊子妻传》乐羊子妻断织劝夫的典故,称赞自己妻子的贤惠。寒机,寒夜的织布机。
"但寂历、":但在一片静寂中、
# 寂历:寂静,冷清。
"小窗斜雨":只听见斜雨敲打着小窗的声音。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文学批评家
刘辰翁(1232~1297),南宋文学家。字会孟,号须溪,世称须溪先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入元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其诗文有奇崛之风,词承辛弃疾一派,文学成就也主要在词。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开后代评点风气。其对李贺诗的评点,流传最广。主要作品有《须溪记钞》《须溪集》《须溪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自寿词。描绘了桥边“泛槎人”、江上“凌波曾步”仙女等超离现实的人和物,展现出幽渺迷离、超脱尘世的画面,借这般优美奇崛之境,传递对美好世界的憧憬与向往。
2. 分段赏析
上阕:“轻风澹月,年年去路”,以简洁笔触勾勒环境与时间流转。“轻风”“澹月”营造出幽淡、宁静氛围,“年年去路”则从时间方面暗示岁月推移,为下文追忆往昔埋下伏笔。“谁识小年初度”,笔锋一转,说明了他的出生月日,“小年”关联自身生辰,“谁识”二字,满含孤独与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在幽淡情境里,悄然流露出词人内心幽微情绪。“桥边曾弄碧莲花,悄不记、人间今古”,聚焦过往片段,“桥边弄碧莲”是极具画面感的场景,“悄不记人间今古”,写沉浸于美好瞬间,忘却尘世纷扰、古今变迁,把对往昔纯粹生活的眷恋,融入这看似随性的表述中,让回忆染上超脱尘世的浪漫色彩。下阕:“吹箫江上,沾衣微露”,续写往昔行迹。“吹箫江上”增添了几分雅致与诗意,“沾衣微露”从细节处渲染情境,展现出夜游江上、箫声伴露的清幽画面,让往昔经历更具感染力。“依约凌波曾步”,借“凌波微步”的联想,将虚幻与真实交织,似见佳人轻盈步态,为回忆增添朦胧美感,也暗含词人对美好邂逅的珍视。“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情感基调陡转,从对往昔美好追忆,落入现实的孤寂。“寒机待人归”,把思念与期待赋予“寒机”,“寂历”“小窗斜雨”以环境渲染孤寂,写尽等待的落空与独处的清冷,使往昔美好与当下孤寂形成对照,深化了词人对岁月、对人事变迁的复杂感慨。
# 一系列超乎现实的人和物,编织出一幅充满神仙色彩的理想云锦,将自已向往美好世界的情感,凝聚于超脱、澹泊而又不忘世事的人生态度之中,抒写出了自己的心曲和性情。
中国屈原学会理事萧东海《宋代吉安名家诗词文选》
上一篇:宋·刘辰翁《鹊桥仙·题陈敬之扇》
下一篇:宋·刘辰翁《疏影(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