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lóng
yín
·
·
qīng
jiāng
hóu
shì
hóng
lái
shòu
寿

朝代:宋作者:刘辰翁浏览量:1
xián
shí
nián
qián
zhèng
shì
gōng
nián
tóng
tuó
shàng
xiàng
kǒu
chén
qīng
shuǐ
shì
chù
fēng
zhēng
mǎn
chéng
zhòu
jǐn
ér
láng
jùn
wěi
dàn
jīn
zhàng
chuí
bái
bìn
yòng
wèn
zuì
nián
gān
zhǐ
céng
jīng
sān
shì
sān
zhì
jīn
jié
nián
wèi
liǎo
duō
shēng
ān
téng
chán
jiāng
jìn
shì
cháng
xūn
jìn
wàng
xīng
jiǒng
jiǒng
西
jiāng
qiān
dài
gōng
lái
shè

译文

闲时想起十八年前,恍惚间正是您现在的年纪。在铜驼陌上,乌衣巷口,您为官清廉如水。那时处处有风筝飞舞,满城都是衣锦还乡的荣耀,子弟们英俊不凡。如今却只戴着幅巾、拄着藜杖,低垂着花白的鬓发,穿着便服、问起籍贯来自哪里。最难忘当年您侍奉亲长的孝心。也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免职。到如今积久养成的习惯,晚年也未能改变,平生的事业大多如绮丽的梦一般。怎样才能得到滕国的房舍,移到靠近市集的地方,长久沐浴您如战国魏将晋鄙般的英气。遥望您如明亮的福星,隔着千里西江,等待您来参与乡社之事。

逐句剖析

"闲思十八年前":闲时想起十八年前,

"依稀正是公年纪":恍惚间正是您现在的年纪。

"铜驼陌上":在铜驼陌上,

"乌衣巷口":乌衣巷口,

"臣清如水":您为官清廉如水。

"是处风筝":那时处处有风筝飞舞,

"满城昼锦":满城都是衣锦还乡的荣耀,

"儿郎俊伟":子弟们英俊不凡。

"但幅巾藜杖":如今却只戴着幅巾、拄着藜杖,

"低垂白鬓":低垂着花白的鬓发,

"用与绮、":穿着便服、

"问何里":问起籍贯来自哪里。

"最忆他年甘旨":最难忘当年您侍奉亲长的孝心。

"也曾经、":也曾经、

"三仕三已":三次做官三次被免职。

"至今结习":到如今积久养成的习惯,

"余年未了":晚年也未能改变,

"业多生绮":平生的事业大多如绮丽的梦一般。

"安得滕廛":怎样才能得到滕国的房舍,

"移将近市":移到靠近市集的地方,

"长薰晋鄙":长久沐浴您如战国魏将晋鄙般的英气。

"望福星炯炯":遥望您如明亮的福星,

"西江千里":隔着千里西江,

"待公来社":等待您来参与乡社之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龙吟·和清江李侯士弘来寿》是宋末元初刘辰翁所作的一首词,题材为赠友祝寿。词的上片回忆十八年前对方的清廉形象,以“铜驼陌”“乌衣巷”等意象烘托其品格,又写如今的简朴情态;下片追忆对方过往经历,表达对其的敬仰与期盼。全词运用回忆、用典等手法,语言质朴真挚,通过往昔与当下的对照,既赞美了友人的清廉品行与人生境界,也寄托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情感浓厚且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文学批评家

刘辰翁(1232~1297),南宋文学家。字会孟,号须溪,世称须溪先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入元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其诗文有奇崛之风,词承辛弃疾一派,文学成就也主要在词。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开后代评点风气。其对李贺诗的评点,流传最广。主要作品有《须溪记钞》《须溪集》《须溪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闲思十八年前,依稀正是公年纪”,由回忆切入,点出时光流转,引出对友人过往的追忆。“铜驼陌上,乌衣巷口,臣清如水”,以“铜驼陌”“乌衣巷”这些带有历史感的地点为背景,用“清如水”的比喻,生动展现了友人当年为官清廉的形象。“是处风筝,满城昼锦,儿郎俊伟”,描绘出当时的繁华景象与人才辈出的氛围,侧面烘托友人所处的环境。“但幅巾藜杖,低垂白鬓,用与绮、问何里”,则转写友人如今的模样,身着便装、手持藜杖、鬓发斑白,简朴的形象中透着岁月的沉淀,形成今昔对比,更显其品格的坚守。下片“最忆他年甘旨”,承接上片的回忆,聚焦于友人当年对亲情的重视。“也曾经、三仕三已”,简述友人仕途的起伏,却未减其品格光辉。“至今结习,余年未了,业多生绮”,写出友人多年来形成的良好习性与精神追求仍在延续。“安得滕廛,移将近市,长薰晋鄙”,表达了希望能与友人相近而居,受其品德熏陶的愿望。结尾“望福星炯炯,西江千里,待公来社”,以“福星”喻指友人,“炯炯”“千里”展现其影响力,“待公来社”则满含对友人到来的期盼与美好祝愿,情感真挚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辰翁《水调歌头·似似不常似》

下一篇:宋·刘辰翁《减字木兰花·乙亥上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