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万里":明月照耀着万里山河,
"与子共中秋":我与你一同共度中秋佳节。
"古今良夜如此":古往今来这样美好的夜晚,
"寂寂几时留":寂静得不知能留存多久。
"何处胡笳三弄":不知何处传来胡笳声,曲调悠扬仿佛有三弄之多,
"尚有南楼余兴":此时还留存着在南楼赏月的兴致,
"风起木飕飕":秋风乍起,树叶沙沙作响。
"白石四山立":洁白的石头矗立在四周的山上,
"玉露下平洲":晶莹的露珠洒落在平坦的沙洲上。
"醉青州":让我沉醉在青州的美景之中,
# 青州:在今山东省益都县。
"歌赤壁":放声歌唱赤壁的壮丽,
# 歌赤壁:苏轼被贬黄州,曾于中秋夜泛舟歌于赤壁之下。
"赋黄楼":挥笔赋写黄楼的篇章。
# 赋黄楼:苏轼在徐州任内曾率民治水,并于城东门筑黄楼,作《黄楼赋》。
"人间安得十客":人间怎能有十位贤客,
"谭笑发中流":一起在江中谈笑风生。
# 谭:通“谈”。
"看取横江皓彩":看那横贯江面的皎洁月光,
"犹似沉河白璧":就好像沉入河中的白璧,
"光气彻天浮":光芒和气息直冲云霄。
"举首快哉去":抬头快意地离去,
# 快哉:苏轼将宋张梦得贬居时所建的亭名为“快哉”。在今湖北黄冈县南。
"灯火见神州":透过灯火遥望神州大地。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文学批评家
刘辰翁(1232~1297),南宋文学家。字会孟,号须溪,世称须溪先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入元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其诗文有奇崛之风,词承辛弃疾一派,文学成就也主要在词。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开后代评点风气。其对李贺诗的评点,流传最广。主要作品有《须溪记钞》《须溪集》《须溪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中秋词。这首词通过描绘中秋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词人的个人情感和对故国的眷恋。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这句以“明月”与“共中秋”描绘出中秋夜空中真实的月色与场景,是眼前所见之景。“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这句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古今”良夜的联想与感叹,是虚笔抒情,表达对时光流逝的哲思。这种实写与虚写的交织,使词作在描绘中秋夜景的同时,也拓展出历史与人生的深远意境。多感官描写:“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余兴,风起木飕飕。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通过视觉描写(白石、玉露)和听觉描写(胡笳声),侧面烘托出月夜宴饮的盛况。用典:“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下阕密集引用典故,“青州”“赤壁”“黄楼”,“醉青州”借用李白《客中行》中“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所营造的那种沉醉于美酒与当地风情之中的意境。这里借用这种沉醉的意象,表达一种尽情享受当下、旷达不羁的生活态度,体现出豪情逸致。“歌赤壁”借用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歌赤壁”体现出对苏轼这种豁达超脱的精神境界的追慕,同时也展现出一种豪迈的文化情怀。“赋黄楼”体现出文人以文字记录生活、展现才情的风雅,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参与地方事务、有所作为的豪情。诗人在词中使用这三个典故,将自己与古代文人雅士相类比,借他们的豪情逸致和文化成就,抒发自己对文化的热爱以及渴望像他们一样有所作为的情感。这些典故既与上阕的“古今良夜”“南楼余兴”遥相呼应,又拓展了词作的审美意境,增添了人文意蕴。
3. 分段赏析
上片:“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这句词中“明月”点明时间是中秋,“几万里”描绘出明月的广阔,“与子共中秋”体现出与他人一同度过佳节的情境,开篇营造出一种温馨又宏大的氛围。“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词句中“寂寂几时留”又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短暂的感慨。“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余兴,风起木飕飕”,这句词中“胡笳三弄”增添了文化氛围和寂寥感,“南楼余兴”表明还有赏月的兴致,“风起木飕飕”通过描写秋风落叶,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寂寥的氛围。“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这句词中“白石”“玉露”描绘出清冷的景象,“四山立”“下平洲”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画面。下片:“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引用典故,“醉青州”借用李白《客中行》中“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所营造的那种沉醉于美酒与当地风情之中的意境。虽然诗里说的是兰陵,但“青州”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有丰富的美酒文化。这里借用这种沉醉的意象,表达一种尽情享受当下、旷达不羁的生活态度,体现出豪情逸致。“歌赤壁”借用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多次游览赤壁,写下了这些千古名篇。在这些作品中,苏轼面对赤壁的壮丽景色,缅怀古代英雄豪杰,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歌赤壁”展现出一种豪迈的情怀。“赋黄楼”典出苏轼。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徐州知州苏轼率领军民战胜洪水后,于次年修筑高楼,因土能克水,故取名“黄楼”。苏轼曾作《九日黄楼作》《黄楼赋》等诗文以记其事。在文中,苏轼描绘了黄楼的壮丽以及徐州的山川风物,展现出对地方建设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赋黄楼”体现出文人以文字记录生活、展现才情的风雅,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参与地方事务、有所作为的豪情。诗人在词中使用这三个典故,将自己与古代文人雅士相类比,借他们的豪情逸致和文化成就,抒发自己对文化的热爱以及渴望像他们一样有所作为的情感。“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这句词中“人间安得”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十客”“谭笑发中流”想象有贤客相伴谈笑的场景,增添了生活的情趣。“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沉河白璧,光气彻天浮”,这句词中将月光比作沉入河中的白璧,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和光芒的耀眼,“光气彻天浮”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光芒的气势。“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这句词中“举首快哉去”表现出豪迈的姿态,“灯火见神州”透过灯火遥望神州大地,既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又暗含着对故国的思念。
上一篇:宋·刘辰翁《念奴娇·酬王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