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diào
tóu
·
·
zhōng
qiū
kǒu
zhān

朝代:宋作者:刘辰翁浏览量:1
míng
yuè
wàn
gòng
zhōng
qiū
jīn
liáng
shí
liú
chù
jiā
sān
nòng
shàng
yǒu
nán
lóu
xìng
fēng
sōu
sōu
bái
shí
shān
xià
píng
zhōu
zuì
qīng
zhōu
chì
huáng
lóu
rén
jiān
ān
shí
tán
xiào
zhōng
liú
kàn
héng
jiāng
hào
cǎi
yóu
chén
bái
guāng
chè
tiān
shǒu
kuài
zāi
dēng
huǒ
jiàn
shén
zhōu

译文

明月照耀着万里山河,我与你一同共度中秋佳节。古往今来这样美好的夜晚,寂静得不知能留存多久。不知何处传来胡笳声,曲调悠扬仿佛有三弄之多,此时还留存着在南楼赏月的兴致,秋风乍起,树叶沙沙作响。洁白的石头矗立在四周的山上,晶莹的露珠洒落在平坦的沙洲上。让我沉醉在青州的美景之中,放声歌唱赤壁的壮丽,挥笔赋写黄楼的篇章。人间怎能有十位贤客,一起在江中谈笑风生。看那横贯江面的皎洁月光,就好像沉入河中的白璧,光芒和气息直冲云霄。抬头快意地离去,透过灯火遥望神州大地。

逐句剖析

"明月几万里":明月照耀着万里山河,

"与子共中秋":我与你一同共度中秋佳节。

"古今良夜如此":古往今来这样美好的夜晚,

"寂寂几时留":寂静得不知能留存多久。

"何处胡笳三弄":不知何处传来胡笳声,曲调悠扬仿佛有三弄之多,

"尚有南楼余兴":此时还留存着在南楼赏月的兴致,

"风起木飕飕":秋风乍起,树叶沙沙作响。

"白石四山立":洁白的石头矗立在四周的山上,

"玉露下平洲":晶莹的露珠洒落在平坦的沙洲上。

"醉青州":让我沉醉在青州的美景之中,

# 青州:在今山东省益都县。

"歌赤壁":放声歌唱赤壁的壮丽,

# 歌赤壁:苏轼被贬黄州,曾于中秋夜泛舟歌于赤壁之下。

"赋黄楼":挥笔赋写黄楼的篇章。

# 赋黄楼:苏轼在徐州任内曾率民治水,并于城东门筑黄楼,作《黄楼赋》。

"人间安得十客":人间怎能有十位贤客,

"谭笑发中流":一起在江中谈笑风生。

# 谭:通“谈”。

"看取横江皓彩":看那横贯江面的皎洁月光,

"犹似沉河白璧":就好像沉入河中的白璧,

"光气彻天浮":光芒和气息直冲云霄。

"举首快哉去":抬头快意地离去,

# 快哉:苏轼将宋张梦得贬居时所建的亭名为“快哉”。在今湖北黄冈县南。

"灯火见神州":透过灯火遥望神州大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调歌头·中秋口占》是宋代诗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中秋月夜为背景,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胡笳声中伴着宴饮、白石玉露映衬着月色的景象。下阕中,词人运用典故呼应古今的良夜,拓展了作品的人文意境。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赏月的豪情、对故国的眷恋以及对现实的失意之感,语言豪放,情感真挚,体现刘辰翁词作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文学批评家

刘辰翁(1232~1297),南宋文学家。字会孟,号须溪,世称须溪先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入元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其诗文有奇崛之风,词承辛弃疾一派,文学成就也主要在词。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开后代评点风气。其对李贺诗的评点,流传最广。主要作品有《须溪记钞》《须溪集》《须溪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作为南宋遗民,刘辰翁的词作常常蕴含着对故国的思念。这首词借中秋之景抒发情怀,将个人的情感与对国家的感慨融为一体,既表达了对中秋明月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也传达了对朋友相聚的向往以及知音难求的孤独感,同时还体现了对故国的深切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中秋词。这首词通过描绘中秋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词人的个人情感和对故国的眷恋。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这句以“明月”与“共中秋”描绘出中秋夜空中真实的月色与场景,是眼前所见之景。“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这句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古今”良夜的联想与感叹,是虚笔抒情,表达对时光流逝的哲思。这种实写与虚写的交织,使词作在描绘中秋夜景的同时,也拓展出历史与人生的深远意境。多感官描写:“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余兴,风起木飕飕。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通过视觉描写(白石、玉露)和听觉描写(胡笳声),侧面烘托出月夜宴饮的盛况。用典:“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下阕密集引用典故,“青州”“赤壁”“黄楼”,“醉青州”借用李白《客中行》中“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所营造的那种沉醉于美酒与当地风情之中的意境。这里借用这种沉醉的意象,表达一种尽情享受当下、旷达不羁的生活态度,体现出豪情逸致。“歌赤壁”借用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歌赤壁”体现出对苏轼这种豁达超脱的精神境界的追慕,同时也展现出一种豪迈的文化情怀。“赋黄楼”体现出文人以文字记录生活、展现才情的风雅,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参与地方事务、有所作为的豪情。诗人在词中使用这三个典故,将自己与古代文人雅士相类比,借他们的豪情逸致和文化成就,抒发自己对文化的热爱以及渴望像他们一样有所作为的情感。这些典故既与上阕的“古今良夜”“南楼余兴”遥相呼应,又拓展了词作的审美意境,增添了人文意蕴。

3. 分段赏析

上片:“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这句词中“明月”点明时间是中秋,“几万里”描绘出明月的广阔,“与子共中秋”体现出与他人一同度过佳节的情境,开篇营造出一种温馨又宏大的氛围。“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词句中“寂寂几时留”又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短暂的感慨。“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余兴,风起木飕飕”,这句词中“胡笳三弄”增添了文化氛围和寂寥感,“南楼余兴”表明还有赏月的兴致,“风起木飕飕”通过描写秋风落叶,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寂寥的氛围。“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这句词中“白石”“玉露”描绘出清冷的景象,“四山立”“下平洲”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画面。下片:“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引用典故,“醉青州”借用李白《客中行》中“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所营造的那种沉醉于美酒与当地风情之中的意境。虽然诗里说的是兰陵,但“青州”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有丰富的美酒文化。这里借用这种沉醉的意象,表达一种尽情享受当下、旷达不羁的生活态度,体现出豪情逸致。“歌赤壁”借用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多次游览赤壁,写下了这些千古名篇。在这些作品中,苏轼面对赤壁的壮丽景色,缅怀古代英雄豪杰,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歌赤壁”展现出一种豪迈的情怀。“赋黄楼”典出苏轼。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徐州知州苏轼率领军民战胜洪水后,于次年修筑高楼,因土能克水,故取名“黄楼”。苏轼曾作《九日黄楼作》《黄楼赋》等诗文以记其事。在文中,苏轼描绘了黄楼的壮丽以及徐州的山川风物,展现出对地方建设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赋黄楼”体现出文人以文字记录生活、展现才情的风雅,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参与地方事务、有所作为的豪情。诗人在词中使用这三个典故,将自己与古代文人雅士相类比,借他们的豪情逸致和文化成就,抒发自己对文化的热爱以及渴望像他们一样有所作为的情感。“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这句词中“人间安得”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十客”“谭笑发中流”想象有贤客相伴谈笑的场景,增添了生活的情趣。“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沉河白璧,光气彻天浮”,这句词中将月光比作沉入河中的白璧,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和光芒的耀眼,“光气彻天浮”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光芒的气势。“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这句词中“举首快哉去”表现出豪迈的姿态,“灯火见神州”透过灯火遥望神州大地,既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又暗含着对故国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辰翁《念奴娇·酬王城山》

下一篇:宋·刘辰翁《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