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夕酹江月":我在今晚江边举杯,
"犹记濯缨秋":还记着当年秋天在此清洗帽缨的情景。
"濯缨又去如水":可时光如流水般逝去,
"安得主人留":怎么能让时光停留呢。
"旧日登楼长笑":过去我登楼常常大笑,
"此日新亭对泣":如今却像新亭名士一样相对而泣,
"秃鬓冷飕飕":头顶稀疏的头发被冷风吹得飕飕作响。
"木落下极浦":江边的树叶飘落,
"渔唱发中洲":远处的洲中传来渔人悠扬的歌声。
"芙蓉阙":那绘着芙蓉花纹的宫阙,
"鸳鸯阁":刻着鸳鸯图案的楼阁,
"凤凰楼":装饰着凤凰雕塑的高楼。
"夜深白露纷下":如今在深夜里,白露纷纷落下,
"谁见湿萤流":有谁看见那潮湿的萤火虫在流动。
"自有此生有客":这一生中总是有客居他乡的漂泊之感,
"但恨有鱼无酒":只遗憾有鱼却无酒相伴,
"不了一生浮":不能消解这一生的漂泊之愁。
"重省看潮去":我又想起过去去看潮的情景,
"今夕是杭州":可如今这里已是杭州了。
"丙申中秋":丙申年的中秋节,
"两道人出示四十年前濯缨楼赏月水调":两位道士拿出四十年前在濯缨楼赏月时所作的《水调歌头》词篇。
"臞仙和":名为“臞仙”的人先和了一首,
"意已尽":感觉意趣已尽,
"明日又续之":第二天又接着续写了一首。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文学批评家
刘辰翁(1232~1297),南宋文学家。字会孟,号须溪,世称须溪先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入元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其诗文有奇崛之风,词承辛弃疾一派,文学成就也主要在词。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开后代评点风气。其对李贺诗的评点,流传最广。主要作品有《须溪记钞》《须溪集》《须溪词》等。
1. 分段赏析
词的开篇“此夕酹江月,犹记濯缨秋”,词人在今夜把酒祭江月,回忆起曾经在秋天洗濯冠缨的往事,为全词奠定怀旧基调。“旧日登楼长笑,此日新亭对泣,秃鬓冷飕飕”,往昔登楼时何等畅快,如今却只能像新亭中相对哭泣的人,两相对比,写出人生今昔的巨大落差,而“秃鬓冷飕飕”则描绘出词人如今两鬓斑白、在冷风中落寞的形象。“木落下极浦,渔唱发中洲”,江边树木落叶飘向远方,渔夫的歌声从江中小洲传来,营造出萧瑟、孤寂的氛围,也暗示着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下阕“芙蓉阙,鸳鸯阁,凤凰楼。夜深白露纷下,谁见湿萤流”,描写了曾经繁华的楼阁,在夜深露重之时,唯有萤火虫在潮湿中飞舞,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冷落形成鲜明对比。“自有此生有客,但恨有鱼无酒,不了一生浮”,词人感慨人生中虽有过客相伴,但遗憾没有酒来消愁,难以了却一生的漂泊之感。“重省看潮去,今夕是杭州”,再次回忆起曾经去看潮的经历,而如今身处杭州,今昔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面对当下境遇的无奈与感慨,蕴含着深沉的兴亡之感与身世之悲。
上一篇:宋·刘辰翁《金缕曲·绝北寒声动》
下一篇:宋·刘辰翁《六州歌头·向来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