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chūn

朝代:宋作者:刘辰翁浏览量:1
chūn
chūn
fēng
lüè
bìn
luàn
shān
xiāng
duì
yōng
hán
cǎi
biān
jīn
shèng
shí
qīng
chéng
liǔ
gèng
duī
cán
xuě
dāng
níng
ér
tóng
qiě
chàng
huáng

译文

春日的春风吹拂着鬓发和胡须。嶙峋的山峰相对而立,仿佛簇拥着寒冷的火炉。昔日华丽的马鞭与金饰已无处可见。自己将黑发梳成细长的柳枝模样,又将残雪堆积成凝固的酥油般洁白。孩童啊,暂且不要歌唱故都的繁华。

逐句剖析

"春日春风掠鬓须":春日的春风吹拂着鬓发和胡须。

"乱山相对拥寒炉":嶙峋的山峰相对而立,仿佛簇拥着寒冷的火炉。

"彩鞭金胜一时无":昔日华丽的马鞭与金饰已无处可见。

"自缕青丝成细柳":自己将黑发梳成细长的柳枝模样,

"更堆残雪当凝酥":又将残雪堆积成凝固的酥油般洁白。

"儿童且莫唱皇都":孩童啊,暂且不要歌唱故都的繁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虎溪春日》是宋末元初词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春日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的对比,抒发了对南宋灭亡的哀思与故国之痛。上片以“春日春风掠鬓须”开篇,借春风拂面暗喻时光流逝,而“乱山相对拥寒炉”则以萧瑟山景与孤寂寒炉烘托凄凉心境;“彩鞭金胜一时无”通过昔日繁华与当下凋零的对比,暗示国破家亡的现实。下片“自缕青丝成细柳”以柳枝象征离别,“更堆残雪当凝酥”以冰雪隐喻家国破碎的冰冷。末句“儿童且莫唱皇都”直抒对故都的眷恋与亡国之痛。全词语言含蓄深沉,意象凝练,通过今昔对比与象征手法,将个人哀思与时代巨变紧密结合,展现了刘辰翁词作中典型的婉约与沉郁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文学批评家

刘辰翁(1232~1297),南宋文学家。字会孟,号须溪,世称须溪先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入元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其诗文有奇崛之风,词承辛弃疾一派,文学成就也主要在词。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开后代评点风气。其对李贺诗的评点,流传最广。主要作品有《须溪记钞》《须溪集》《须溪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是一首抒发亡国哀思的词。描绘了春风、乱山、寒炉等景物及今昔景象对比,体现了用象征、今昔对比手法表情达意的特点,营造了凄凉孤寂的氛围,表达了对南宋灭亡的哀思、对故国的眷恋,以及将个人情感与时代巨变结合的深沉情怀。

2. 分段赏析

上片​“春日春风掠鬓须”,这句开篇写春日里的春风轻轻拂过鬓角与胡须。“春日”点明时节,“春风”是核心意象,“掠”字用得细腻,既写出春风的轻柔,不是猛烈的吹拂,而是轻轻擦过肌肤的触感,又带着动态感,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风的流动。这一细节看似简单,却悄悄带出词人当下的状态:或许是在户外伫立,或许是闲坐窗边,任春风拂面,没有焦躁,只有对春日细微变化的感知,为后续场景铺垫了平和的基调,也与后文“寒炉”的暖意形成隐约的冷暖呼应。​“乱山相对拥寒炉”,此句转向环境与动作描写。“乱山”勾勒出所处之地的景象,群山错落,不显规整,透着几分偏僻与清幽,暗示词人可能身处山间居所,远离闹市;“相对”二字让“乱山”仿佛有了生命,像是与词人对视,增添了环境的静谧感。“拥寒炉”则写词人的动作,“拥”字带着贴近取暖的意味,说明此时虽已是春日,山间仍有寒意,炉火成为温暖的来源。整体上,乱山的清冷与寒炉的暖意形成对比,既展现了具体的生活场景,又透出一种在清幽环境中借炉火取暖的安稳感。​“彩鞭金胜一时无”,这句提及春日常见的习俗物件。“彩鞭”“金胜”本是春日里的应景之物,比如新年或立春时人们佩戴的装饰、玩耍的彩鞭,象征着热闹与喜庆。“一时无”则点明当下没有这些物件,直白道出此刻生活的简朴,没有春日习俗中的热闹装饰,少了几分世俗的喧嚣。这种“无”并非遗憾,反而与前文“乱山拥寒炉”的清幽场景相契合,凸显出词人当下远离热闹、回归平淡的生活状态,也让整体氛围更显宁静质朴。​下片​“自缕青丝成细柳”,描写词人的手工小趣。“自缕青丝”是亲手将青色丝线梳理开来,“成细柳”则是把梳理好的青丝做成细柳的模样,青色丝线的细长与春日新柳的枝条相似,这一比喻贴切又朴素。“自”字强调是词人亲自为之,没有他人协助,透着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味:即便没有春日的热闹物件,也能从简单的手工中找到乐趣,将寻常丝线化作春日意象,既体现了词人对生活细节的留意,也暗含着苦中作乐或自得其乐的心境,让平淡的生活多了几分小巧思。​“更堆残雪当凝酥”,这句延续上句的生活趣味,写词人对残雪的即兴利用。“残雪”指春日未化尽的零星积雪,“凝酥”原指细腻的酥酪,此处因残雪的洁白与细腻,将其比作凝酥。“更”字承接上句,说明这是在“缕青丝成细柳”之后的又一趣味之举,展现出词人接连从身边事物中寻找乐子的状态。没有刻意雕琢,只是随手将残雪当作凝酥看待,既写出残雪的视觉特点,又透着一种不刻意追求精致、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让山间春日的平淡生活更显生动。​“儿童且莫唱皇都”,这句是词人对儿童的叮嘱,暗含复杂心境。“皇都”指京城,“儿童唱皇都”应是儿童唱起描绘京城繁华景象的歌谣,那歌谣里或许有热闹的街市、华丽的建筑,与当下“乱山拥寒炉”的清幽形成鲜明对比。“且莫唱”并非呵斥,而是带着温和的劝阻,背后藏着词人的心思:或许是不想因京城的繁华歌谣打破此刻的宁静,或许是对京城有思念却不愿直白流露,又或许是觉得当下的平淡生活无需用京城的热闹来衬托。这句简单的叮嘱,让前文的宁静场景多了一层情感厚度,也让词人的心境更显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辰翁《烛影摇红·老子婆娑》

下一篇:宋·刘辰翁《临江仙·睡过花阴一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