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微悭":上天的旨意略微吝啬(指春天来得不够慷慨),
"春工多裕":春神的造化却十分丰裕,
"长须末后殷勤":那长着胡须的人最后殷勤地照料。
"骨瘦挽先":芍药枝干清瘦却率先挺立,
"肌韵恰好":神韵姿态恰到好处,
"花头径尺徐陈":硕大的花头缓缓舒展绽放。
"红黄粉紫":红色、黄色、粉色、紫色,
"更牛家、":更有牛家、
"姚魏为真":姚魏这些名贵品种堪称正宗。
"留几种":留存下几种,
"蒂殢中州":花蒂眷恋着中原大地,
"异时齐顿浑身":他日定能枝繁叶茂、开满全身。
"承平当日开多少":承平盛世的当年,芍药开得不知有多少,
"笙歌何限":相伴的笙歌无穷无尽,
"是甚人人":那是怎样的光景啊。
"气入江南":气息传到江南,
"心知芍药":心中知晓这芍药,
"彷佛前事犹存":仿佛过去的往事依然留存。
"名品应须":名贵的品种,
"认旧家":认出旧时的家族,
"雨露方新":如今沐浴新的雨露正焕发生机。
"成一处":汇聚成一处,
"蓓蕾根株":花蕾和根株,
"剩看诸谱纷纷":只能看着各种花谱纷纷记载。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原名汝能,字同甫,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绍熙进士。光宗时授签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而卒。陈亮是浙东事功学派的永康学派主要代表,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问无非事”。他与朱熹友善,两人多次进行“王霸义利之辩”。才气超迈,喜谈兵,屡次上书力主抗金,反对和议。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感情激越,风格豪放。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1. 分段赏析
上片集中刻画花的生长与姿态。“天意微悭,春工多裕,长须末后殷勤”开篇以拟人的手法写“天意”略施吝啬,而“春工”却十分丰饶,再加上“长须”在最后时刻的殷勤照料,为花的绽放铺垫了温润的生长环境,字里行间透着对花木生长的关切。“骨瘦挽先,肌韵恰好,花头径尺徐陈”转而描摹花的形态:花茎纤细却挺劲(骨瘦挽先),花瓣的神韵姿态恰到好处(肌韵恰好),硕大的花头(径尺)缓缓舒展绽放(徐陈),从花茎到花头,由内而外细致勾勒,尽显花的雅致与丰茂。“红黄粉紫,更牛家、姚魏为真”则写花色的丰富,红、黄、粉、紫交错,更点出“牛家”“姚魏”这些名贵的牡丹品种,既展现了花的品类繁多,也流露对名花的熟知与欣赏。“留几种,蒂殢中州,异时齐顿浑身”意为留下几种名花,让它们的根蒂留在中原大地,将来定会枝繁叶茂、尽情绽放,这里“中州”暗指故土,借花的留存寄托了对中原故土的牵挂。下片由花及事,转入对往昔的追忆与对名花传承的感慨。“承平当日开多少,笙歌何限,是甚人人”由眼前的花联想到承平年代,那时花开遍地,笙歌不断,不禁追问当年赏玩的是怎样的人,字里藏着对往昔繁华的怀念。“气入江南,心知芍药,仿佛前事犹存”写花的气韵传到江南,诗人认出这是芍药,过往赏花的记忆仿佛就在眼前,借芍药的“气”连接起今昔,让回忆有了依托。“名品应须,认旧家,雨露方新”强调这些名贵的芍药品种,应当认取它们的“旧家”(原产地或传统品类),如今它们在新的雨露滋养下重焕生机,暗含对文化与美好事物传承的珍视。“成一处,蓓蕾根株,剩看诸谱纷纷”最后写这些名花的蓓蕾与根株汇聚一处,而更多关于它们的记载只能在各种花谱中看到,既表现了对眼前花木的珍惜,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易逝、需在典籍中追寻的淡淡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