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洗乾坤":曾经有过改朝换代的壮举,
# 乾坤:指天地。,洗:荡涤,澄清。
"问何事、":试问是何缘故、
# 何事:为什么?
"雄图顿屈":雄伟的抱负突然受挫压抑。
# 雄图:指韩世忠坚决抗金,曾于金人废伪齐傀儡刘豫时建议北伐,因秦桧阻挠,这个“雄图”最终未能实现。
"试著眼、":试着看看当下,
# 著眼:即着眼,注目之意。
"阶除当下":在阶前阶下,
# 阶除当下:台阶底下。引申为门庭之中。除:台阶。当:底。
"又添英物":又涌现出新的杰出人物。
# 又添英物:这两句是说人们注意到韩氏门庭又添加了杰出的人才。英物:英俊的人物。
"北向争衡幽愤在":心中怀着向北抗衡的深沉幽愤,
# 北向争衡幽愤在:这句是说韩世忠北伐建议受阻,满腔悲愤仍然遗留人间。争衡:争强斗胜。幽愤:郁积心头的悲愤。
"南来遗恨狂酋失":遗憾的是南征时没能擒获那猖狂的首领。
# 遗恨:指韩世忠未能生擒金帅兀术,是一大恨事。
"算凄凉部曲几人存":想来那凄凉的旧部下如今存活的没几个了,
# 算凄凉部曲几人存:这两句是说当年韩世忠率领的抗金部队已经零落散失,所余约三分之一。部曲:指韩世忠所率领的军队。
"三之一":大概只剩三分之一。
"诸老尽":前辈们都已逝去,
# 诸老:指与韩世忠同辈的抗金老将。
"郎君出":年轻一代开始崭露头角。
# 郎君:公子,即韩子师。
"恩未报":恩情还没有报答,
# 恩未报:这二句意思是绍兴十一年,秦桧为了和金议和,着手收三大将(韩世忠、张俊、岳飞)兵权,几个月后又阴谋暗害了岳飞。
"家何恤":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的家。
"念横飞直上":想到曾经有直上青云的壮志,
# 横飞直上:鸟飞冲天。指韩世忠的赫赫武功,被称为“中兴第一”。
"有时还戢":然而有时也不得不收敛。
# 戢:停止飞翔。指韩反对和议,退隐家居。
"笑我只知存饱暖":可笑我只知道谋求温饱,
# 存饱暖:关心自身温饱。这句是反语。感叹不能发挥自己才能。
"感君元不论阶级":而你却能不计较身份地位地感恩图报。
# 感君元不论阶级:这句是说感念你并不介意官位等级的尊卑高低。阶级:等级官位。
"休更上百尺旧家楼":不要再登上那百尺高的旧家楼了,
# 百尺旧家楼:见张元干《水调歌头》。
"尘侵帙":那里的书卷已经被灰尘侵染。
# 帙:书套,用布帛做成。这两句是说休要再上百尺高楼,那上面已经久无人住,书套上也已盖满了灰尘。言外之意是说自己曾经豪气满怀,博览群书,有经略四方的爱国壮志。不料却因此而备受挫折中伤,所以才愤极而出此反语。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原名汝能,字同甫,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绍熙进士。光宗时授签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而卒。陈亮是浙东事功学派的永康学派主要代表,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问无非事”。他与朱熹友善,两人多次进行“王霸义利之辩”。才气超迈,喜谈兵,屡次上书力主抗金,反对和议。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感情激越,风格豪放。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人词,通过描述韩世忠的北伐壮志与悲愤遭遇以及韩子师的不凡风采,营造出一种壮志未酬却仍心怀希望的复杂情感氛围,表达了作者对韩氏父子忠勇抗金的崇敬和对自身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2. 分段赏析
开篇以“曾洗乾坤”四字起笔,高度凝练地概括并盛赞了韩世忠卓越非凡、不可磨灭的功勋,意境雄浑壮阔,气势超凡脱俗。“雄图顿屈”这短短四字,却让词情陡然急转直下,让人不禁心生无尽感慨。而在这四字前面,作者特意加上“问何事”三个字,瞬间为全句注入一股无比激愤的情绪,使得整个词句都弥漫着一种势不可挡的强大气势。韩世忠“雄图顿屈”的缘由,世人皆有目共睹,可作者却偏偏用“问”来引发思索,在不言之中,促使人们去深入反思。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用“试著眼、阶除当下,又添英物”一句,引出韩子师。“试著眼”,意思就如同如今的“试看”;“阶除当下”,也就是“朝廷之上”。“英物”二字,正是对韩子师的称许。韩世忠的壮志雄图虽已“顿屈”,但抗金的大业远未结束。请看呐!朝廷之中,不就又崛起了一位韩子师吗?韩子师一登朝堂,便光彩夺目,实乃一位出类拔萃、非同寻常的“英物”。下片开篇,承上启下,短短一句,既总结上片,又开启下片。“诸老尽,郎君出”,历经千呼万唤,作者终于将韩子师这位 “英物” 推到了读者眼前。作者无暇细细介绍韩子师的具体事迹,也无暇详尽描绘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此时,韩子师已然遭到他人排挤,打算致仕归家。因此,作者只能以 “恩未报,家何恤” 来激励他,意思是国仇尚未得报,父亲的遗志尚未达成,皇恩未曾报答,你怎么能够就这么弃官回乡,只去操心小家庭的事务呢?“念横飞直上,有时还戢。” 这也是对韩子师的一种鼓舞之词。戢,有收敛之意。《诗经·小雅》中有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的句子。在当下这般风云变幻的局势中,要将局势扭转乾坤,必然会遭遇重重阻力。“有时” 二字,意在表明这阻力仅仅是暂时的。随后,作者笔锋宕开,“笑我只知存饱暖,感君无不论阶级”,前一句是作者自叹报国之路艰难,常常为生存的基本需求而疲于奔命。后一句则写韩子师不以官职品级来区分对待他人,身为尚书高位,却能与 “我” 这等无官职的平民之士结交。通过这一表述,作者不仅从侧面凸显出韩子师高尚的人品与风度,还十分巧妙地展现出二人之间不同寻常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