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楼台":烟雾缭绕的楼台,
"晓来独上无滋味":清晨独自登上却无心赏景。
"落花流水":凋零的花瓣随流水飘去。
"掩映渔樵市":远处渔夫樵夫的集市若隐若现。
"酒圣诗狂":我像酒中仙般狂放,
"只遣愁无计":如诗人般不羁,却只能徒劳地排遣愁绪。
"频凝睇":频频眯起眼睛远望。
"问人天际":向天边询问。
"曾见归舟未":可曾看见归来的船只。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原名汝能,字同甫,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绍熙进士。光宗时授签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而卒。陈亮是浙东事功学派的永康学派主要代表,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问无非事”。他与朱熹友善,两人多次进行“王霸义利之辩”。才气超迈,喜谈兵,屡次上书力主抗金,反对和议。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感情激越,风格豪放。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1. 分段赏析
上片:“烟雨楼台,晓来独上无滋味”两句,描绘出清晨时分,词人独自登上被烟雨笼罩的楼台。“烟雨楼台”营造出一种朦胧、凄迷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基调。而“晓来独上”则点明时间与动作,“无滋味”直白地表达出词人此时内心的索然与孤寂,这种情绪也勾起读者对词人为何如此的好奇。这里词人以景衬情,清晨本应是充满生机的时刻,但在他眼中却因自身心境而变得毫无兴味。“落花流水。掩映渔樵市”两句,进一步描绘眼前所见之景。“落花流水”既写了自然景象,落花随流水飘逝,带着一种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意味;同时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也常被用来表达身世之感与愁绪。而“掩映渔樵市”,展现出落花流水与渔樵市集相互掩映的画面,渔樵市本是充满烟火气的地方,但在这烟雨、落花的氛围下,也变得朦胧而虚幻,进一步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惆怅,暗示出他在这世事纷扰中,对人生的迷茫与感慨。下片:“酒圣诗狂,只遣愁无计”两句,刻画词人试图借酒与诗来排遣心中的忧愁。“酒圣诗狂”表明词人在饮酒与作诗方面颇为放达,然而即便如此,“只遣愁无计”,却无法真正将愁绪排解掉,反而更加凸显出他愁绪的浓重与深沉。这两句从行为与结果的反差,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频凝睇。问人天际。曾见归舟未”三句,“频凝睇”生动地写出词人频频向天际凝望的动作,体现出他的殷切期盼。“问人天际”则将动作细化,他向天边的人打听;“曾见归舟未”直白地说出打听的内容,问是否见到归来的船只。这里的“归舟”可看作是词人内心渴望的某种事物的象征,或许是他渴望的理想、归宿,又或许是思念之人的归来,通过这一系列动作与询问,将词人内心的盼望与牵挂展现得极为细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上一篇:宋·陈亮《浣花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