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家世传张绪":我的家世如张绪般风流传承。
"似灵和新种垂杨缕":好似灵和殿中新栽种的垂杨枝条。
"绮席摛词":在华丽的筵席上铺陈词章,
# 摛:一作离。
"银台奏赋":在银台献上辞赋。
"当年梦绕蓬山路":当年梦想萦绕在蓬莱仙山之路。
"卖花声断蓝桥暮":卖花的声音在蓝桥的暮色中消散。
"记吟鞭醉帽曾经处":记得曾经在吟诗挥鞭、醉帽歪斜的地方。
"蜀郡归来":从蜀郡归来,
"荆州老去":到荆州时已经老去。
"心情零乱随风絮":心情零乱,如同随风飘舞的柳絮。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原名汝能,字同甫,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绍熙进士。光宗时授签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而卒。陈亮是浙东事功学派的永康学派主要代表,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问无非事”。他与朱熹友善,两人多次进行“王霸义利之辩”。才气超迈,喜谈兵,屡次上书力主抗金,反对和议。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感情激越,风格豪放。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词。描绘了词人先以张绪自比展现自身风采,接着回忆当年的辉煌经历和游历场景,最后感叹时光流逝、老去和心情的零乱。表达了词人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以及面对时光变迁、理想未竟的无奈与惆怅。
2. 写作手法
移步换景:“绮席摛词,银台奏赋。当年梦绕蓬山路。卖花声断蓝桥暮。记吟鞭醉帽曾经处。蜀郡归来,荆州老去”,“绮席”“银台”“蓬山路”是往昔经历的空间场景,展现曾经的境遇与追求;“蓝桥”“吟鞭醉帽曾经处”“蜀郡”“荆州”则是行旅中涉及的空间,随行程推进转换。通过不同时空场景的依次呈现,将过往与当下的空间流动串联,使日常行旅经验与不同阶段的空间记忆相互叠合,体现出移步换景的特点。
3. 分段赏析
上阕:“风流家世传张绪。似灵和新种垂杨缕”,词人以张绪自比,称自己的家世如张绪般风流,自己亦如灵和殿新种的垂杨,风姿卓越,暗示自己年少时才华出众,风度翩翩,奠定了对往昔美好追忆的基调。“绮席摛词,银台奏赋。当年梦绕蓬山路”,进一步回忆往昔,在华丽的筵席上尽情作词,于银台向皇帝奏赋,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梦绕蓬山路”则表明自己当时心怀高远志向,向往着如蓬莱仙境般美好的目标,描绘出一幅春风得意的画面。下阕:“卖花声断蓝桥暮”,“卖花声”本是充满生机的市井之声,“断”字却使其戛然而止,“蓝桥暮”描绘出暮霭沉沉的蓝桥,营造出一种凄凉、落寞的氛围,暗示时光流逝,美好不再,为下文感慨做铺垫。“记吟鞭醉帽曾经处”,回忆曾经吟诗纵马、醉酒狂歌的地方,那些过往的经历仍历历在目,与如今的心境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对往昔的怀念。“蜀郡归来,荆州老去。心情零乱随风絮”,写自己从蜀郡归来,在荆州渐渐老去,岁月的流逝让自己的心情如随风飘舞的柳絮般零乱。表达出词人面对年华老去、理想未竟的无奈与惆怅,将情感推向高潮。
下一篇:宋·陈亮《醉花阴(再用前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