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气肃":天高气肃。
"正月色分明":正是月色通明,
"秋容新沐":初秋月夜景象。
"桂子初收":收储桂花已经盈满,
"三十六宫都足":汉代长安的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引入天空。
# 三十六宫:泛指帝王宫殿之多。这里借指人间。
"不辞散落人间去":乐意散落在人间,
"怕群花、":只是怕群花、
"自嫌凡俗":染了凡俗。
"向他秋晚":绽放在这秋天的夜晚,
"唤回春意":意在唤回已去的春意,重留温暖于人间,
"几曾幽独":深情眷注入人间,又何曾自甘幽独呢。
"是天上、":是天上的、
"余香剩馥":余香遗泽。
"怪一树香风":只怪一股春风,
"十里相续":香气绵延数十里。
"坐对花旁":坐对花旁,
# 旁:一作傍。
"但见色浮金粟":只见桂花形似金粟。
# 金粟:桂花形似金粟,故名。
"芙蓉只解添秋思":芙蓉花只能增添愁思,
# 芙蓉:木芙蓉,八、九月间开放,因名拒霜花。
"况东篱、":何况东篱下、
"凄凉黄菊":凄凉的黄菊。
"入时太浅":开在深秋,
"背时太远":难以入俗流,
"爱寻高躅":只爱寻找那高尚的行迹。
# 高躅:高尚的行迹。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原名汝能,字同甫,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绍熙进士。光宗时授签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而卒。陈亮是浙东事功学派的永康学派主要代表,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问无非事”。他与朱熹友善,两人多次进行“王霸义利之辩”。才气超迈,喜谈兵,屡次上书力主抗金,反对和议。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感情激越,风格豪放。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桂枝香·观木樨有感寄吕郎中》是一首咏物词。描写了月中桂花盛放散落人间,以及桂花易开易落,颜色素净,表达了作者自己自视甚高,展现了光明磊落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2. 写作手法
化用:“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二句,巧妙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的瑰丽意象。词人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描绘出月中桂树花开烂漫、馥郁盈天的盛景——那桂花多得连三十六重天宫都难以承载。这般奇绝的构思,既暗喻桂花自月宫洒落人间,又赋予其超凡脱俗的仙韵,为全词奠定了空灵奇幻的基调。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秋夜的天穹澄澈如洗,一轮皓月高悬天际。传说月中生长着桂树,这般清朗月色,不禁让人遥想月中桂树繁花满枝的盛景。开篇以“天”“月”入笔,恰似精心铺就的画卷底色,为后文桂花“散落人间”的奇妙想象埋下伏笔。“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两句,巧妙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的诗意。试想那月中桂花盛放至极,连天宫都难以容纳,暗喻桂花悄然洒落人间凡尘。这来自天宫的桂花,自是超凡脱俗,世间凡花俗朵又怎能与之相提并论?“不辞”二句,表面咏叹桂花,实则是陈亮借物言志、吐露心曲。他自视甚高,以月中桂花自比,展现出愿为世间奉献心力的志向;一句“怕群花、自嫌凡俗”,不直言群花庸常,却从侧面落笔,视角新颖独到,立意更胜一筹。“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词人进一步抒发高洁心志。桂花不在百花争艳的三春绽放,偏选秋夜独自吐芳,并非自甘寂寞、故作清高,而是要在肃杀秋意中“唤回春意”,为人间增添一抹明媚与温暖。这寥寥数语,暗含着词人在国势衰微之际,渴望力挽狂澜、建功立业的热忱与抱负。下片起首三句,延续上阕桂花“散落人间”的意象。一个“怪”字用得精妙绝伦,难怪“一树香风”能绵延十里,原是天宫遗落人间的芬芳余韵。“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词人静坐花前,鼻间萦绕幽香,眼前金粟般的桂花色泽莹润,一幅秋日赏桂图跃然纸上。“坐对”二字灵动鲜活,赋予人与花亲密对话的奇妙意境。“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秋日里,木芙蓉与菊花竞相绽放。然而,杜甫笔下“芙蓉小苑入边愁”的诗句,让木芙蓉染上愁绪;面对东篱菊花,词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隐逸之态,只觉满心凄凉。在词人眼中,木芙蓉与菊花虽为秋花,却只能渲染秋意,哪能如桂花般“唤回春意”这几句看似品评秋花,实则暗含对边关战事的隐忧,以及对陶渊明归隐选择的委婉不认同。词至末尾,笔锋转回桂花。词人感叹桂花花期短暂,深秋绽放,花色素淡。正如他心志高洁,追慕先贤遗风,借桂花命运再次抒发人生感慨。正话反说间,无尽的悲愤与幽怨如潮水般倾泻而出,令人动容。
4. 作品点评
词人借花抒情,以浪漫主义笔法创作此词。词中句句描绘花朵,然而所表达的志向却清晰可见。整首词完美诠释了咏物之精髓,毫无晦涩之感。桂花高雅脱俗、心性纯净,而词人胸怀坦荡、品格高尚,隐藏于花中的形象仿佛跃然纸上。
# 这阕《桂枝香》,就其语言论,句句当行本色;观其前后两结,语意尤其高远,逸响可歌,何尝有一句粗豪语?就其风格论,高华端凝,不仅远在“横肆”之外,抑且别具典雅幽秀之美。但这种“秀”,是其秀在神,秀而有骨,故终不失龙川气象。
不详原湖南文理学院副教授、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赖汉屏《唐宋词鉴赏词典》
下一篇:宋·陈亮《柳梢青·柳丝烟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