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乱从头说":天下如此离乱不息,我们还是从头开始说吧。
# 离乱:由于金统治者发动复事,致使人民转辗流离。
"爱吾民、":爱百姓、
"金缯不爱":不惜钱帛财货的冠冕堂皇的无耻叛卖,
# 金缯不爱:缯,丝织品。这两句讽刺南宋朝廷只知用财物来换得苟安的局面,却说为了老百姓而“不爱金缯”,真如藤上缠藤,纠缠不清。
"蔓藤累葛":复杂纠结、盘根错节的事物。
# 累:缠绕牵连。
"壮气尽消人脆好":人的脸色虽然越发脆嫩好看了,但奋发有为的壮气却消磨殆尽了,
"冠盖阴山观雪":出使金国沟使臣虽然仪仗盛美,但无所成事,唯知借机去阴山观赏雪景。
# 冠盖阴山观雪:冠盖:本指冠服和车盖,这里借指南宋使臣。阴山:今蒙古、宁夏一带。泛指中原群山。这句说南宋派去金国的使臣畏敌庸懦,只是看看山上雪景而已。
"亏杀我、":辜负了我、
# 亏杀我:辜负了我头上星星白发。意谓盼望北伐把我头发都等白了。亏杀,辜负。
"一星星发":连头发都等白了。
"涕出女吴成倒转":南宋向金国求和的现象是反常的,试问你宋朝因金的兴起而转弱的这种尴尬局面,
# 涕出女吴成倒转:涕出女吴:春秋时,齐君怕吴国来攻打而流着泪把女儿嫁到吴国,希望吴国不要出兵。女吴:把女儿嫁给吴国,女是动词。成倒转:齐国本来强于吴国,所以这样说。这句说南宋向金国求和的现象是反常的。
"问鲁为齐弱何年月":质问鲁国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比齐国弱小的。
# 鲁为齐弱:《左传·哀公十四年》:“鲁为齐弱久矣!”这句是说鲁(南宋)弱于齐(金)的情况,何时能改变过来。
"丘也幸":实在是孔丘的荣幸,
# 丘也幸:语出《论语·述而》:“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又《论语先进》:“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丘:孔丘。
"由之瑟":我又像子路弹瑟一样,不合那些当权者的心意(而被排斥)。
# 由之瑟:由:仲由,字子路,孔子学生,性刚勇,弹起瑟来有“杀伐之声”。孔丘因此责备他为什么在孔门内弹奏。陈亮反用其意,鼓励、赞扬抗战的“杀伐之声”。
"斩新换出旗麾别":我们现在应该打出完全不同的崭新的抗战旗帜来。
# 别:别树一帜。,旗麾:旗帜。,斩新:同崭新。
"把当时、":把鹅湖之会时、
"一桩大义":我们所商议的那桩大义,
# 大义:指抗金这一正义事业。,一桩:一件。
"拆开收合":反复的加以说明。
# 拆开收合:比喻反复的加以说明。
"据地一呼吾往矣":只要我们据地振臂一呼,那么就会八方响应,
"万里摇肢动骨":万里疆域内,(抗金的声威)使百姓的肢体骨骼都随之震动。
# 摇肢动骨:大显身手。
"这话霸、":成为话柄、
# 这话霸:话霸:话柄。这是说作者向往北伐,奔走宣传,反被视为痴心妄想,传为话柄,受尽打击。
"只成痴绝":最终只落得一片痴心妄想。
# 痴绝:极端的痴心妄想
"天地洪炉谁扇鞴":国中无入主率、谋划恢复中原的宏业,犹如洪炉无入扇鞴样。
"算于中、":想象此中、
"安得长坚铁":哪能有永远不化的顽铁。
"淝水破":(愿如东晋在淝水之战般)击破强敌,
# 淝水破:指前秦苻坚于三八三年被东晋大败于淝水。
"关东裂":使关东地区的分裂局面得以终结。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原名汝能,字同甫,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绍熙进士。光宗时授签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而卒。陈亮是浙东事功学派的永康学派主要代表,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问无非事”。他与朱熹友善,两人多次进行“王霸义利之辩”。才气超迈,喜谈兵,屡次上书力主抗金,反对和议。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感情激越,风格豪放。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爱国的宋词,描写了南宋朝廷的屈辱求和与志士的壮志难酬,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的愤懑,以及渴望收复中原的壮志豪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涕出女吴成倒转”,春秋时期,齐景公畏惧吴国强大,为求和将女儿嫁与吴王,史载“涕出女吴”。陈亮反用此典,以“涕出女吴成倒转”暗讽南宋向金屈膝求和的荒诞。齐国本为中原大国,却因畏惧蛮夷之吴而忍辱和亲;而南宋偏安江南,竟将纳贡求和美化为“爱民”之举,实为“倒转”历史逻辑的耻辱。此句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揭露南宋统治者颠倒是非、自欺欺人的懦弱本质,字里行间饱含对国耻的愤懑与对朝廷的鞭挞。
3. 分段赏析
上片讲了宋朝历史上那些让人难堪的往事,分析了国家一步步走向衰弱的原因,还直接指出并批评了当时统治者对外妥协、一味低头的做法。“离乱从头说,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提到了人们已经遗忘的往事,回顾宋朝以来屈辱的外交。作者没有详细叙述历史事件,而是用“蔓藤累葛”这个比喻来概括这段历史,批评朝廷苟且偷安的做法。其中“爱吾民”三个字带有明显的讽刺意味,统治者实际上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妥协退让,却把向敌人纳贡的屈辱行为说成是爱护百姓。在南宋朝廷一味妥协退让的政策下,国家变得软弱无力。当金军不断进逼时,南宋只能一次次派遣使者前往金国求和。这些使臣本就身处弱势,在金国朝廷中备受屈辱,他们的交涉自然难以取得成果,不过是陪着金国皇帝到阴山打猎。“亏杀我、一星星发!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他借用两个历史典故来抒发感情:一是春秋时齐景公因害怕吴国而被迫送女儿和亲;二是鲁国面对齐国欺凌却不敢反抗,导致国力日渐衰弱。这些历史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南宋朝廷的处境。作者感叹自己等白了头发,等来的却是屈辱的现实。他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态度感到痛心,不禁担忧南宋王朝的未来命运。“问鲁为齐弱何年月”的“问”并非单纯询问,而是带有责问意味。经过这一质问后,作者重新振奋精神,用“丘也幸,由之瑟”表达出坚定的态度。作者认为,尽管当前朝野上下都反对出兵北伐,但值得庆幸的是还有像你我这样意志坚定的人在坚持这个主张。下片词人提出了自己的救国设想。“斩新换出旗麾别,把当时、一桩大义,拆开收合”这几句表达了陈亮的想法:如果由辛弃疾率军北伐,定能开创全新局面。他们此前在上饶会面时可能就讨论过这个计划,现在词中再次提及当时的分析。“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则展现了词人想象自己投奔辛弃疾军队后大展身手的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激动与期待之情。“这话霸、只成痴绝”情绪突然低落下来,作者直截了当地指出之前的畅想都只是空想,看似冷静的话里藏着深深的痛苦和失望,展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内心的状态。“天地洪炉谁扇鞴,算于中、安得长坚铁”这两句,是作者理想破灭之后的感叹。他把人世比作巨大的熔炉,人在其中就像铁一样,坚硬难以持久,很快就消熔殆尽。“淝水破、关东裂”这六个字,点出了陈亮和辛弃疾两个人的共同志向:他们都向往像古代那样建功立业,内心充满了对胜利的期盼和渴望。
4. 作品点评
在陈亮的词作中,他尖锐批判朝廷苟且偷安、拒举北伐之策,对一味以金帛向敌国纳贡的行径痛心疾首。词中尽情抒发了郁积于心的愤懑,其强烈的报国热忱与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 鹃叫天津,狐升帝座,有此时事,自然有此人文。故满皆恨怨悲愁之音,忽荒诞之状。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十六
# 龙川痛心北虏,亦屡见于辞,如《水调歌头》云……又:“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何年月。”忠愤之气,随笔涌出,并足唤醒当时聋聩,正不必论词之工拙也。
清冯煦《蒿庵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