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江山":这号称“第一江山”的地方,
"无边境界":境界辽阔无边,
"压四百州":气势能压倒全国各州。
"正天低云冻":正值天空低垂、云层冻结,
"山寒木落":山峦寒冷、树叶飘落,
"萧条楚塞":楚地的关塞一片萧条,
"寂寞吴舟":吴地的江舟孤寂落寞。
"白鸟孤飞":白色的水鸟独自飞翔,
"暮鸦群注":黄昏的乌鸦成群栖息,
"烟霭微茫锁戌楼":薄雾迷茫,笼罩着边防的城楼。
"凭阑久":我久久地倚靠着栏杆。
"问匈奴未灭":想问匈奴还未消灭,
"底事菟裘":为何要考虑归隐家园。
# 菟裘:虎皮宝座。
"回头":回首往事,
"祖敬何刘":当年的祖逖、刘琨等英雄。
# 何刘:指晋祖逖、刘琨闻鸡起舞之事。
"曾解把功名谈笑收":曾在谈笑间就建立了不朽功名。
"算当时多少":算起来当时多少英雄人物,
"英雄气概":他们的豪迈气概,
"到今惟有":如今只剩下,
"废垅荒丘":荒废的田垄和荒芜的山丘。
"梦里光阴":梦境中的时光飞逝,
"眼前风景":眼前的风景依旧,
"一片今愁共古愁":一片今日的忧愁与千古的愁绪交织在一起。
"人间事":人间的事情,
"尽悠悠且且":全都模棱两可、敷衍了事,
"莫莫休休":还是罢了、算了吧。
南宋词人
吴潜(1195~1262),南宋词人。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祖籍宣城(今属安徽)。嘉定进士,官至左丞相。主张加强战守之备以抗御元兵,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深表忧虑,后贬死于循州。其词激昂凄劲,颇有感怀时事之作,主要是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也常吐露个人理想受挫的悲愤。词风亦与其为人接近,在南宋为一大家。诗作颇平衍,兼多拙句,通体浑成之作,不多见。吴潜的诗大多已佚,所存者多写由于官场斗争激烈而导致的对仕途的厌倦。著有《履斋先生诗余》《论语士说》《许国公奏稿》《鸦涂集》等。原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搜集其遗文编为《履斋遗稿》4卷。
1. 分段赏析
上片以“第一江山,无边境界,压四百州”起笔,从大处着墨,极力渲染多景楼所处江山的壮阔气势,“压”字凸显其雄踞天下的非凡气象。接着转写冬日萧瑟之景,“天低云冻,山寒木落”从天地、山川角度勾勒出寒冷凄清的氛围,“萧条楚塞,寂寞吴舟”以地域特征强化孤寂之感,“白鸟孤飞,暮鸦群注”以白鸟的孤单与暮鸦的群集形成对比,动静结合间更显荒寒,“烟霭微茫锁戍楼”则以朦胧雾气笼罩戍楼的景象,增添了苍茫幽渺的意境。“凭阑久”三字引出词人的动作与思绪,“问匈奴未灭,底事菟裘”以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自勉,却又反问自己为何萌生归隐之念,直接揭示了壮志未酬与渴望退隐的内心矛盾。下片以“回头”转折,转入对历史的追忆,“祖敬何刘。曾解把功名谈笑收”提及祖逖、刘琨等英雄人物,他们曾在谈笑间建立功名,与当下形成鲜明对照。“算当时多少,英雄气概,到今惟有,废垄荒丘”通过今昔对比,感慨往昔英雄的丰功伟绩如今只剩荒坟废垄,蕴含着对历史兴亡的深沉叹惋。“梦里光阴,眼前风景”将虚幻的梦境与真实的风景交织,“一片今愁共古愁”则将个人的愁绪与亘古的忧思融为一体,使情感更具厚度。结句“人间事,尽悠悠且且,莫莫休休”以叠词强化语气,表达出对世事纷乱的无奈与消极避世的情绪,在低沉的叹息中收束全篇。全词写景雄浑苍凉,怀古思今交织,将个人情怀与历史感慨熔铸一炉,体现了豪迈与沉郁兼具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