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jiāo
zài
yòng
yùn
sān
jiě

朝代:宋作者:吴潜浏览量:1
lǎo
tóu
zhuō
chū
guān
zhuǎn
tóu
chóng
jiǔ
yòu
kàn
kàn
chóu
huáng
huā
zhǐ
kǒng
zūn
qián
bái
cán
fēng
tiān
suì
yuàn
sài
qián
fēng
nián
méi
jiān
shàng
xiào
xiāng
xié
kěn
zuò
nán

译文

年老之时不得已外出做官,转眼间重阳节又即将到来。不必愁在客居之地辜负了菊花,只担心酒杯前的时光迅速流逝。庆幸得到上天庇佑,边境战火平息,祈愿敌军退入边塞,天下太平。丰收的喜悦流露在眉梢之上,大家相携一笑,怎会把劳作视为难事。

逐句剖析

"老大头皮捉出官":年老之时不得已外出做官,

"转头重九又看看":转眼间重阳节又即将到来。

"莫愁客里黄花负":不必愁在客居之地辜负了菊花,

"只恐尊前白日残":只担心酒杯前的时光迅速流逝。

"喜得赐封天燧息":庆幸得到上天庇佑,边境战火平息,

"愿他入塞帝巴乾":祈愿敌军退入边塞,天下太平。

# 愿他入塞帝巴乾:自注:闻鞑酋有送死淮堧之报,故云。

"丰年喜色眉尖上":丰收的喜悦流露在眉梢之上,

"一笑相携肯作难":大家相携一笑,怎会把劳作视为难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七)》是南宋诗人吴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感叹自己年老为官,时光飞逝,重阳将至;接着表达不必为客居错过赏菊而愁,却担忧时光流逝;随后听闻战事,祈愿边塞安宁;尾联展现丰年带来的喜悦。全诗语言质朴,将个人感慨与家国情怀相融合,体现出诗人对局势的关切与对百姓生活的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潜(1195~1262),南宋词人。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祖籍宣城(今属安徽)。嘉定进士,官至左丞相。主张加强战守之备以抗御元兵,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深表忧虑,后贬死于循州。其词激昂凄劲,颇有感怀时事之作,主要是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也常吐露个人理想受挫的悲愤。词风亦与其为人接近,在南宋为一大家。诗作颇平衍,兼多拙句,通体浑成之作,不多见。吴潜的诗大多已佚,所存者多写由于官场斗争激烈而导致的对仕途的厌倦。著有《履斋先生诗余》《论语士说》《许国公奏稿》《鸦涂集》等。原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搜集其遗文编为《履斋遗稿》4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老大头皮捉出官,转头重九又看看”写自己年老时不得已又出来做官,转眼间重阳节又快到了。“老大”点明年岁已高,“捉出官”体现出出仕的无奈与被动,“转头”“又看看”以口语化表达,感慨时光飞逝,暗含对自身境遇的喟叹。颔联“莫愁客里黄花负,只恐尊前白日残”劝慰不必担忧客居他乡错过赏菊,只怕饮酒间时光流逝。“莫愁”“只恐”形成转折,将关注点从赏景转移到时光易逝上,“白日残”以白昼将尽喻指人生暮年,抒发对岁月匆匆、年华不再的忧虑。颈联“喜得赐封天燧息,愿他入塞帝巴乾”,“喜得赐封”似写因某种功绩获封而边境战火平息,“愿他入塞”则表达期望和平长久,“帝巴乾”或寄寓对国运昌隆的祝愿。诗句传达出对国家安定的欣喜与期盼,体现诗人的家国情怀。尾联“丰年喜色眉尖上,一笑相携肯作难”描绘人们因丰年而喜上眉梢,相互携手欢笑,不再有困难烦忧。“喜色眉尖上”以生动细节展现丰收带来的喜悦,“一笑相携”刻画众人和谐欢乐的场景,收束全诗,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乐观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潜《三用喜雨韵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吴潜《永遇乐·己未元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