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án
táng
jiāng
sān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吴潜浏览量:1
qiū
guāng
cǎo
qīng
qīng
luò
jiāng
liú
yàn
xià
tīng
shì
fēng
jīn
shǐ
bàn
wèi
yáo
xiè
cǎo
táng
líng

译文

秋天的景色广阔,草色青青,太阳落山,江水流动,大雁飞下江边的小洲。人生道路上的风波到如今才过了一半,替我远远地向草堂的英灵表示感谢。

逐句剖析

"秋光漠漠草青青":秋天的景色广阔,草色青青,

"日落江流雁下汀":太阳落山,江水流动,大雁飞下江边的小洲。

"世路风波今始半":人生道路上的风波到如今才过了一半,

"为余遥谢草堂灵":替我远远地向草堂的英灵表示感谢。

# 为余遥谢草堂灵:旧注:以上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四九《四明吟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钱塘江三首(其三)》是南宋诗人吴潜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钱塘江畔的景色,表达出对人生风波的感慨。这首诗首句勾勒出朦胧清冷的秋景,暗喻时光流逝;次句描绘日落、江流、雁栖等动态画面,渲染萧瑟孤寂氛围。第三句感叹人生坎坷漫长,充满无奈。末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及在困境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心境。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悠远,借眼前之景抒内心之感,富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潜(1195~1262),南宋词人。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祖籍宣城(今属安徽)。嘉定进士,官至左丞相。主张加强战守之备以抗御元兵,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深表忧虑,后贬死于循州。其词激昂凄劲,颇有感怀时事之作,主要是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也常吐露个人理想受挫的悲愤。词风亦与其为人接近,在南宋为一大家。诗作颇平衍,兼多拙句,通体浑成之作,不多见。吴潜的诗大多已佚,所存者多写由于官场斗争激烈而导致的对仕途的厌倦。著有《履斋先生诗余》《论语士说》《许国公奏稿》《鸦涂集》等。原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搜集其遗文编为《履斋遗稿》4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秋光漠漠草青青”,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漠漠”一词生动地写出了秋光的广阔、朦胧,给人一种清冷、寂寥之感。“草青青”则点明了季节特征,此时的草虽还带着绿色,但已不复夏日的生机,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渐衰,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略带忧伤的基调。次句:“日落江流雁下汀”,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太阳渐渐落山,江水悠悠流淌,大雁飞下江边的小洲。“日落”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人生的暮年;“江流”则代表着时光的匆匆流逝,一去不复返;“雁下汀”则增添了一份孤寂和凄凉,大雁南飞,寻找栖息之所,而诗人却在这世间漂泊,不知归处。这三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第三句:“世路风波今始半”,由景入情,诗人感慨人生道路上的风波到如今才过了一半。“世路风波”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艰难险阻,充满了不确定性。“今始半”则强调了人生的漫长和坎坷,诗人经历了许多风雨,但仍未到达终点,表现出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末句:“为余遥谢草堂灵”,诗人替自己远远地向草堂的英灵表示感谢。“草堂灵”可能指的是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象征,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虽历经风波,但仍希望得到他们的庇佑和指引。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也表现出他在困境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潜《四用出郊韵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吴潜《昼锦堂·己未元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