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án
táng
jiāng
sān
shǒu

朝代:宋作者:吴潜浏览量:1
jiāng
tóu
fēng
nòng
qīng
hán
xiǎo
tǐng
qīng
suō
diào
cāng
làng
jiàn
yuǎn
yán
yuán
yīng
chén
guān

译文

钱塘江畔,风雨交加,带来丝丝寒意,一叶小艇上,渔夫身披蓑衣,手持钓竿悠闲垂钓。夕阳西下,沧浪之歌的声音渐渐远去,我流连在此,应当借此远离官场的污浊,摆脱世俗的束缚。

逐句剖析

"江头风雨弄轻寒":钱塘江畔,风雨交加,带来丝丝寒意,

"小艇轻蓑把钓午":一叶小艇上,渔夫身披蓑衣,手持钓竿悠闲垂钓。

"日暮沧浪歌渐远":夕阳西下,沧浪之歌的声音渐渐远去,

"延缘应自避尘冠":我流连在此,应当借此远离官场的污浊,摆脱世俗的束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钱塘江三首(其一)》是宋代诗人吴潜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描绘钱塘江畔的景致与隐逸情怀。首句点明环境,风雨带来丝丝寒意;次句勾勒出渔夫驾小艇、披蓑衣垂钓的画面。第三句化用典故,借沧浪之歌声,增添悠远意境;末句则表明诗人借渔夫之态,表达避世隐逸、远离尘俗的愿望。全诗将钱塘江畔的风雨之景与诗人的归隐志趣相融合,意境苍茫悠远,情感深沉含蓄,体现出吴潜诗歌寄情山水、抒发人生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潜(1195~1262),南宋词人。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祖籍宣城(今属安徽)。嘉定进士,官至左丞相。主张加强战守之备以抗御元兵,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深表忧虑,后贬死于循州。其词激昂凄劲,颇有感怀时事之作,主要是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也常吐露个人理想受挫的悲愤。词风亦与其为人接近,在南宋为一大家。诗作颇平衍,兼多拙句,通体浑成之作,不多见。吴潜的诗大多已佚,所存者多写由于官场斗争激烈而导致的对仕途的厌倦。著有《履斋先生诗余》《论语士说》《许国公奏稿》《鸦涂集》等。原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搜集其遗文编为《履斋遗稿》4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江头风雨弄轻寒”,诗的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钱塘江畔,风雨交加,丝丝寒意扑面而来。“弄”字运用巧妙,赋予风雨以动态感,仿佛风雨在有意地营造这份轻寒,为整首诗奠定了苍凉、孤寂的基调。这种环境描写不仅描绘出自然景象,也暗示着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或内心世界的不平静。“小艇轻蓑把钓竿”,此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叶小艇在江面上摇曳,渔夫身披蓑衣,手持钓竿,悠然垂钓。“小艇”“轻蓑”“钓竿”几个简单的意象,勾勒出渔夫闲适自在的形象,与首句的风雨寒气相映成趣。这一画面既展现了钱塘江畔的生活场景,也暗含着诗人对这种远离喧嚣、宁静生活的向往。“日暮沧浪歌渐远”,诗人化用《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典故,在日暮时分,传来沧浪之歌,歌声渐渐远去。“日暮”点明时间,夕阳西下,给画面增添了一份苍茫之感;“沧浪歌渐远”则营造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意境,仿佛歌声带着诗人的思绪飘向远方,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味。“延缘应自避尘冠”,尾句直接点明诗人的心境。“延缘”意为流连、徘徊,诗人徘徊在钱塘江畔,看着渔夫垂钓、听着沧浪之歌,内心渴望远离官场的“尘冠”,摆脱世俗的束缚。“避尘冠”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污浊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像渔夫一样,在自然中寻得一份宁静与自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潜《秋霁(己未六月九日雨后赋)》

下一篇:宋·吴潜《和史司直韵五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