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jiāng
hóng
·
·
qiū
bàn
xié
jǐng
huí
liú
zhāo
èr
xiōng
xiǎo
yǐn
dài
yuè

朝代:宋作者:吴潜浏览量:1
shì
wèn
píng
shēng
fān
jiàn
zhōng
qiū
míng
yuè
jīn
lǎo
nián
jǐn
nián
shí
jié
shì
céng
yīn
shēng
zhàng
ài
jiào
jiè
bīng
chè
héng
é
xián
bái
tóu
wēng
xīn
cháng
bié
fēng
dòng
chù
yún
jiē
yún
zhàn
chù
qīng
guāng
xiè
qiàn
rén
sǎo
dàng
jiā
chéng
chè
qiě
diào
bēi
huān
shì
xiāng
féng
zhǐ
zūn
zhōng
jié
fàng
ér
tóng
jīn
shàng
qīng
xiāo
tàn
chán
xué

译文

试着问自己这一生,有几次见到过、中秋的明月。如今已经老了,比一年更紧迫,一年的时光。为什么层层阴云会产生阻碍,不让那如玉界冰壶般的月亮通透。莫非是嫦娥、嫌弃我这白发老人,心意不同。风吹动的地方,浮云被吹散。云层裂开的地方,清澈的月光倾泻而下。请什么人来驱散这些云,让大家能见到清澈的月光。暂且抛开那些悲欢离合的事情,相逢时只怕酒杯中的酒会被喝尽。就让孩子们、今夜飞上高空,去探寻月亮的位置。

逐句剖析

"试问平生":试着问自己这一生,

"几番见、":有几次见到过、

"中秋明月":中秋的明月。

"今老矣":如今已经老了,

"一年紧似":比一年更紧迫,

"一年时节":一年的时光。

"底事层阴生障碍":为什么层层阴云会产生阻碍,

"不教玉界冰壶彻":不让那如玉界冰壶般的月亮通透。

"莫姮娥、":莫非是嫦娥、

# 姮娥:嫦娥。

"嫌此白头翁":嫌弃我这白发老人,

"心肠别":心意不同。

"风动处":风吹动的地方,

"浮云揭":浮云被吹散。

"云绽处":云层裂开的地方,

"清光泄":清澈的月光倾泻而下。

"倩何人扫荡":请什么人来驱散这些云,

"大家澄澈":让大家能见到清澈的月光。

"且掉悲欢离合事":暂且抛开那些悲欢离合的事情,

"相逢只怕尊中竭":相逢时只怕酒杯中的酒会被喝尽。

"放儿童、":就让孩子们、

"今夜上青霄":今夜飞上高空,

"探蟾穴":去探寻月亮的位置。

# 蟾穴:指月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江红·戊午秋半,偕胡景回,刘自昭二兄小饮待月》是宋代吴潜创作的一首词。词写与友人中秋小饮待月时的所见所感。上片感慨生平,叹岁月流逝,年年中秋,今年更觉时光紧迫;怨阴云遮月,疑是月中嫦娥嫌弃自己年老。下片笔锋一转,写风动云散、清光乍现的期待,又劝友人莫负此刻,只管饮酒尽欢;最后以孩童争着“上青霄探蟾穴”的天真场景收束,添几分童趣。全词语浅情真,既有对年华老去的无奈,也有对清景共赏的期待,读来亲切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潜(1195~1262),南宋词人。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祖籍宣城(今属安徽)。嘉定进士,官至左丞相。主张加强战守之备以抗御元兵,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深表忧虑,后贬死于循州。其词激昂凄劲,颇有感怀时事之作,主要是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也常吐露个人理想受挫的悲愤。词风亦与其为人接近,在南宋为一大家。诗作颇平衍,兼多拙句,通体浑成之作,不多见。吴潜的诗大多已佚,所存者多写由于官场斗争激烈而导致的对仕途的厌倦。著有《履斋先生诗余》《论语士说》《许国公奏稿》《鸦涂集》等。原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搜集其遗文编为《履斋遗稿》4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写词人对中秋明月的感慨。开头“试问平生,几番见、中秋明月”,以问句起笔,引出对生平的追忆;“今老矣,一年紧似,一年时节”用“一年紧似一年”的递进,道尽岁月流逝的紧迫感。“底事层阴生障碍,不教玉界冰壶彻”抱怨阴云遮挡明月,“玉界冰壶”代指清澈的月光,画面纯净;“莫姮娥、嫌此白头翁,心肠别”更将嫦娥拟人化,猜测她嫌弃自己年老,流露出壮志未酬的失落。下片转向对月景的期待与当下的珍惜。“风动处,浮云揭。云绽处,清光泄”以“揭”“绽”“泄”三个动词,生动描绘风动云散、月光渐显的过程;“倩何人扫荡,大家澄澈”一句,盼有人扫去阴云让月光遍洒,暗含对团圆圆满的向往。“且掉悲欢离合事,相逢只怕尊中竭”笔锋一转,劝友人抛却愁绪,莫负杯中美酒,情感从怅惘转为豁达。结尾“放儿童、今夜上青霄,探蟾穴”最是灵动——让孩童去天上探寻月宫,以天真童趣冲淡愁思,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潜《九用喜雨韵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吴潜《和史司直韵五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