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人生":试问人生在世,
"要足时、":想要满足的时候、
"何时是足":究竟何时才能真正满足。
"这个底、":这不过是、
"蜗名蝇利":那些蜗牛角上的虚名、苍蝇头上的微利,
"但添拘束":不过是徒增枷锁的累赘。
"便使积官居鼎鼎":纵使官至高位声名显赫,
"假饶累富堆金玉":纵然金银财宝堆积成山,
"似浮埃、":也不过像浮尘掠过、
"抹电转头空":电光一闪即逝,转瞬消散无踪,
"休迷局":别再痴迷这虚妄的棋局。
"分已定":得失早有定数,
"心能卜":心境却可自卜。
# 卜:一作“服”。
"宛句畔":在宛溪之畔,
"昭亭曲":昭亭山的曲折之处。
"有水多于竹":那里水比竹子多,
"竹多于屋":竹子又比房屋多。
"闲看白云归岫去":闲时静看白云悠然归山,
"静观倦鸟投林宿":凝神细观倦鸟返林栖宿。
"那借来、":何须借来、
"拍板与门槌":喧天的锣鼓,
"休掀扑":掀起世俗的纷扰?
南宋词人
吴潜(1195~1262),南宋词人。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祖籍宣城(今属安徽)。嘉定进士,官至左丞相。主张加强战守之备以抗御元兵,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深表忧虑,后贬死于循州。其词激昂凄劲,颇有感怀时事之作,主要是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也常吐露个人理想受挫的悲愤。词风亦与其为人接近,在南宋为一大家。诗作颇平衍,兼多拙句,通体浑成之作,不多见。吴潜的诗大多已佚,所存者多写由于官场斗争激烈而导致的对仕途的厌倦。著有《履斋先生诗余》《论语士说》《许国公奏稿》《鸦涂集》等。原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搜集其遗文编为《履斋遗稿》4卷。
1.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为问人生,要足时、何时是足”,以设问起笔,引发对人生欲望满足的思考,直抵人心。“这个底、蜗名蝇利,但添拘束”,将功名利禄比作“蜗名蝇利”,生动展现出其微不足道,且认为这些只会给人增添束缚,表达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便使积官居鼎鼐,假饶累富堆金玉”,进一步假设即便官职高如居鼎鼐,财富堆积如金玉,随后“似浮埃、抹电转头空,休迷局”,把这些荣华富贵比作浮尘、闪电,转瞬即逝,劝人莫要沉迷于名利之局。下片“分已定,心能卜”,流露出一种对命运的淡定,认为命运自有定数,内心能够感知。“宛句畔,昭亭曲。有水多于竹,竹多于屋”,描绘出宛句、昭亭一带清幽的环境,水竹相依,屋舍点缀其间,营造出宁静闲适的氛围。“闲看白云归岫去,静观倦鸟投林宿”,通过“闲看”“静观”,刻画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白云归岫、倦鸟投林,展现出自然的从容与和谐,传达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那借来、拍板与门槌,休掀扑”,“拍板”“门槌”暗示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劝人放下尘世的折腾,莫要再卷入其中,回归内心的平静。整首词通过对名利的批判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宋·吴潜《秋风叹四首 其二》
下一篇:宋·吴潜《谒金门·秋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