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东下白云乡":我乘一叶小舟向东行,驶向白云笼罩的远方,
"一水牵愁万里长":江水牵动我的愁思,绵延万里无尽头。
"多谢白鸥閒不去":多亏白鸥悠闲不肯飞走,
# 閒:一作“闲”。
"知余机事近来忘":它们知道我近来已放下世俗的烦忧。
南宋词人
吴潜(1195~1262),南宋词人。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祖籍宣城(今属安徽)。嘉定进士,官至左丞相。主张加强战守之备以抗御元兵,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深表忧虑,后贬死于循州。其词激昂凄劲,颇有感怀时事之作,主要是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也常吐露个人理想受挫的悲愤。词风亦与其为人接近,在南宋为一大家。诗作颇平衍,兼多拙句,通体浑成之作,不多见。吴潜的诗大多已佚,所存者多写由于官场斗争激烈而导致的对仕途的厌倦。著有《履斋先生诗余》《论语士说》《许国公奏稿》《鸦涂集》等。原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搜集其遗文编为《履斋遗稿》4卷。
1. 分段赏析
首句“扁舟东下白云乡”,“扁舟”既实指孤舟,又暗含漂泊无依的隐逸之志,“东下”点明行程方向,与“白云乡”(既指江天苍茫之景,亦隐喻超脱尘世的精神归宿)形成空间与心境的双重对照,开篇就营造出苍茫寂寥的意境。次句“一水牵愁万里长”,“牵”字将江水拟人化,赋予无形愁思以具象的牵引力,“万里长”以夸张手法强化愁绪的绵延无尽,既写地理阻隔(钱塘江由浙入海的水路漫长),又暗喻南宋偏安下士人精神的无所依托。后两句“多谢白鸥闲不去,知余机事近来忘”,“多谢”以反语口吻道出对白鸥的感激,实则暗含对自身仍困于俗务的自嘲;“白鸥”作为传统隐逸意象,其“闲不去”的执着反衬诗人“机事难忘”的矛盾——表面写忘却朝堂纷争,实则透露出对时局无力回天的隐痛。全诗通过“扁舟”“白云”“白鸥”等意象的层叠,将个人羁旅之愁与家国之忧融为一体,语言看似平淡,实则字字暗藏沉郁,如“牵愁”之“牵”字力透纸背,道尽乱世文人身心俱困的苍凉况味。
上一篇:宋·吴潜《海棠春·三用韵》
下一篇:宋·吴潜《三用出郊韵三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