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中秋后":过了中秋之后,
"今夜月方佳":今晚的月色才真正美好。
"看来前夜圆满":回想中秋夜的月亮虽然圆满,
"才自阙些些":今夜的月亮虽稍有欠缺。
"扫尽乌云黑雾":乌云黑雾被完全驱散,
"放出青霄碧落":露出了清朗的蓝天,
"恰似我情怀":就像我此刻的心境一样。
"把酒自斟酌":手持酒杯独自品酒,
"脱略到形骸":不拘束于外在的礼节仪态。
"问渠侬":想问那月儿,
"分玉镜":是否曾见证过如“分玉镜”,
"断金钗":“断金钗”般的离别或情事。
"少年心事":年少时的心事还在记忆里,
"不知容易鬓边华":却没察觉鬓角早已悄悄生出白发。
"千古天同此月":千百年来,天空总是这轮月亮,
"千古人同此兴":千百年来,人们对月亮的情思也都是这般模样。
"不是旋安排":这并非临时刻意形成的。
"安得高飞去":怎能展翅高飞,
"长以月为家":永远以月亮为家呢。
南宋词人
吴潜(1195~1262),南宋词人。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祖籍宣城(今属安徽)。嘉定进士,官至左丞相。主张加强战守之备以抗御元兵,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深表忧虑,后贬死于循州。其词激昂凄劲,颇有感怀时事之作,主要是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也常吐露个人理想受挫的悲愤。词风亦与其为人接近,在南宋为一大家。诗作颇平衍,兼多拙句,通体浑成之作,不多见。吴潜的诗大多已佚,所存者多写由于官场斗争激烈而导致的对仕途的厌倦。著有《履斋先生诗余》《论语士说》《许国公奏稿》《鸦涂集》等。原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搜集其遗文编为《履斋遗稿》4卷。
1.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过了中秋后,今夜月方佳”点明时间与核心景物,中秋过后的月色被赞“佳”,带着对眼前月的偏爱;“看来前夜圆满,才自阙些些”以中秋月的圆满对比今夜月的微缺,却更显真实可爱。“扫尽乌云黑雾,放出青霄碧落”写出乌云散去、夜空清朗的景象,“恰似我情怀”将月色与心境相连,情景交融,自然真挚;“把酒自斟酌,脱略到形骸”则描绘出饮酒自适、不拘形迹的闲适,让情感随场景自然流露。下片“问渠侬,分玉镜,断金钗”以问句起笔,“玉镜”喻月,引发对月色相关情事的联想;“少年心事,不知容易鬓边华”由月及人,从月光联想到少年时光,感叹岁月流逝、鬓发染霜,带着淡淡的怅惘却不沉重。“千古天同此月,千古人同此兴,不是旋安排”将个人感慨推向深远,写出月亮亘古不变、人对月的情思也代代相通的感悟,充满哲思;结尾“安得高飞去,长以月为家”以浪漫的想象作结,表达对月下闲逸的极致向往。全词以月为线索,语言质朴如话,情感从闲适到感怀再到向往,层层递进,自然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