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皓质":眼前的白莲是天然的洁白质地,
"想当年此种":遥想当年,这类白莲,
"来从太素":本就来自宇宙原始的纯净素朴。
"一点红尘都不染":它连一点红尘浊气都不沾染,
"罗列蟾宫玉女":恰似月宫中排列的玉女般洁净。
"色压薝林":花色压倒薝卜林,
"香欺兰畹":香气胜过兰草生长的园圃,
"肯向闻筝浦":怎会愿意自降身价去往“闻筝浦”。
"灵龟千岁":灵龟能活千年,
"有时游漾其处":也会不时在白莲生长的地方游动嬉漾。
"应念社结庐山":白莲该会想到,当年慧远在庐山结社修行,
"翻嗤靖节":反而嘲笑陶渊明,
"底事攒眉苦":何必因世事皱眉痛苦。
"纽叶为盘花当盏":把莲叶当作托盘,莲花当作酒杯,
"有酒何妨频注":有美酒何妨频频斟注。
"太液波边":在太液池边,
"昆明池上":昆明池上,
"岂必沾金雨":白莲又怎会执意追求富贵恩宠。
"从教同辈":任凭同辈花草,
"为他皦皦凝伫":为它这般洁白高洁、傲然伫立的姿态而凝望赞叹。
南宋词人
吴潜(1195~1262),南宋词人。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祖籍宣城(今属安徽)。嘉定进士,官至左丞相。主张加强战守之备以抗御元兵,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深表忧虑,后贬死于循州。其词激昂凄劲,颇有感怀时事之作,主要是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也常吐露个人理想受挫的悲愤。词风亦与其为人接近,在南宋为一大家。诗作颇平衍,兼多拙句,通体浑成之作,不多见。吴潜的诗大多已佚,所存者多写由于官场斗争激烈而导致的对仕途的厌倦。著有《履斋先生诗余》《论语士说》《许国公奏稿》《鸦涂集》等。原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搜集其遗文编为《履斋遗稿》4卷。
1. 分段赏析
上片“天然皓质,想当年此种,来从太素”,以“皓质”喻白莲洁白质地,“太素”溯源其宇宙原初的纯净出身,开篇赋予白莲超尘脱俗的根源;“一点红尘都不染,罗列蟾宫玉女”,“不染红尘”强化纯净,“蟾宫玉女”以神话意象喻其清雅,添神秘高洁之感;“色压薝林,香欺兰畹,肯向闻筝浦”,对比薝林、兰畹,突出白莲色香之绝,“肯向”拟人化,写其不屑世俗情爱之地,坚守高洁;“灵龟千岁,有时游漾其处”,借灵龟长寿且游漾白莲处,侧面烘托白莲生长环境的超凡,暗合白莲如灵物的意趣,构建出白莲超凡的形象与生长之境。下片“应念社结庐山,翻嗤靖节,底事攒眉苦”,用庐山结社邀陶渊明,陶因世事攒眉拒之的典故,写白莲若有灵会笑陶为世俗烦扰,暗含白莲超逸、不为世事累的情志,关联古贤深化高洁内涵;“纽叶为盘花当盏,有酒何妨频注”,想象以莲叶为盘、莲花为盏饮酒,显随性风雅,体现词人以莲佐酒的雅趣,侧面赞白莲可入雅境;“太液波边,昆明池上,岂必沾金雨”,以皇家池苑代世俗功名处,“岂必沾金雨”反问,写白莲不刻意求富贵恩宠,强化不慕功名品性;“从教同辈,为他皦皦凝伫”,任凭他人为白莲高洁姿态凝望,收束全词,凸显白莲超凡魅力与词人对高洁的推崇。
上一篇:宋·吴潜《满江红·“对一川平野》
下一篇:宋·吴潜《蝶恋花·和处静木香》